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06-20 03:29青,卢凤,冯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身体素质实验

韩 青,卢 凤,冯 菲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2.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体育学系,北京 100191;3.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0)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使用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娱乐和了解世界。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沉溺于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导致“小胖墩”“小眼镜”越发普遍,且出现率越来越低龄化。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也表明,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合格率不高,优秀率更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状况对学校体育乃至学龄前儿童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体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培养幼儿养成运动兴趣和爱好,帮助幼儿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当前幼儿体育教学未能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足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够,学生积极性不足。体育游戏作为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等固有属性,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在幼儿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游戏教学能否对幼儿身体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待更多的实践进行证明。因此,本文采取实验的方法对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本研究方案。选取幼儿园2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1个为对照班,1个为实验班,年龄4~5岁,平均年龄4.35岁。实验班共27人,男生15名,女生12名;对照班共28人,男生14名,女生14名。其中,对照班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则主要采取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安排同一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进度保持一致。实验班采用的体育游戏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目标而选择或创编,主要有“贴膏药”“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竹竿舞”等传统体育游戏,也包括“车轮滚滚”“丛林大冒险”“双龙戏珠”“小天使救人”等创编的趣味体育游戏。在实验前后对2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平衡能力、速度、耐力和柔韧性,分别对应采用网球投掷、立定跳远、平衡木、10 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项目进行测试。最后,对测试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2组被试的身体素质有关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3.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6项指标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在网球投掷项目上,实验班成绩为5.27 m,对照班为5.32 m,对照班略高于实验班,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t=1.32,P>0.05,说明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网球投掷项目成绩差异不显著,证明2组学生实验前在上肢力量上不存在差异性。在立定跳远指标上,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5.37 cm,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4.25 cm,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其t=0.76,P>0.05,表明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在实验前2组学生的下肢力量同样不具有差异性。在平衡木项目上,2组被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25 s、5.92 s,对照班成绩略优于实验班,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差异不显著,说明2组学生在平衡能力上同样不具有显著差异。对实验前2组被试的10 m折返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组被试的测试成绩平均值分别为8.19 s、8.29 s,t=0.77,P>0.05,说明差异不显著,证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整体速度素质不具有差异性。对2组被试的耐力性指标双脚连续跳统计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10.64次、10.87次,独立样本t检验P>0.05,说明2组被试的耐力素质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对2组被试的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统计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10.32 cm,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9.65 cm,t=0.87,P>0.05,同样差异不显著。

表1 实验前2组被试身体素质6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n1=43,n2=41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实验前,2组被试的网球投掷、立定跳远、平衡木、10 m折返跑、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6项身体素质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符合教学实验的要求。

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经过为期16周的体育教学,实验班采取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实验后再次对2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关6项指标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网球投掷项目上,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值为7.35 m,对照班为5.87 m,实验班成绩>对照班,且2组学生相比实验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其t=2.67,P<0.01,差异极显著,说明在经过为期16周的体育教学后,实验班的上肢力量显著优于对照班。对2组被试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分别为86.82 cm、80.36 cm,实验组大与对照组,且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0.05,差异显著,说明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下肢力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对2组被试的平衡木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分别为7.76 s、6.31 s,同样对比发现2组学生实验后成绩都优于实验前,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平衡木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对2组被试的10 m折返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对照班成绩分别为7.17 s、7.42 s,相比实验前均有所提高,但是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2组被试的耐力素质在实验后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对2组被试的双脚连续跳和坐位体前屈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同样2组被试在上述2项指标上与实验前相比有较大的提升,但实验班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

表2 实验后2组被试身体素质6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n1=43,n2=41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的网球投掷、立定跳远、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5项身体素质指标优于对照班,只有10 m折返跑成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体育游戏教学相比传统实验教学在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

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主观感受的对比分析

在教学实验中通过与参与幼儿的交流发现,体育游戏教学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突出优势在于体育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动负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且趣味性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体育游戏能将通识教育、生存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入游戏中,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以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对比体育游戏教学法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发现,相比实验前,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实验组的网球投掷、立定跳远、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5项身体素质优于对照组,说明体育游戏教学法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平衡能力、柔韧素质、耐力具有一定的优势。

4.2 建 议

在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低龄儿童的体育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采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游戏选择方面,一是要结合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能够实现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运动能力,选择难度较为合适的体育游戏;三是可以根据需要积极的设计体育游戏,满足教学的需求。

猜你喜欢
实验班身体素质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锻炼
新发现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