音乐欣赏教学设计谈

2019-06-14 09:03杨晓波
艺术评鉴 2019年6期

杨晓波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从欣赏教学设计这一角度来分析教学设计的不同方法:规范版教学设计,个性版教学设计。从引言和过渡语、示范和活动、过程和板书、音乐要素和风格体验、重板块欣赏、重整体聆听、重取重舍轻等方面详细阐述比较两者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欣赏教学设计   规范版欣赏教学设计   个性版欣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118-02

在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常见的课型,于是在众多的课例、书籍、会议中研讨欣赏教学设计的也颇多。笔者发现,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其特点或具规范,或具个性,而这规范与个性也各有优势所在。

近几年,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和打造优秀课例,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其中一节初中的欣赏课《热巴舞曲》经过不断尝试与改进从一节获市优质课一等奖的规范版欣赏课转变为一节颇具个性的展示课。现在便以《热巴舞曲》为例,来说一说音乐欣赏教学设计之“规范版”与“个性版”。

一、说“规范版”与“个性版”

规范版的欣赏教学设计是欣赏教学设计的基础,它是按照作品的演奏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设计,它也是我们欣赏教学课堂中所常见的一种教学设计。个性版的欣赏教学设计是属于升级版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师在规范版的基础之上,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的版本。

“规范版”与“个性版”都是基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根本,都具备欣赏教学六大件:创作背景、主题旋律、创作元素、曲式结构、风格特点、曲作家。但是,它们虽同出师门,却不尽相同。

二、析“规范版”的“顺序美”

或许有人认为规范那就是呆板,其实不然,规范有属于它自己的幽香,那就是顺序美。在语言、在活动、在板书、在体验中无不浸透着一种精致与流畅。

(一)引言和过渡语的精心设计

《热巴舞曲》(2015年)课的一开始,便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导入语:

师:今天课的会和哪个少数民族有关呢?

生:藏族。

师:对,是藏族。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特别擅长一种叫做“热巴舞”的表演。人们时而唱山歌,时而跳踢踏舞,时而跳圆圈舞。舞蹈时男执香铃,女举热巴鼓。场面热闹欢腾。在表演开始时,会吹奏一件非常特殊的乐器,音色特别,一起来听。

我们说课的导入就像是一篇作文的开始,起着总起的作用。那么这里的导入做到了,它没有用悬念引入、没有用设问导入,而是把作品进行了概括。你看,第一句,交代了作品的所属少数民族;第二句交代了作品的题目;第三句概括了作品的内容;第四句概括了特色乐器;第五句子交代了作品情绪;第六句引入聆听。

以上的引言设计精致到位,并且把整个作品的脉络都梳理了一遍,显得有序又有效。

(二)示范和活动间的紧密连接

《热巴舞曲》(2015年)课中,学生击打节奏环节设计是这样的:

音响播放音乐,音乐停,教师拿起热巴鼓示范击打节奏:XXX XXX。随后,教师用手指向学生,学生立即就模仿教师击打鼓点节奏:XXX XXX。

从整个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没有说过一句话,都是在音乐加上动作中完成的,这样紧凑、连贯、一气呵成的设计无不给人一种严谨的顺序美。

(三)过程和板书间的同步进行

我们往往会有一种误解,似乎音乐课不用板书。其实,板书在音乐课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弥补了PPT的闪断性,使学生对作品的结构了解得更加清晰。《热巴舞曲》(2015年)课中便有板书设计,但是板书设计和教学过程几乎同步:

师:藏族人民常常拿着热巴鼓跳着他们自己的舞蹈(同时贴舞蹈板书纸)。

师:那是藏族人民唱起悠扬的山歌(同时贴山歌板书纸)。

师:“主题一出现了!”(同时贴主题一板书纸)

这样的设计贯穿整堂课,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的板书设计,使得环节不松散,时间不浪费,课堂显得丰满又规整。

(四)音乐要素和风格的深入体会

《热巴舞曲》(2015年)课中完全是按照作品的演奏顺序,一步步欣赏,同时抓住欣赏常规——音乐要素、音乐风格进行步步展开。

在音乐要素分析中体验藏族音乐风格特点——特色欣赏。有鼓点节奏XXX XXX有舞蹈节奏XX  X   XX  X ;有山歌旋律63   2 — — | 123 2 — — ;有特色乐器法号、热巴鼓和香铃;有热巴舞的表演流程,其实就是曲式结构。

在音乐要素分析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通用欣赏。有乐器音色的听辨加上织体知识的渗透。在《热巴舞曲》(2015年)课的主题一教学中便有这样的设计:

师:这优美的旋律就是藏族山歌,它由哪件乐器主奏的呢?

