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语言弱势群体口述档案的利用

2019-06-18 13:18王鑫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省区贫困人口少数民族

王鑫洁



精准扶贫中语言弱势群体口述档案的利用

王鑫洁

(唐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0)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区的差异,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和贫困地区人员的语言沟通成为开展工作的一个门槛。为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延续,建立贫困地区语言弱势群体的口述档案成为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口述档案的精准扶贫具有其显著优势,因此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应用正在被完善和实施。

精准扶贫;语言弱势群体;口述档案

2005年4月27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河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和浙江8个精准扶贫省区扶贫办率先针对所管辖区域扶贫试点展开全方位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其他精准扶贫省区紧随其后,陆续推广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的贫困群体中,存在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语言弱势群体。在精准扶贫省区中,语言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只会讲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人群和只会讲地方语言的人群[1]。全国共有大约5 578万贫困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共有8个省区,这8个少数民族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这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集中的贵州、云南和青海3个省份。少数民族在8省区共有大约1 813万农村贫困人口,占据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2.5%,其余非少数民族省区的贫困人口中有34%使用方言进行日常对话[2]。鉴于语言弱势群体的语言活力值偏低,弱势群体语言无标准对照文字,贫困人口中语言弱势群体人口偏多,并且从事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线人员对于弱势群体语言即时转化为普通话的能力有限,各地扶贫办工作组从最初单一形式的现场访谈记录转变成现场访谈记录、录音和录像多方式结合的形式,这就形成了口述档案[3]。在我国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口述档案具有其特殊利用价值。

1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现实意义

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不仅是经济贫困的群体,而且大部分是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贫困”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进行走访调研,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贫困人员难以表达出自己的困境和需求。与此同时,贫困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和理解当地贫困办工作组公开发布的一些公文和传递的信息,给当地精准扶贫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大约35%的帮扶对象不能讲普通话,主要以少数民族语言、当地小范围方言或者是不规范的普通话为主。因此,相比于单一的访谈记录,口述档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1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真实性

作为信息档案的基础性工作模式之一,口述档案在精准扶贫中可以完全对贫困人口信息进行精准识别,便于精准扶贫工作组人员准确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为后续贫困人口信息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国少数民族省区、少数民族集中的省区和多个文化素质较落后地区多采用口述档案为主,其他各种信息采集方式为辅的建档立卡模式。精准扶贫道路上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当地扶贫办工作组工作人员与每一位贫困老百姓的沟通交流,口述档案就如同一个桥梁,及时弥补了语言沟通交流的鸿沟。

1.2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必要性

笔者在2016年12月对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站乡上三合义村贫困户进行实地调研。经过统计分析,上三合义村全村375户贫困家庭,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组与每个贫困家庭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困难状况和致贫缘由。最终,能够完成正常沟通交流的村民超过700人,在村两委的配合下,全村贫困村民中已有467人建档立卡,按照“一户一计划一清单一台账”的要求,因小组、因农户施策,制定了详实的精准扶贫规划,然而由于34%的贫困群众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语言边缘化严重,信息素质匮乏,无法与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组内工作人员进行正常沟通,或表达出各自的想法,导致建档立卡工作延缓,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贫困户基本信息统计表

这反映了口述档案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户原始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要性。

1.3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可操作性

口述档案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淳朴的录音与记录形式相结合的记录形式。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协助下,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口述档案工作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诸多优势。从每一位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档案的获取和收集到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服务,口述档案使其贫困户数据做到精细、准确、全面、系统和灵活。

1.4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可利用性

任何档案工作的重点都在于其随后的利用价值,精准扶贫口述档案也不例外。各精准扶贫省区工作组按季度进行逐户贫困状况调查核定、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纳入、相关信息的变更、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退出,以及返贫人口再次建档立卡,重新纳入贫困人口的台账[4]。据实地考察,口述档案在精准扶贫的工作过程中,可利用性更为突出。口述档案是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2 基于口述档案精准扶贫的优势

2.1 打破语言障碍

由于部分被扶贫地区的贫困居民的语言难以识别,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和贫困居民的交流出现障碍,为了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组,工作人员经过探索,采取现场录音、后期翻译的方法,对被扶贫地区的贫困居民进行口述档案录入。

2.2 提高脱贫速度

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高速阶段[5]。然而,由于语言的差异,贫困人口脱贫速度受到制约。为了提高精准扶贫的速度,各级政府号召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方言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协助精准扶贫工作,将以往的单纯扶志模式转变为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模式。以录音的形式形成口述档案,然后经专家学者协助翻译录制的方言,建立生成精准扶贫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助力精准扶贫水平高速提升。

2.3 丰富社会文化和历史

在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中,纸质档案作为重要的档案形式应用已久。但是,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多重要的纸质档案受到破坏。另外,一些语言文字弱势群体不具备基本的语言和文字能力,无法提供纸质材料。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朴实话语表达出他们口中和心中的历史。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在纸质档案这一基础档案形式之外,探索口述档案这种新的档案形式。近几年,很多科研项目组采用口述档案的形式开展研究工作[6]。在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部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和偏远地区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识字率较低。并且,在大多数精准扶贫省区,生活着一些历经国家发展重要阶段的老同志,他们的革命经历和经验值得保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口述档案的出现,直接解决了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的档案收集基础工作。同时,它也为我国社会文化和历史资料进行详实记录和补充,为当代人类的脱贫工作和后续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2.4 创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在多数少数民族贫困省区存在着传统手工技艺无人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传统手工技艺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传统手工艺人无法清楚明白地表达和讲授这项技艺,后辈无法理解手工艺人的语言和文字;二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本身就是以少数民族或者当地方言的形式呈现的,难以理解和学习。在精准扶贫的初级阶段,口述档案的试用使得传统手工技艺的留存和传承得到启示[7]。口述档案的形式为传统手工艺人录制音频资料和视频资料,可作为直接讲授技艺的教材或者是制作普遍化的课程资源基础。传统手工技艺公布于世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3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的功能实现

