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9-06-17 07:36董秀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人格心理语文

董秀英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的生活变得单调、枯燥,丢失了本应该有的生活活力和生活热情,导致了心理异常。长此下去,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顽疾会变得根深蒂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1.通过作家和名人,树立榜样,进行心理教育。

在当今社会的课程教学当中,语文教材大多都文人墨客的文章居多,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以之为楷模。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制宜,比较有侧重点地来介绍作者,这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授课过程当中充分讲述作者写作背景或者身世,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作者的兴趣,从而牵制出对作者文章的热爱,比如苏轼仕途坎坷而壯心不已,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李白辞官却能潇洒自如而成为诗仙,毛泽东面临白色恐怖却能豪迈地吟唱《沁园春·雪》而成为开国元首,海伦·凯勒身患重残却能豁达而成为世纪巨人,这些名人的成就,既是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又是培养学生乐观心理宝贵揩模。

2.通过阅读课文,陶冶心灵,塑造健康的人格。

别林斯基在评论普希金时说:“阅读普希金的作品是培养人性的最好方法,特别有益于青年男女。”可见文学作品对读者的人格形成的影响之大。语文新课程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要站在作者角度用心去感受作者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达到心旷神怡的感觉,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进入审美客体中去,与作者神交,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的目的。如诵读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可以让学生明白:作为社会的人是要承担责任的:诵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以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朗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燃起学生争做强者的生命之歌。针对这些美好的文章,老师能进行分析点拨,拨起学生思想情感的火花,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作文是从小到大伴随着我们的一门必修课,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和表达,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书面形式。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要对作为进行题目的可行性筛选,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我心目中敬佩的同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来正确了解、认识自己;《2020年后的我》,可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积极进取。针对有些青少年学生稍遇挫折便出走、自杀的例子,我让学生写评论。为了使他们展开思路,我先写出几句名言:“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魄——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通过不断的写作和加以练习,学生才能通过作文这个途径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明白生命的价值。

2.教师要孜孜不倦指导学生做好日记和周记作业,化解心理障碍,建立起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 “绿色通道”。就青少年阶段而言,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会显得害羞、难以表达,思想常常自我封闭,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思想交流也逐渐被抵触情绪替代,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都有着千万种理由与老师家长唱反派,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和诱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周记”,使学生偏斜的心理能趋向平衡,这样,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迁移和情感的升华,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实践心理教育

1.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在实现教育活动成功的同时,要切实保障学生的自我能力发展。格言警句是伟人们在历史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教训当中得出的真理,体现着内涵丰富的哲理。阅读摘抄这些名言警句,令人举一反三,回味无穷。

2.组织课前演讲。演讲,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它是人类情感倾诉的一种合理且高效的方式。我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组织学生按学号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语文课前2分钟进行演讲。我曾先后以理解、尊重、宽容、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合作、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论证。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够真正从演讲中获得自己所需要但现在还有所缺乏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对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3.举办辩论会。辩论,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心理态度的较量的考验。通过辩论的方法,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论辩中得到了心理教育。比如说我们要多组织这样一些与心理教育有关的辩题的辩论:《有志者,事竞成》(正方)、《有志者,事未必成》(反方);《逆境更能出人才》(正方)、《逆境未必出人才》(反方)等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把各种专业技能有所结合,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人才。 我坚信,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语文教学一定能不断提升学生对社会事物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人格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感受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