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文化”背景下诗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策略

2019-06-14 08:19张瑞
出版广角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诗歌朗诵真人秀导师

【摘要】 新媒体时代,“参与式文化”日益兴盛,受众不再满足于做被动的消费者,希望加入媒体、参与活动,甚至直接成为创作者和传播者。文章以《诗歌之王》第二季为例,在“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对诗歌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及创新举措进行分析,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关  鍵  词】“参与式文化”;诗歌类真人秀;《诗歌之王》

【作者单位】张瑞,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0.017

“参与式文化”是一种自由、公开、包容的新型媒介文化,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以诵读诗歌为主题的诗歌类真人秀节目《诗歌之王》脱颖而出。首先,节目以朗诵的方式展示当代人对诗词经典的理解,致力于发现诗歌文化之美。其次,节目以“朗诵+诗歌”的形式为基础,结合明星导师坐镇、盲选、海选等综艺竞赛模式,吸引了众多诗歌爱好者参与。总的来说,《诗歌之王》让参与者以诵读诗歌的方式演绎对诗歌的理解,具有贴近生活、互动性强、受众参与度高等特点,诠释了注重原创、追求创新、平等共享的“参与式文化”。

一、综艺竞技,打造诗歌文化的“全民参与感”

1. 以“冲突型”挑战赛制夺人眼球

现在的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节目丰富多彩,泛娱乐化的节目内容备受年轻一代观众的喜爱。内地许多电视台抢占综艺节目市场,不断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模式,甚至出资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的版权。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观众的观赏品位越来越多元化,传播样态的创新成为助力节目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之王》作为一档全新的节目,扛起了文化传播的大旗,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的电视观众。《诗歌之王》第二季邀请了有扎实表演功底和台词的明星导师,不限地区、年龄、职业,通过盲选、海选等综艺竞赛模式开展比赛,面向全国招募诗歌朗诵爱好者。这种模式让节目更加亲民,让节目的参与者更加广泛,进而促使自身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在节目里,四位明星导师对选手因材施教,弥补选手在朗读技巧上的不足;在节目外,四位导师与选手深度交流,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从初赛到全国总决赛,选手历经重重考验,只有自身足够优秀才能脱颖而出。《诗歌之王》第二季的节目设置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拓展了诗歌类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空间,因而深受观众喜爱。

随着赛制的不断升级,节目还通过即兴合诵、现场抽签、客观视角导师票选、朗诵大咖强势助阵、古诗词朗诵比拼等多种形式提高节目的精彩度。同时,不间断的抢位赛让节目的冲突感越来越强。比如同一个导师战队的选手,由于抽签抽到同一个字,两人便瞬间由战友变成竞争对手,必须通过比赛淘汰一个人。多重挑战甚至让明星导师在节目现场集体落泪,取得了非常好的节目效果。在节目里不仅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爱在成都》等经典篇目,也有《兄弟》等民间诗歌和原创诗歌。作为选手的诗歌爱好者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而他们对诗歌演绎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诗歌之王》第二季通过对诗歌类真人秀节目文化内涵与外延形式的深入挖掘,紧密联系大众的现实生活,不断拓展与创新节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节目展现出诗人一般的气质。

2. 以“嫁接式”再创造激发观众热情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诗歌文化,《诗歌之王》第二季就是依托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策划节目内容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刮起一阵诗歌阅读和朗诵的旋风,并被各路媒体频频点赞,同时还引发社会各界对吟诗、诵诗的热情。在《诗歌之王》第二季里,诗歌主题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元,节目凭借诵读诗歌这种“嫁接式”的再创造,激发了社会大众对诗歌的热情,提升了大众的审美素养,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文化,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总的来说,《诗歌之王》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将一些处于边缘状态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拉回大众的视野,这值得当下的综艺节目借鉴和学习。诗歌朗诵的舞台让草根阶层有了登台展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大众重新燃起诗歌阅读和朗诵的兴趣。比如,李靖、许晋墉等朗诵的《与父书》,表现了子女对父亲的爱;王涵、唐济强朗诵的郭沫若诗歌《地球 我的母亲》,表现了中华大地上的儿女对地球母亲的赞美之情。

