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第二操场”的构建需求及因素分析

2019-06-20 03:29耿晟杰胡玲玲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5期
关键词:检索

耿晟杰,刘 爽,胡玲玲

(1.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2218;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3.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2018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课堂革命的本质是使课堂教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共享社会教育资源,跨地区、国家,实现教育领域真正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课堂革命也是使课堂回归自然,以学生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潜能、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域空间还存在很多局限,许多中小学至今还停留在“学校到学校”“课堂到课堂”模式的课程改革之中。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呈连续多年持续下降的趋势,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校外体育活动也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课堂”理应得到更好的拓展,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已经不能单凭校内的体育操场来满足教学需要,也应对构建学校体育“第二操场”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小学体育“第二操场”的构建需求及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学校体育”“校外体育”“研学旅行”“课外体育”“体育操场”“户外体育”等与中小学体育相关的概念为关键词,检索、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选取北京市、深圳市、珠海市15所中小学(中学10所、小学5所)的学生、体育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向学生、教师、家长分别发放450份、100份、146份问卷,分别收回42份、86份、122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86%、84%。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积极与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联系,向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发放问卷。

1.2.3 访谈法通过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咨询相关教研员与局领导意见进行二次修改,从而对6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面对面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调查、访谈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运用Excel 2013、问卷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构建“第二操场”的主体需求

2.1.1 态度需求的因素分析通过对422名学生进行参与校外“第二操场”的需求进行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尝试去参与其中。有92.42%的学生乐于参与在校外“第二操场”所组织进行的活动。这说明拓展校外“第二操场”会赢得大部分学生的喜欢。

2.1.2 场域需求的因素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 学生选择较多的活动场域分别为户外(野外)营地、体育主题公园、体育特色文化小镇与体育俱乐部。这前3位正是近年我国大力发展的体育活动场域,也出台了若干的相关性政策。学校要紧跟政策的脚步,获得一些政策的倾向性,便于体育“第二操场”的开展。

表1 学生对“第二操场”场域的需求n=422

2.1.3 活动内容的因素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显示(表2),对场域需求选择较多的活动内容分别是户外营地生存教育、体验校内课程以外的传统体育项目、户外素质拓展类活动。可以发现,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需求首先偏向于在户外进行的活动内容,其次是要体验平时在学校内接触不到的体育活动。

2.2 体育教师对构建“第二操场”的主体需求

2.2.1 态度需求的因素分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很关键的角色,中小学能否在校外“第二操场”开展好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角色的发挥。因此,只有获得教师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利用校外场域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调查发现,55.81%的教师认为拓展体育“第二操场”是非常有帮助的,41.86%的教师认为是有帮助的,只有2.33%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支持中小学拓展体育活动场域,通过构建“第二操场”,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2.2.2 场地需求的因素分析通过表3可以看出,选择户外类体育活动与体育俱乐部的教师最多,可以推断,教师选择户外类体育活动的教育内容迎合了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学生对户外类运动体验较少,可以以体验为主进行学习。体育俱乐部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体育技能的了解与学习,合理衔接校内外体育课程的教学场域。

表3 教师对研学旅行的方式拓展校外体育活动场域与内容的选择 n=86

2.2.3 所需合作的部门中小学要想合理拓展校外“第二操场”,单凭学校是无法做到的,还需要借助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教师是学校与学生的衔接点,通过教师的角度去了解当前学校拓展“第二操场”所需合作的部门,从而更好地为构建中小学体育校外场域做好准备。从调查体育教师发现,教师认为拓展“第二操场”首先要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其次需要学校组织活动开展,同时还需要相关体育俱乐部与社会体育组织大力配合与支持,为校外“第二操场”扩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保障。

2.3 家长对构建“第二操场”的主体需求

2.3.1 态度需求的因素分析在学生受教育的阶段中,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引导者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要想顺利拓展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场域,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与家长的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家长是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核心支柱。通过对家长进行调查显示,88.52%的家长表示支持学校进行 “第二操场”的构建,6.56%的家长对此持一般态度,仅4.92%的家长不赞同。这说明大多数家长支持学校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利用外界多种特色活动场域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这对学校今后在校外场域开展相关类体育活动有很大帮助。

2.3.2 场地选择的因素分析调查显示(表4),户外(野外)营地是家长选择较多的活动场域,占62.3%,这也是近年比较热门的体育活动场域;选择体育特色文化小镇与特色体育专业院校,占54.1%。可以发现,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多了解体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接触更加专业的体育项目,增进体育技能。

表4 学生家长对“第二操场”的场域选择n=122

2.3.3 活动场域特色的因素分析学校体育“第二操场”的构建要区别于校内的体育活动场域,要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并且要结合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合理衔接校内体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对家长进行调查,结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了解及孩子的需求,提出如下建议。(1)活动场域应宽阔,解决校内场域大小局限的问题;(2)活动场域要具备先进的、新颖的体育设施,解决体育器材老旧等问题;(3)活动内容要结合不同场域、空间,具有创新性,提升学生兴趣,拓展体育活动内容;(4)后勤保障措施要周全,在不同场域开展活动之前要进行合理策划,并进行风险评估;(5)要合理安排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外界相关领域教育团队进行合作,保障在安全的场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拓展中小学校外“第二操场”拓展学生的体育活动得到了各方人群认可,其认为拓展中小学校外“第二操场”可解决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体育器材与场地受限等问题。但还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群处于一般与没有兴趣的态度,针对这部分人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查,究其原因并及时改进。

3.2 关于“第二操场”场域的选择较多的依次是户外运动场域、特色主题公园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体育院校,而活动内容选择较多的是户外类体育运动、野外生存教育、体育文化学习等。可以看出,通过校外“第二操场”可以拓展学生的体育技能与文化的学习,且这些活动多是我国近年推动的热门体育运动,政策上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

3.3 当前,学校组织校外场域活动的部门单一,主要通过学校进行,导致校外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构建校外“第二操场”的过程中,要合理共享社会资源,通过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引导,如俱乐部、特色院校、相关体育企业等,多部门进行合作来完善当前学校校内体育教学所面临的一些教学限制,保证校外“第二操场”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检索
高校图书馆OPAC 读者检索行为数据挖掘与分析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检索”现状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欧专局检索系统与我国现用检索系统的对比
调整检索思路,提高检索效率
共享智慧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图片检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