3.1 跨域交流,扩大范围推进精准扶贫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日渐成熟的阶段,并将取得全面胜利。在整个精准扶贫的浪潮之中,部分精准扶贫省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处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地区或者还未彻底脱贫的地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精准扶贫地区的口述档案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将同一性质的精准扶贫案例中的口述档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出因地制宜的精准脱贫方案,为全国处在扶贫道路上的精准扶贫省区提供指导和引领。

3.2 保存凭证,追溯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精准扶贫口述档案为更好地保存档案资料奠定了基础。精准扶贫是目前我们党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为了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区精准扶贫点工作组可邀请图书档案资料专业人员,对扶贫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这样使用起来查找方便、快捷,并为其他地方的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好的样板。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和文化形式。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难于识别,很多贫困地区居民逐渐老去,而他们人生中所经历的那些历史和文化无文字记载。档案则一直都是历史的记录。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口述档案的方式把即将逝去的文化历史记录下来,作为永久性凭证,供后人追溯社会历史的渊源、发展和进步。

3.3 建立模式,为新型口述档案的发展奠定基础

口述档案模式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有助于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分类、精准扶贫、防范返贫的准确度,建立应急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的模式化和实用化。事实上,精准扶贫引领全国实施了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为主的系列产业扶贫专项工程。其中,比较成熟的农村特色扶贫产业包括医疗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销售创新平台、“一扶一”求学就业产业等。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条件不同,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的起步点和发展战略是完全不同的。口述档案应用于精准扶贫的具体体现就是档案工作的体制化和实用化。各项特色产业体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确保地域品牌发展的精准实施。

3.4 根本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信息素养

目前,扶贫的重心是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这种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能力。各地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应当并行推进扶贫与扶智,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为贫困百姓提供现代化媒体工具的培训。首先,可以组织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使用培训课;其次,保证当地适龄学生接受足够的课堂教育,在课堂教育中加入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内容;再次,引导他们远离网络游戏、不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正确使用微信、QQ和专业网站等平台交流、学习和讨论网络共享的学习资源。这样,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信息化程度得以完善。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不断地加大对贫困省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高强度信息网络全面覆盖贫困地区,这将彻底改变贫困地区信息落后局面。

4 口述档案应用于精准扶贫的长远设想

在精准扶贫省区实施口述档案的采集、整理和利用工作中,越来越认识到,口述档案在留存精准扶贫区域记忆,充实我国扶贫区域方面资源,以及建设和完善精准扶贫区域资源库具有长远影响。当前,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省市,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正开展多种形式的关于“精准扶贫记忆”的脱贫攻坚建设发展成果展。2018年5月28日,雅安银监分局和雅安市商业银行举办了“雅安市金融精准扶贫摄影展”,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该市精准扶贫工作进展与成效,经验和亮点[8]。精准扶贫记忆资源的展示形式多为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而精准扶贫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口述档案可有效地完善和补充成果展资源。

丰富生动的扶贫记忆,详实具体的真实话语反映出扶贫工作人员的精准发力和广大贫困群众的攻坚决心。区域性精准扶贫记忆是永恒记忆的精彩实录,充分展示了我国人民众志成城的精神。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软件程序和电子产品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也辅助了精准扶贫口述档案工作的具体开展,为后续扶贫地区口述档案的整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智慧型工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档案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扶贫中档案工作建设的效率。

随着全国各地精准扶贫资源库的建立,各地区之间可以形成精准扶贫集合记忆共享平台,为构建全国的扶贫记忆提供有深度、有广度的支撑数据库。

[1] 杨解君,蒋都都.我国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的宪治考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39-147.

[2] 王晓毅.反思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基于滇西北和贵州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5-14.

[3] 冯惠普.口述档案存在的意义[J].兰台内外,2016,(5): 45-45.

[4] 杨龙,李萌,汪三贵.我国贫困瞄准政策的表达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1):8-12.

[5] 娄君庭.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5-120.

[6] 张建宁,李兆梅.老战士口述抗战烽火[J].档案与建设, 2005,(11):33-36.

[7] 周智生,吴映梅.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滇藏川交接地乡村反贫困优化路径[J].学术探索,2009, (1):93-98.

[8] 卫葳.我市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摄影展[EB/OL].http:// www.sohu.com/a/233523128_100161566,2018-05-31/2018-06-06.

Use of Oral Archives for Linguistic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ANG Xin-jie

(Department of Library,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tool for human beings and a medium for people to exchange ideas.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threshold between poverty relief office staff and impoverished citizens when poverty relief office staff carried out the work in th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great cause that benefits future generations, which will cover a thousand yea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contin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establishing oral archives for linguistic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the poor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linguistic disadvantaged groups; oral archives

G272.2

A

1009-9115(2019)03-0157-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3.03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803120501)

2018-06-06

2019-01-09

王鑫洁(1987-),女,河北唐山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责任编辑、校对:王学增)

猜你喜欢
省区贫困人口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隐形贫困人口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