诗歌类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力较强,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传播,能让诗歌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诗歌之王》第二季中,诗歌朗诵达人在节目中与观众分享自己心中最美的诗歌,其中既有著名的古诗词佳句,如“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情”,也有现代诗歌中流传较广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等脍炙人口的名句。可以说,节目以多元化的诗歌朗诵方式激发了大众对诗歌的集体记忆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诗歌之王》第二季关注比赛,关注选手,关注诗词,更关注好故事。节目的主要形式是朗诵经典诗词,包括古典诗文、当代诗歌、散文和小说台词等。节目将舞台上的选手定位为“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包括花甲老人、6岁萌娃、大学生和青年演员。一方面,节目以诗歌为立足点,向大众传播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通过电视节目与大众形成互动,激发台上选手与台下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没有体验的声音很难有穿透力,但《诗歌之王》第二季的舞台让观众看到了许多有生活体验的诗歌朗诵者。节目中导师和选手合作的精彩片段层出不穷,比如赵子琪与李仓卯合诵的诗歌作品《天路》,致敬修筑青藏线的工程师,讲述了在修筑青藏线上付出时间和心血的工人的真实故事,引得现场导师和观众频频落泪;又如一位选手的原创作品《兄弟》,讲述战友在车站离别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将大爱传递给观众。《诗歌之王》第二季就是这样通过诗歌体现情感,做出文化“新意”,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

朗诵是比较常见的诗歌展示方式之一。在《诗歌之王》第二季中,作为诗歌朗诵者的选手或活泼机敏,或书生意气,或少年老成,但都怀有一份对诗歌文化的热爱,这使得《诗歌之王》第二季的舞台更像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节目通过诗词这种载体让各年龄层的人情感交融,让节目倡导的文化价值观与节目模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传统文化在新形式的包装下,与观众形成多角度、立体化的互动;另一方面,节目寓教于乐,通过“嫁接式”的再创造,将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变得生动有趣。《诗歌之王》第二季以“把诗文读给你听”为主旋律,为大众呈现了众多精彩的作品,强化了节目的视觉效果,倡导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观,让诗歌走近大众、贴近大众,让大众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和弘扬。

二、个性演绎,开拓诗歌类真人秀节目的视听表现新空间

1. 强调诗歌的“在场感”

《诗歌之王》第二季在坚持文化追求的同时,切入细分领域,强化了诗歌的视听艺术性,形式丰富、观赏性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节目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大批的年轻受众。例如,选手杨钠伊与导师杨立新以话剧的编排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出《那时你老了》,通过生动的舞台表演,让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化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同时凸显了诗歌的“在场感”,让经典诗歌、当代诗歌尤其是原创诗歌走进大众视野。

节目以“朗诵+诗歌”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诗歌爱好者报名参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该节目走上舞台、成为主角,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节目中,选手把有温度的诗歌与有价值的人生感悟结合起来,设计成作品并以暖心的演绎打动观众,尽管他们的年龄、职业各不相同,却有非凡的朗诵和表演实力,他们的作品也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比如在《诗歌之王》第二季的总决赛盛典中,从事养殖专业的赵景旭是著名配音演员徐涛的粉丝,他从一个普通的读者变成选手,在节目中与徐涛共同朗诵了经典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获得众多好评。又如痴迷于朗诵的青年演员王涵,他在节目中与导师李立宏共同演绎了四川本土诗人的原创诗歌《爱在成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天府之国的魅力。再如热爱朗诵的95后学生唐济强与导师李立宏一起朗诵了《祈祷》,向诗歌致敬。

