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

2019-06-20 01:22苏轼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9年5期
关键词:山人彭城熙宁

熙宁十年①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④。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李梦生、史良昭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注释】①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②傃:向着,沿着。③挹:通“揖”,作揖。④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据《左传·鲁闵公二年》载,卫懿公好鹤,封给鹤各种爵位,让鹤乘车而行。狄人伐卫,卫国兵士发牢骚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哉?”卫因此亡国。

鉴赏空间

郑之惠曾这样评价《放鹤亭记》:“他人记此亭,拘于题目,必极其所以摹写隐士之好鹤有何意思,公乃于题外酒上说入好鹤,隐然为天下第一快活固在言外矣。”本文表现了隐逸者怡然自适的生活状态和不为时事所囿的自由心境,以及作者对隐居之乐的向往之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与本文的体裁同为记,都通过叙事与写景来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但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语言风格不同、情感和志向不同、意境不同等。细读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领略两位不同时代的文学大师的风采。

读有所思

1.比较两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请结合作者的生平,细读全文,说说作者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猜你喜欢
山人彭城熙宁
陈洁白
星河
论谢榛诗歌的山人书写
最后的守山人
石鑑为官履历考述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老缸调
600初中校长齐聚彭城共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课程建设”
笼中鹦鹉
爱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