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建构研究

2019-06-15 06:57吴明红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美的

吴明红

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旨在教师能用诗画般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画般独特的思想建构课堂,用诗画般灵动的情感诠释课堂。诗情画意的课堂既是追求唯美的课堂,又是追求智慧与开放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与成长,收获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有人格魅力、语文素养、丰富语感和睿智思想。

一、溯源: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的应然需求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无法停下脚步来细细品味语文教学的美与诗意,脱离了语文的美与诗意,我们的教学就容易偏离正常的方向和轨道。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学生很少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教师怎样以儿童的视域更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笔者认为,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可以做到。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语言优美、含义深厚的文字,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强调了它的工具性。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课堂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的一种回归。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通过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还能唤起他们热爱文学的激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重点从教师如何创建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这一角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让语文课堂诗意浓浓。希望通过对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洋溢着诗意的语文课堂里收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的智慧,还要把握好抒发激情和诗意的最佳时机,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诗意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完美人格,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

二、矫正: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的实践优势

(一)当下语文教学的普遍状况

现在的语文课堂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的授课形式,缺乏变化的教学结构,重复乏味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完全控制,它更多的是关注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按照预先的设计来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的建构优势

1.诗意浓浓。诗意课堂首先应该是兴趣盎然、其乐融融的心灵之旅,是宽松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家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没有强制,有的只是自由自在的思维、无拘无束的展示、无时不在的快乐。

2.真情流露。作者把无限的情感隐藏于文章深处,流淌在字里行间,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教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中,挥洒在课堂上,以真情打动学生;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如涓涓溪流交融欢唱,碰撞出动人的浪花。

3.美不胜收。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审美价值成为美的载体、美的源泉;教师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智慧,成为美的引导者、美的传播者;学生则应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态去挖掘美,以美的心灵去创造美。

三、建构: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建构原则

1.快乐原则。诗意语文主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差异,形成和谐、快乐的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中,既要学会自信与表达,又要学会欣赏与倾听。

2.美的原则。教師用诗意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活泼有趣的教学体验,建构完美的课堂形象,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完成精神的洗礼。

(二)建构策略

所谓“诗意”意在语文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以师生的共同合作、创造为基础的美学追求、生命精神追求。“诗意”缘于“情意”。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1.读中彰显语文课堂诗意韵味。“三分文章七分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朗朗书声,犹如盲人骑瞎马,奔不远,跑不快。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说说、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读不是枯燥乏味地读,写也不是机械重复地写,讲也不是人云亦云地讲。语文学习的底气来源于阅读。经典的诗歌与文章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课堂中不需要纷杂、疲惫不堪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语文味”。

(1)“映日荷花别样红”——朗读感知文本。

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可以说,对于文本,初读有感受,再读有感悟。尤其是对于文本中那些值得学生品读的词句,更是“读” 演绎的舞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读得熟,才能悟得深。从上课一开始就渲染气氛,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连接、沟通,让学生披文入情。在自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轻言细语慢慢读,须字字认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通过自主读、小组交流互读、课堂展示精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形成正确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王崧舟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为例:

师:多美的夜晚!多美的威尼斯!多美的意境啊!这么美的意境,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先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看看从这两段话里你能读懂些什么。

在这一课中,王老师带领学生重点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在朗读、思考的过程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在全班交流读懂的句子,分享思考成果。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看法,争相展示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及感悟。王老师由“新月”一词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引导学生品味、分析“好像”“仿佛”两词的异同,探究文本用词的“味道”,指导学生读写结合,以读悟写。学生在仔细研读、深入探究文本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最重要的是激起了质疑探究、细读文本的兴趣,从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体悟到了语文之美。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对于一篇课文,教师的任务不是茫然地把打包好的知识装入学生的脑袋,而应该把理解、揣摩文本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本之外的文本阅读也能做到主动揣摩、自主解读、深入文本内涵,从中感悟到阅读之乐、语文之美。

(2)“此时无声胜有声”—— 默读升华情感。

语文课须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现在的语文课堂不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不缺精彩的朗读指导,语文课堂有的是活力和生机。然而,蓦然回首,语文课上若只有朗读似乎也缺少了一种韵味。

朗读很重要,默读也不可或缺!就语文本质而言,默读与朗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朗读引出情感的共鸣, 默读让情感升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文章本是有情物,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让学生静下来体会,一定要引导学生注入真情,甚至幻化成作者,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经典作品,往往含有很多熠熠生辉的精妙句子,都值得学生反复体会,玩味再三。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诗人先对景物具体描绘,笔锋逆转,立马升华到对哲理的概括,这是所谓的诗眼之所在,景与理跃然纸上。教师除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感性上把握庐山的整体形象外,还应让学生用默读来感受诗意,让学生体味到作者虽从多个角度看庐山,还是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貌,只有跳出庐山看庐山。进而在理性的角度上悟出要全面、多角度,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哲理。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充分吸收文本的情感养料,涌动生命的情感源泉,人生体验得以丰富,生命空间得以扩充。

