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一学校为什么推迟划归地方管理

2019-06-17 10:43杨发金
党史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育局北京市学校

杨发金

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进入北平之后,在解放区的干部子弟学校,如1947年3月1日在阜平县成立的华北军区八一小学(原名晋察冀军区荣臻小学),1948年7月1日由延安保小、晋察冀光明小学和晋冀鲁豫行知小学在邯郸市合并而成的华北育才小学,1948年11月7日在西柏坡成立的中央直属机关的育英小学亦随之进城。另外还组建了新的干部子弟学校,如北平市委于1949年6月19日创办的北平小学、中央军委于1952年9月建立的十一小学、海军司令部于1954年建立的七一小学、专门招收从小学毕业的干部子弟的101中学(由华北育才中学与北京师大附中合并,1955年改用此名)等。

这些封闭式学校中以八一学校为最,不仅招收华北军区干部子女,而且招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华北军区重视八一学校的人力和物力配置,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师资力量。1949年3月到达北平之后,在学校成立党委,建立团支部与少先队组织;从军政大学和革命大学调来青年知识分子,从地方师范招聘优秀教员,成立保育员培训班和护士培训班,接收私立婴儿寄托所工作人员;为加强对教育业务的领导,吸收外校办校经验,组织教师学习系统教学理论,增加教学设备,扩建校舍。

1950年初,华北军区政治部作出《关于改进八一小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教育和健康出发。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经常到学校视察。1951年6月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左太北、宋勤等7名少先队员。1952年,华北军区干部部部长王平对新到任的刘晓春副校长说:“八一小学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是红军老干部,他们在革命战争岁月里失去了学习机会,文化水平不高,你们一定要让他们的子女学到文化,一定要学好。”1954年,华北军区政治部和干部部联合决定,加强对北京八一学校、天津红光学校、太原育英学校、石家庄七一学校等4所干部子弟学校学生的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到1955年,在上级的关怀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八一学校很快成为北京市小学中的佼佼者。

北京市委于1952年6月11日给中共华北局写报告,称目前中小学生所负担的费用,对于劳动人民的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员来说,是相当重的。目前中学的人民助学金标准低、名额少,小学根本无助学金。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计划(由政府)接管全部私立中小学,公私立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报告中还说,目前干部子弟学校中,学生所享待遇极不一致,一是学校之间伙食费和津贴费的标准高低不同,二是同一学校之内又有大灶和中灶之分。干部子弟入普通学校的设有公费生,其公费补助按家长革命历史和职位分为三等。

6月14日,毛泽东在上述报告上批示:“周总理:(一)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请酌办。”

