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分析与思考

2019-06-18 19:06王彦伟胡阳
对外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齐鲁儒家文化影响力

王彦伟 胡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适应各国人民汉语学习需求,增进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支持建设了548所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逐渐成为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综合人文交流平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评价说,中国拥有始终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百家孔子学院来推广传统文化。①

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也是文化资源大省,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进程中责无旁贷,山东省有关部门和高校建设海外孔子学院近30所。依托孔子学院平台,一大批文化专家和机构“走出去”进行文化交流,同时,几十个国家的汉学家、政府要员和青年团体被“请进来”,实地体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山东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双向交流,逐渐推动形成中外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高校在文化、经济、教育等领域的立体式合作网络,探索了一条系统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孔子学院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优势

对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内涵界定,是分析孔子学院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在谈到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国际影响时,首先被肯定的是齐文化和鲁文化有机交融的齐鲁历史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人文、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国内外民众最熟悉的内容还是孔子、泰山等,因此,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第一项维度是齐鲁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次,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在于其思想和精髓对当今世界和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较为典型的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等。因此,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第二项维度是齐鲁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国际意义。最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还要让外国民众了解多姿多彩的现代中国。齐鲁文化的国际传播,要促进山东在经贸、社会、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影响。因此,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第三项维度是当代山东的国际影响。

孔子学院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对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三个维度都具有广泛影响。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举办了内容丰富、层次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动,广泛涉及孔子与儒家、民间艺术等一个或多个齐鲁文化主题,文化活动的形式与范围因内容而异。其中,孔子与《论语》等思想类内容一般以课程、讲坛和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剪纸、年画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一般在孔子学院及所在社区范围内以展览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综合性、大规模的文化活动则会选择多类传统文化主题或当代中国主题,活动范围可能从社区拓展到所在国家乃至跨国进行。

除了文化主题、文化专家“走出去”在海外当地开展活动外,“请进来”的方式则对齐鲁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具有针对性。目前来鲁开展的孔子学院文化项目,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山东省高校和有关部门在海外建设的孔子学院组织当地学员,通过申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项目资助的方式来鲁;二是驻鲁有关高校承担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有关委托的文化项目;三是鉴于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力,由其他省份有关单位建设的孔子学院,也将来鲁访问作为其来华项目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反映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维度和指标嵌入在孔子学院各类文化活动中。由于各类活动的受众和类型不同,有关维度和指标的嵌入性也存在差异。

二、孔子学院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功能分析

(一)孔子学院的命名,使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乃至齐鲁文化从一种概念特征具体到一种现实存在,与孔子学院的实体形式一同遍及全世界

世界主要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如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学院等,都是以本国文化名人命名,这种命名方式形象生动,外国人易于接受和记忆。孔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排在首位,以“孔子”命名孔子学院,本身就考虑了孔子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孔子学院数量增多和覆盖领域扩大,其作为一个海外办学实体和现实存在,一方面扩大了孔子的海外影响,让更多的民众了解了孔子,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它在对命名进行自我诠释和传播的过程中,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更加深入和细化地呈现给各国民众。尽管社会对孔子学院办学宗旨的理解还有待深入,致使对这一命名方式存在一些争议和看法,然而,以孔子为核心的孔子文化、儒家文化,乃至齐鲁文化与孔子学院相互嵌入,相互促进提升了影响力。

(二)孔子学院的目标群体及其需求明确,为齐鲁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产业化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孔子学院向世界介绍中国,既涉及古老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多姿多彩的当代中国文明。齐鲁文化涵盖了孔子文化、泰山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潍坊、淄博等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新型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这种丰富性和多元性使其恰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以点带面、散点透视的方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山东省有关单位在海外共建的孔子学院,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将齐鲁文化符号在海外的学校、社区等进行广泛展示与传播,对齐鲁文化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反哺作用。

首先,对齐鲁文化历史价值的国际认可,促使山东民众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对传统文明反省和再认识,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地域文化,思考其如何走向当代和世界;其次,对齐鲁文化提出“质”“量”并重的需求,前者偏重对齐鲁文化资源的保护,后者偏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广泛的国际需求。这有利于建立对文化资源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以质为主,适度量化”“质量并重”“以质为基、批量发展”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策略;最后,这种交流有助于吸收国外文化资源法律制度、传承人保护措施、资金等资源投入,以及有关文化产业化的先进实践经验。

(三)孔子学院挖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为齐鲁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路径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仁民爱物”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大同精神、和合精神、进取精神的情怀与追求。在现代化的张力体系下,齐鲁文化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对物质、制度等世俗的力量进行整合,赋予这些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事实以历史与现实的意义,从而与现时代相接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②

孔子学院成为这种当代价值诠释与传播的载体。在教授汉语和传播文化的同时,孔子学院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和谐观念与举措。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孔子“中”“和”——中庸、和谐等思想价值,“中”可解释为中正、公正,代表一种道德原则,说明中国既是有道德原则的国家,又是讲和谐的。上述示例说明这样一种理念和精神,既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也为齐鲁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路径。