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实意境,就是“欣赏”与“感悟”可共生,“感知”与“内化”能和谐,“动”与“静”能平衡,这就是默读的效果。读让文字有了生命,读让语文课堂有了天籁般的声音,读让课堂有了“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诗意。

2.疑中拨寻语文课堂诗意星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为学生有了“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就可以开导指引。我发现身边语文教得好的老师,教学上大都有一两手“一招鲜”即教学艺术。师生配合好, 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有滋有味,而且诗意盎然。

(1)以异求异,引导思辨。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往往喜欢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思辨的思维品质。如以下案例:

一日,和往常的午后一样,我躺在阳光下,眯着眼享受着阳光的味道。突然,几个孩子围了过来,躺在我的身边。其中一个孩子爬了起来,趴在靠我头部的地方问道:“老师你是不是很热啊?”

我好奇地回问说:“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觉得我很热,所以你也应该很热啊。”

我:“你為什么很热啊?”

生:“因为太阳好热啊。”

我:“哦,可是老师却感觉不热。”

旁边另一个学生也翻过身来解释道:“老师不怕热,老师没有出汗。”

生:“老师,身上会出汗,心里会不会出汗啊?”他急忙又追问道,“身上出汗可用电风扇吹干,心里出汗怎么办呢?”

我突然之间一愣,也不知道哪儿冒出了一句:“晒晒太阳,心里的汗就蒸发了!”

……

多么诗意的想象啊,带着某种哲学的思辨,这是学生的大胆想象。“心里出汗怎么办?”一个二年级学生带给教育的思考,这是多伟大的学生啊!教师在学习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包容以及对学生自尊心的照顾让人印象深刻。课堂中体现的平等和宽容让整节课的氛围非常愉悦。

(2)授之以渔,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表现形式。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吟读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以,有人说:“诗歌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朗读,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对于诗歌学习而言,单就字面解释一通,味同嚼蜡,没多大滋味;通过吟读体会情趣,滋味才能隽永。

笔者在执教《西湖》一文时,想象诗意跃然于心灵。

师:而夜幕初垂的时候——

生: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师:看,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

生: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师:把华灯的光倒映在水中比作是无数的银蛇在游动,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美妙的、灵动的、活泼的……

师:是啊,给水面增添了几许生机。听,在那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传来了一曲优美动听的声音,那是钟声,悠远而又浑厚的钟声;那是琴声,悠扬而又绵延的琴声;那是……人们泛舟湖上,真是——

生: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游。

师:在这祥和美的月色中,微微的风声、悠扬的琴声、淡淡的笑声,甚至整个天上人间全都——

生:(齐)溶化在月色里了。

师:这就是西湖。她的美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诱惑,那份写意、隽永,如纯洁的少女一般,虽然素洁却无法掩饰她们的青春朝气。所以,若干年后,当白居易重游西湖的时候,感慨地写道——

生: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画中的文、文中的诗浸渍在文字的诗中、文学的诗中、文化的诗中,语言的微妙将诗萦绕在学生的心头。

3.动中构建语文课堂诗意平台。学生呼唤语文课堂中与老师平等对话,希望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可以无话不谈,没有隔阂。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教师才能真正倾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听出学生对文本真正的理解,听出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是什么,听出学生对某一事物真正的评价和看法。课堂上的互动应是师生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中心,以平等、尊重为原则,在教学中促成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启发和分享。如此,课堂便充满愉悦的情趣和美妙的回味。

(1)以情动情,平等交流。

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当导演,正视师生关系的换位。尊重学生新奇的想法,学生才能大胆发挥聪明才智,才会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笔者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练、准确。基于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上课时, 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质疑问难,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如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时,抓住“莫笑”“足”等词。“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象一下,村民会怎样招待客人?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村民的这份淳朴、好客充分地朗读出来吗?“莫笑”是什么意思?不要笑什么呢?村民招待客人会说些什么呢?相信此时此刻诗人已被村民的这份淳朴、热情深深打动了。最后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

这样通过理解“足”“莫笑”等词语,学生能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多元互动,共促生成。

有效地进行多元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经常表现在提问和回答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对学生的回答及反应要予以恰当的反馈,对有标新立异的观点及时肯定,强化学生的创造理念。

教师应创设多向交流、全员参与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的是多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是在自我意识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的内部交流。多元互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用独到的眼光,激发学生生成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在悱愤中求突破,从问题中“化茧为蝶”。让语文课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张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语文,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流派,倡导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本真。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責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诗意语文课堂美的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虫子的诗意奇旅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永恒
冬日浪漫
打破平衡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美的校 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