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议论文思辨性

2019-06-19 12:07胡天宇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论据论点

□胡天宇

议论文写作过程分为审题立意、写作构思、正式写作、修改加工等环节。议论文写作构思环节论点、论据的安排,论证方式的选择是学生思维逻辑的体现。部分学生作文存在写作前缺乏构思、作文缺乏逻辑的问题,可运用思维导图解决。

思维导图是以图解形式和网状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便于议论文写作前清晰构思,使作文更具思辨性。

一、清晰谋篇,构思更富思辨

一般议论文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等结构。并列式结构由几个类似部分并列而成。对照式结构把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层进式结构更体现一种深层次思维方式,层层递进,每一层相对于上一层在逻辑思辨上更深刻。常见层进式结构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部分。

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可立意为“透过现象看本质”“抓细节”,抓关键”“换个角度看问题”“突破认知的局限”“逆向思维” ……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立意为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构思。

思维导图使议论文谋篇布局更清晰。《真实一隅》构思是并列式结构,三个分论点虽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有一定层次,但范围的单纯扩大,不能体现逻辑思维的层层深入。《墙上的影子》《慧眼察世界》 构思均属对照式结构,其分论点1 和分论点2 进行正面论证,分论点3 进行反面对比论证。《拨开云雾,见光明》构思是层进式结构,三个分论点分别阐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问题。

朱光潜说,“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一篇作文的谋篇布局方式体现不同思维方式与品质。并列式结构,体现归纳思维方式,以大量事例论证主题。对照式结构,以正反例论证作文主题。层进式结构更能反映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规律: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最后抵达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运用思维导图,在作文正式下笔前将议论文构思清晰呈现于纸上,便于对论点和分论点进行及时调整,使整体构思更具逻辑思辨性。

二、归类素材,论据更具逻辑

论据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议论文论点需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进行论证。一篇议论文需有统摄全篇的总论点;总论点下,还需有围绕总论点展开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论证过程中,也需有典型、新颖的论据进行准确论证。议论文总论点、分论点论证方式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式。

立意后如先思考与立意相关的各类论据,可用思维导图清晰归类,再进一步确定总论点、分论点,以形成思辨性构思。

以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透过现象看本质”立意为例,可联想到大量论据。这些庞杂的论据可用思维导图归类。

借助思维导图,可清晰明了论据的古今中外等类型,可发现论据间的内在思辨逻辑。

三、紧扣论点,论证更有力量

就一个分论点而言,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三种论证方式使用较多。如果一篇作文每个分论点只有一个论据,论证往往苍白无力。一个分论点可用多个论据论证。一个分论点内部如何使用多个论据,可运用思维导图排列优化。

《拨开云雾,见光明》(见第18 页)构思层层递进,思维由浅入深,具思辨性。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富有文采。分论点2 先正例再反例,正反对举,分论点论证有力。《镜中花,水中月》(见第18 页)构思对比论证,先正面论证“是什么”“怎么样”,再反面论证“为什么”,展现思维的发展。论据使用上,多论据使用,使分论点论证有力。

议论文构思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思维更为清晰,作文整篇构思亦更清晰,素材归类更清楚,论据于论点论证更有力,将提升议论文思辨性。这也可为提升的思辨能力提供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思辨性论据论点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