(四)孔子学院发挥综合人文交流功能,为当代山东经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实体化平台

依托沿海地缘优势和友好省州、友好城市等合作网络,当代山东的对外开放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等显著特征,国际合作的领域从经济拓展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但相关涉外机构的建设还相对滞后。与驻外经贸代表处相比,尚缺少专门负责人文交流的驻外机构。

孔子学院的综合人文交流平台的作用与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孔子学院为合作研究和师生互访牵线搭桥,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和组织管理国际化;在文化领域,山东省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和产品依托孔子学院走出国门,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山东孔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孔子标准像成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标志。山东省京剧院通过与孔子学院的合作,近年来多次赴日韩等国巡回演出,提升了开放水平和创新力度。教育领域的合作还拓展到中小学,孔子学院组织国外官员来鲁教育考察,出席各地教育交流活动,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为山东基础教育的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的窗口。孔子学院的目标群体广泛,学员的身份背景多元,为山东省更广泛领域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实体化平台。

三、孔子学院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策略思考

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平台,提升齐鲁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要策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协同。

(一)以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和模式为导向实现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协同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在齐鲁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目标上是辩证统一的。以儒家文化为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儒家文化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和处世方略,亦具有因革损益、趋时更新的品格,其基本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化创新的驱动下,儒家文化以其丰富的精神资源和独有的文化特质成为创新的动力源泉,并实现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重构。③这恰好符合孔子学院以创新形式对外传播民族精神的宗旨。

高等教育和专业研究机构依托研究优势和人才优势,理应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主体。2008年底,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就在山东大学设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以具有共同价值和当代社会生命力的文化主题为内容、以教育和课程的形式进行文化对外传播,寻求了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方式与途径。2014年9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山东省政府共同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加工、再提升”,进而通过孔子学院平台满足外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现实需求。

(二)以孔子学院来鲁考察项目为契机实现特色文化品牌与大众文化品牌的协同

齐鲁文化品牌的内涵丰富,包括若干文化子品牌,如孔子与儒家文化、老子与道家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当代鲁商文化等。同孔子与儒家文化特色品牌相比,其他文化品牌在海外的知名程度和影响力尚显不足。尤其是在海外民众对这些品牌没有任何了解需求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宣传推广,不仅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孔子学院来鲁考察项目不仅对孔子与儒家文化进行实地体验,还会深入山东各地体验当地民俗文化,了解当代山东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面貌,部分团体还与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大众文化品牌以搭便车的协同方式获得更多外国友人主动了解。2018年8月,国家汉办和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探寻中华智慧之源——首届全球孔子学院山东文化旅游推广峰会”,④就是协同发展的一个创新项目。

(三)以孔子学院实体网络为路径促进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尽管孔子学院开设“三巡”(巡展、巡讲、巡演)项目支持各类国内文化资源赴海外面对面交流,但大部分常规活动仍需借助文化教具、模型,以及电子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对于容易形成文化产品尤其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传播的文化资源,各类文化企业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以满足孔子学院甚至海外更广泛的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资源的模型化和信息化开发,兼顾了海外孔子学院的需求和国内需求,进而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协同效应:一是降低了对该类传统资源的破坏和开发程度;二是充分发挥科技手段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是利用科技手段更易于规模化生产。当前,国家把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上了新的高度,对外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电子化、规模化的文化产品可同时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四)以孔子学院综合人文交流功能为平台实现职能运作与项目运作的协同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综合人文交流平臺的功能和地位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其辐射与影响横跨教育、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国家职能管理体制下,不同的部门承担各专业领域的治理和管理,以一种多部门协调和协同的方式开展综合性、跨领域的项目是必要和必须的。

目前在国家层面进行的协商机制包括各类专项部际联席会议、部委联合行文、部委联合治理等多种形式。山东省文化、教育、旅游、外事、经贸等有关部门也可借鉴这种方式,建立文化发展跨厅局议事机构、厅级协商或联席会议制度等,并逐步促进政产学研联合,以孔子学院综合人文交流平台为抓手,集中制定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集中解决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集中突破体制机制的运行瓶颈,提高齐鲁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孔子学院在全球文化治理中的功能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EGA170434。文中部分观点曾在北京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进行交流。)

「注释」

①[美]约瑟夫·奈,[美]邵杜罔译:《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60页。

②于志平、陈立明:《齐鲁文化及其现代价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③成积春:《儒家文化与文化创意》,《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9日。

④《首届全球孔子学院山东文化旅游推广峰会开幕》,中国文化传媒网,http:// www.ccdy.cn/difang/sd/gonggong/201808/t20180815_1391322.htm,2018年8月15日。

猜你喜欢
齐鲁儒家文化影响力
齐鲁声音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Researchontheoriginofsalonphotography
My Hobby
The Path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