師:它的音色甜美,和刚才引子中的单簧管很像,但吹嘴不一样。单簧管有一个,簧片所以叫做单簧管,而它却有两个、一双,所以叫——双簧管。

师:其实乐器不止双簧管一件,因为山歌不止唱了一遍。伸出手,我们跟着音乐来感受。(律动)

体验:山歌演奏了3次,力度一次比一次强,乐器一次比一次多,情感一次比一次高昂。

师:山歌马上要结束了,可是有3件乐器却舍不得告别,还在交流呢!(用PPT动画展示)

师:这种对答与交流的方式就是复调的创作手法。

在《热巴舞曲》(2015年)课中,山歌主题,圆圈舞主题的欣赏,都紧紧抓住旋律,设计图形谱;在踢踏舞和圆圈舞主题欣赏时,紧紧抓住节奏这一要素,并辅之律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

综上所述,规范版的欣赏教学设计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还是从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还是从教学过程把控程度上,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全面,完整完美。

三、品“个性版”的“创造美”

“个性版”的欣赏教学设计和“规范版”有所不同,它有一种打破常规的态度与勇气,呈现了与众不同的课堂,给人以全新的创造性感受。

(一)打破作品顺序,重板块欣赏

纵观整个作品,我们不难分析,也不难发现,每一个主题之间有共同之处,例如主题一和主题四都是藏族山歌;主题二和主题三都是藏族舞蹈;特色乐器法号、香鈴和热巴鼓在引子中尤为显著。

于是,在《热巴舞曲》(2018年)的课中,教师教学没有按照作品的顺序来设计课,而是进行了整合重组,把主题一和主题四合起来欣赏,把主题二和主题三合起来欣赏,引子则是单独欣赏。这样看似把作品完全打乱了顺序,其实是属于有效重组,脉络更加清晰。而此时,教师并不是机械地把主题合在一起就算走过场,而是进一步递进。在藏族山歌的聆听体验上,非常细腻地捕捉到了藏族山歌2起2伏的鲜明特色——两次6  3  2的大跳。在2018年12月的送教课中,这样的重组效果相当明显。

(二)打破零碎聆听,重整体聆听

众所周知,音乐欣赏一定要关注整体聆听,要给学生音乐整体感完整性。随着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整体聆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热巴舞曲》(2018年)的课中这一理念得以完美呈现。

来看这堂课的时间安排和简要结构:

1.聆听全曲(7分30秒)

2.分段聆听,主题四和主题一、引子、主题二和三

3.完整聆听(7分30秒)

4.曲式结构和曲作家介绍

显而易见,一堂课完整聆听一共有两次,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说,音乐在学生脑海中一定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迹。让经典音乐留存于学生心中,这正是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所想要的。

(三)打破万识皆取,重取重舍轻

这里的“识”指的是知识点,也就是说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有关知识点都教给学生,而是有取有舍。

在《热巴舞曲》(2018年)的课中,教师舍去了原来非常全面的各种乐器音色听辨和多条旋律的律动体验,换之而来的是提炼了“法号”“山歌”“踢踏舞”“圆圈舞”这四个元素。在第二遍聆听时,请学生关注这些元素出现的顺序,一来是呈现曲式结构,二来则是凸显了本次教学紧紧抓住的重点——藏族特色。堪称一举两得。

四、评两者的优势和思考点

“规范版”的欣赏教学设计适合刚踏入讲台的青年教师,这种设计对厘清作品脉络,打造精致课堂,提升教学语言等基本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规范版”的欣赏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把设计溶于心,则很可能会出现背教案的怪现象。

“个性版”的欣赏教学设计是设计的更上一层楼,有大格局观,大欣赏观的特点。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学也一样,我们希望看到音乐课堂教学百花齐放,每个老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上绽放自己的课堂个性。这样的话,我们音乐教学的春天便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