1953年5月24日,周恩来视察高干子弟集中的北京101中学。针对有的学生表示学校“对我们照顾十分周到”的说法,周恩来说:“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一向就认为干部子弟不应特殊化,应该和广大劳动人民子弟在同一个学校里,一起学习。你们的父母是从劳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一直是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你们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让你们住在西郊和社会上几乎隔绝开来,又有多少好处呢?”“毛主席是人民的主席。你们要是变得特殊化了,脱离群众了,人民是不会答应的,毛主席是不会同意的。人民的领袖、人民的政府嘛,我们也是听人民的。”“你们头脑里千万不要滋长特殊化思想。你们应该为人民好好学习,将来为人民作更多的贡献。”周恩来加重语气说:如果说要特殊,你们就只能在多做工作这一点上特殊。你们听说过清朝的八旗子弟吗?八旗子弟就是清朝的贵族子弟。这些贵族都是立有战功的清朝开国功臣,从小骑马射箭,能征善战,以后带兵灭了明朝,建立了清帝国,可是到八旗子弟就不行了。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不骑马了,要坐轿,整天提着鸟笼子东游西窜,游手好闲,坐吃俸禄,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直到成了一群腐败的大烟鬼。后来,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他们束手无策,一败涂地,屈膝投降,最后丢了天下。当然这是一切剥削阶级必然的下场!你们是无产阶级的后代,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你们的父辈为人民流过血,立过功,但他们是无产阶级战士,既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们享用,更不会留给你们任何特权。如果说他们给你们留下什么,那就是一副更艰巨、更光荣的重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年9月27日起开始授衔,供給制亦改为薪金制。根据毛泽东指示和周恩来讲话精神,北京市的干部子弟学校自1955年起全部向工农子弟开放,取消了干部子弟学校的一些特权,有的学校办干部子弟班,亦被禁止。但八一学校一直到1964年7月才交给地方管理,原因是八一学校有200多个烈士子女,如叶挺、王若飞、左权、马本斋等一大批在抗战时期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后代;解放初期在工作岗位上去世的干部亦为革命烈士,如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第23兵团副司令员边章五、察哈尔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杨耕田等,他们的子女亦为烈士子弟;朝鲜战事虽结束,但不少父母仍在朝鲜,孩子回家无人照顾;在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作战和工作的将军,如王震、谭冠三等尚未安家,孩子只能留在学校;各大军区高级干部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如张震等,子女从外地转到北京,尚未安好家;首批驻外大使,如王稼祥、伍修权、耿飚等,他们的孩子也只能在学校生活;参与边防和重大军事设施建设的领导人常年不在家,孩子需要留在学校。因此,八一学校作为干部子弟学校一直开设到1964年。

为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干部子女成为可靠的革命事业接班人,1961年7月,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北京军区政治部和海淀区党委对八一学校实行双重领导。1963年10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关于军队干部子女学校移交教育部门接管的通知》。北京军区政治部于1964年5月7日通知八一学校,学校移交北京市教育局接管,并于7月3日正式办理移交相关手续。军区政治部和市教育局共同议定如下移交事项:

北京军区八一学校全部移交北京市教育局接管,并列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更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全部随学校移交,有军籍的人员在交接前办理转业或复员手续。学校经费(包括教职工福利),1964年度正常经费开支和临时急需经费、物资供应等仍由北京军区负责,自1965年1月1日起,由北京市教育局列入经费预算。学校现有校舍(包括校本部、幼儿园、果园)全部移交。学校现有全部设备,包括教学仪器、办公用具、生产工具、生活家具等全部移交。学校1964年暑期招收新生仍由北京军区政治部负责安排,自1965年起,招收新生由北京市教育局负责安排。

下达移交北京市教育局直接领导的通知后,北京军区政治部做了不少准备工作,说服做通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大家积极参与移交工作,填写整理移交清册、图纸等。全部工作完成后,军区首长和北京市教育局领导于1964年7月31日来到学校,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合影留念。

从1965年开始,学校采取逐步过渡的招生办法,当年招收了两个就近入学的初一走读班。

移交地方之后,军区各级领导并没有忘记八一学校,仍经常来学校指导工作,如在战备中统筹安排全校师生安全转移工作。1965年,工程兵首长王耀南派遣140余人给学校修建了深水和浅水两个游泳池。周恩来在“文革”中专门接见八一学校学生。1985年,学校创始人聂荣臻元帅在第一个教师节来临前夕,给学校题词“继往开来,开拓无前”。杨成武上将、王平上将、学校第一任董事长王宗槐中将等人于1985年9月参加学校第一个教师节活动。1986年11月,胡耀邦总书记为学校题词“发扬光荣传统”。1987年1月,聂荣臻写信祝贺八一学校成立40周年。1992年,聂荣臻给八一学校建校45周年题词“团结奋进,共育英才”。

八一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1968届初中毕业生习近平和1957届小学毕业生俞正声。习近平同志于1979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多次看望老教师。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回校探望老教师并与学生畅谈。2016年1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八一学校中学生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同学们,祝他们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八一学校的广大师生。

猜你喜欢
教育局北京市学校
江都市教育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学校推介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