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殇

2019-06-18 08:26
齐鲁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学子品德

几天前的一则新闻让人瞠目——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在逃3年后被逮捕。看到这消息时,人们似乎很难将“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这几个词语联系在一起。

说起这位北大学子吴谢宇,“完美大神”,是不少同学之前对他共同的评价。中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福州一中;高考前夕被北大提前录取,“成绩全校前几名”;进入北大后,不仅在校内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就连前往校外培训机构学习GRE,也拿下了奖学金,“他的GRE成绩,排名全球前5%”……

学生时代,笼罩着太多荣誉与光环,就在所有人理所当然地将吴谢宇视为学生楷模的时候,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却毫无征兆地完成了从“神”到“魔”的快速转变。

就此事而言吴谢宇必然有他人格不健全的地方,值得反思的是,如今的教育究竟该走向何方?应该如何教育培养我们的孩子?应该更加注重哪方面的培养?

回看一起起恶性案件,仅是2018年下半年至今,弑母案竟有数起——

2018年11月22日,济南一大学生持刀将自己陪读的母亲捅死,毫无防备的母亲甚至没有发出一声呼救。

2018年12月6日,12岁的吴某在家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警方询问时,他毫无愧色地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自己的妈。”

2019年新年前夕,湖南13歲的罗某对着父母的脑袋砸下罪恶的铁锤,双亲均不治身亡,再也听不到新年的钟声。

看到这些,我们必须明白教育的目的并非培养高智商的人,而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是怎样的?健全人格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是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直以来,应试教育迫使我们将情感等其他教育隐藏在后,长时间如此,让部分孩子变成了思想上“缺胳膊少腿”的人。以学习成绩而论,吴谢宇无疑是优秀的;但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是失败的。

反思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高校投毒杀人事件,罪犯智商很高,却缺乏人性,这些都说明老师和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人性品德的培养。

现实中众多家长总以为孩子进入名校,考上研究生、博士,便成为处处优于别人的强者。但是不管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品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哪怕是就读于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照样会出现偷窃、自私、霸道等不良品性,甚至出现杀母这等灭绝人性的事情。

我们应该清楚,也许有时候学霸也只是成绩好了那么一点,现有的考试机制更适合他一点,或者高考时运气好了那么一点,还远远没达到处处“优秀”的地步,甚至由于更加专注于成绩,从而忽略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仁爱孝悌、诚信知报,以及古人都坚守的“温、良、恭、俭、让”。

教育家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人,教育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我们要分数、要排名,但前提是要道德情操,要心理健康发展,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社会行为方式。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但大家更应该认识到,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德育放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突出地位,把促进人的品德成长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学子品德
杏林组曲·学子赋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今朝学子喜登攀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