每一位选手都有各自对诗歌的解读视角以及诠释方式,个性化的演绎和朗读方式提升了诗歌的影响力,让优秀的诗歌作品传播范围更广,让观众领略诗歌的独特魅力,让更多诗人的作品不被遗忘。尤其是年轻的诗歌创作者和朗诵达人,他们在节目中以诗传情,以声动人,传播了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观,反映了现实生活。在专家点评环节中,专家在选手朗读诗歌时发表对诗歌源流、演变及诗歌的本意、引申义和深厚内涵等的看法,细致地解读诗歌文化,效果颇佳。比如获得总决赛冠军的李仓卯是一个厨师,他出于对诗歌的热爱,选择来到《诗歌之王》第二季的舞台。李仓卯在节目中不仅朗诵了经典诗歌篇目,还为观众呈现了不少优秀的原创诗歌,赢得了导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2. “围炉话诗”

如今的大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希望感受诗歌的美好。《诗歌之王》第二季以“围炉话诗”的形式,增强诗歌爱好者的群体认同感,让节目既收获人气又充满诗意。节目主创团队通过盲选、海选的方式,从基层草根人群中挑选了许多参赛选手,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爱好者。节目倡导在诗歌朗诵的舞台上,没有身份差别,只有同一颗颗热爱诗歌的赤子之心。节目让拥有农民、厨师、博士、留学生等身份的诗歌朗诵达人集聚在一起,演绎诗歌与人生故事。每一位选手,不论是年长者还是儿童,都凭借极具个性化的朗诵方式,演绎真实人生,传递情感,激发观众的热情,引导观众领略诗歌文化的魅力。

节目以诗歌为载体,向观众普及诗歌知识,让观众温习文化经典,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节目邀请了国内诗歌界、文艺界、演艺界等多方人士担任嘉宾评委,营造“围炉话诗”的温馨氛围,向观众普及传统诗歌文化和诗词文化教育。同时,节目通过发掘选手故事,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激发观众对传统诗歌的喜爱,增强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节目将诗歌文化与综艺节目结合,区别于传统娱乐节目,为诗歌朗诵提供了平台和窗口,培养大众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静心聆听诗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节目不仅展现了诗歌爱好者的朗诵实力以及点评嘉宾对诗歌的阐释,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了诗歌文化,寻求大众的情感认同。在极富创意和趣味性的氛围中,观众可以从节目中感受乐趣,体会诗歌文化的丰富内涵。节目在选诗时非常注重诗歌内容对历史、社会、人性的展示,注重表现选手对中华诗歌文化的专注与自信,以及他们对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观的坚守。《诗歌之王》第二季在深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了表现形式,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可谓一档成功的诗歌类真人秀节目。

三、结语

《诗歌之王》第二季以诗歌作品的艺术价值为切入点,邀请社会各界诗歌爱好者共同诵读和演绎诗歌,向观众介绍优秀的诗歌作品,并为这些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展示平台。节目发挥自身对诗歌文化的引导作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情感互动体验,营造了“全民诗歌阅读”的新风尚。这样的电视节目让大众摆脱了一直以来对诗歌形成的传统刻板印象,点燃了大众对诗歌的热情,提升了大众的审美体验。

当今时代,人们习惯了快餐式的浅阅读和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而《诗歌之王》第二季以一种新的形式,传递了诗歌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展示了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歌类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内涵。《诗歌之王》第二季给业内的启示是:媒体和电视节目要转变自身对社会文化价值的引导方向,杜绝粗制滥造和同质化的节目乱象,同时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打造更多优质的综艺节目。

|参考文献|

[1]张琦. 《诗歌之王》的创意传播策略及反思[J]. 名作欣赏,2017(26).

[2]邵晶. 从《诗歌之王》看文化节目和音乐节目的双向突破[J]. 当代电视,2016(11).

猜你喜欢
诗歌朗诵真人秀导师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韩诗人诗歌朗诵会
北京举办第二届诗歌朗诵大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