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真的会上瘾

2019-06-18 07:40文|马
今日中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猫野猫养猫

文|马 迪

在征服了人类世界之后,喵星人似乎对人工智能也有“奇效”?

如果说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那么猫就是敢于站在“顶端”头上的生物。大约在1万年前,猫就已经与人类建立了联系。在塞浦路斯曾经出土过一具大约在公元前7500年跟人埋葬在一起的完整猫骨架。这意味着新石器时期,人类自己刚刚安顿定居下来,就已经开始驯养野猫了。

现代家猫遍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洲,是人类最喜爱的伴侣动物之一。事实上,野猫是一种喜欢单独行动的掠食者,在被人类彻底驯化之前,野猫已经和人类共生了好几千年。驯化或半驯化的猫经常会回归到野外,再跟野猫交配混合。所以,驯化的过程并没有怎么改变家猫的外形、生理或者行为上的特点。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经利用两年时间,用GPS追踪了生活在阿德莱德的400余只散养家猫的生活轨迹,结果发现它们的活动范围大得令所有人感到意外。40%的“喵星人”,在主人以为它们老老实实地躺在家里睡大觉的时候,实际上都会偷偷溜出去满世界乱逛,平均足迹覆盖范围高达10平方公里,最高达200平方公里。

喜欢猫的朋友都知道,吸猫真的会上瘾。猫奴们有太多共同点了:手机相册里全都是猫的照片,比自己的照片都多;朋友圈里无论发什么都要配一张自家猫的图,抓住一切机会晒猫;自己可以节衣缩食,但绝不能委屈了猫……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吸猫的时候,你究竟在吸什么呢?

我们觉得猫可爱,有很多种原因。一般人会说它们身型优美、活泼好动,加上美丽的皮毛、娇滴滴的叫声……从心理学上讲,猫的脸部特征也是决定性的可爱因素。整体来说,它们都有着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这种类似人类婴儿的面部特征能够激发人类内心深处某种非常原始的情感,研究者称之为可爱回应。在看到婴儿和一些如猫、狗的动物幼崽时,人的大脑都会释放多巴胺,使得人变得友好、温柔,忍不住想要照顾它们,这是深埋在人类本能里的一种反应。另外,家猫的叫声与人类婴儿哭声的频率相似,也能够引起类似的效果。而其他动物要么没有机会长期接触人类,要么比不上猫咪聪明,因而并没有学会这种迷人的叫声。

还有一种研究认为,相比于狗的“殷勤”,猫的“高冷”对人类也有极强的吸引力。猫的面部肌肉较少,表情算不上丰富,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张“冷漠脸”。这不但没有成为缺点,反而使人可以将自己臆想的各种情绪投射在猫身上,因此显得更加变幻莫测。

事实上,尽管“喵星人”非常可爱,但每个人爱猫的程度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在2018年的学术期刊《Animals》上,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161位在校学生的DNA,又调查了他们爱动物的程度,发现对动物情有独钟的学生DNA序列中,“催产素基因”的一部分结构与其他学生有明显差异(催产素俗名“爱情荷尔蒙”,会让人产生眷恋、依赖、照顾欲等感受)。

吸猫,毫无疑问能给人带来情绪的疏解,因此非常有益于健康。明尼苏达大学曾对4000多人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与不养猫的人相比,养猫组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即便不养猫,云吸猫也有用。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米瑞克研究了6795位志愿者,发现观看猫咪短视频能减缓焦虑,让人迅速心情变好、精力更充沛。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全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猫视频的点击量比其他任何视频分类都要高。

在征服了人类世界之后,喵星人似乎对人工智能也有“奇效”。Google X曾在2012年做过一个实验:用16000个处理器阵列搭建出一个模拟神经网络,随后从网络视频中随机截取1000万张图片,让系统进行深度学习。在没有任何人为指导的情况下,系统很快培养出了识别猫照片的能力,识别率高达81.7%,不亚于对人脸的识别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也有猫奴潜质,只说明了互联网上的猫素材,已经多到了足以让系统自行学会“猫”的地步。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和猫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单向的吸引。在长久的驯化中,人与猫的关系也变得更不可分割。长期和主人生活在一起的猫,性格和行为也会越来越像主人,因为猫拥有情节记忆,能够记住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定事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因此,猫会依据大脑中的情节记忆调整校正自己的行为,并对主人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情绪作出回应,最后变得“猫如其人”。

伴侣动物—包括猫、狗和其他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从不会介意人的身份地位,只会回馈以全身心的爱,这对很多人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到底是谁驯化了谁,根本不重要。

猜你喜欢
家猫野猫养猫
猫舍里的猫
家猫为何只爱对人喵喵叫?
等一会儿
只差一声惊雷
南京地区家猫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野猫的城市
TAILS FROM THE CRYPTO
家猫不出门也要驱虫
香港“乐坛小野猫”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