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之异

2019-06-20 05:58商银月张漫莉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异同辛弃疾苏轼

商银月 张漫莉

摘  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两位大家分别开创并确立了豪放词一派,开辟了文学史上一方新天地。虽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二者创作却多有不同。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异同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商银月(1998-),女,汉族,辽宁省丹东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第二作者张漫莉(1998-),女,汉族,辽宁建昌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1

一、二者文学风格的独特性与相似性

以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婉约细腻,而苏轼之词则有超旷飘逸之风。苏词比之柳永可谓是:“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宋人评其词“豪放风流,不可及也。”“沁园春、永遇乐、洞仙歌、念奴娇、水调歌头”这些词牌或是苏轼自度或是经他使用以后推而广之。如果说柳永也有创调之力,其调多是靡靡之音,而苏轼的创调多是雄豪曲调,对辛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与男子而做闺音的传统相比,苏轼的词可以称为诗人的词。抒情主人公与抒情主体一致,改变了五代以来一味伤感的传承,表现出了达观的态度,从而也具有了宋诗的特色“悲哀的扬弃、平静的豁达。”

苏词充满超旷飘逸之情,辛词则是豪气冲天。辛弃疾亲历战斗生活,自负一代英豪,其词意境开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一句从轻灵空静之境始写,登赏心亭,望眼远眺北国之景,不禁思念感怀故乡旧土,伤其沦陷,愿再临战场,立誓收复中原之情,然而却没有人理解他的壮志雄心;后半引用史实,给予评述批论,进一步叙说自己的心胸抱怀,言明自己即不奢于享受,也不沉迷钱财,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文人。然而,当国难之时,怀才不遇,只能空待年华老去。“志在千里”又有何用?“壮心不已”与儿何干?才华无处施展啊,因而说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词的后半部分,语言质實,但意境宏大阔达,意蕴迂回曲折,层次叠起,富有浓重的批判现实意义。

辛词风格“清而丽,婉而妩媚”,词中不乏秾纤婉丽之语,而苏词中却不多见,东坡之词属“刚健含婀娜”。辛词虽豪放,并非不协音律,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音律和谐,朗朗上口;而苏词却有“句读不葺之诗”的功绩,在创作中有意识的跳脱,突破了音乐对词的束缚,打破了原来格律的限制。《水龙吟·次韵张质夫杨花词》按张原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东坡填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二、二者创作手法之异

在创作手法上,从《花间集》到柳永以来词的创作多属艳科,东坡认为词是诗之苗裔,主张“以诗入词”。“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及创作方法尽情入词。这不仅使词提高到诗的正宗地位上去,更在生活内容、思想感情、形式韵律方面大大解放了词体,使之发展成为独立抒情词的新范式。“以诗为词”的直接实践结果,便是导致了豪放词的诞生。东坡在密州太守任上所作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就是他第一首比较成熟且完整的豪放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体现了他即使两鬓斑白,仍想为国效力无谓牺牲的愿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因冯唐的上柬而复原了击匈奴有功的云中太守魏尚职务的典故,并以己自况,透露出他寄希望于重新获得皇上的信任和朝廷的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纵情抒发,尤为体现了他报国忠君的豪迈胸襟,一位斗志昂扬慷慨向上的志士形象映然纸上,自“花间词派”以来前所未有的振奋人心的阳刚之美,符合北宋时期文人间普遍存在的抗击外敌的时代要求,赢得了广泛的共鸣,令词获得了新的灵魂产生了新的突破。

辛词则以文入词,突破了上下阕的界限,采用对话的表现方式,多以经史子集入词。《贺新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上阕,引用典故作比,所用之词:“元龙”、“孟公”均为豪士,一来代表赞同之意,二来借用自比。其中,“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两句,是典型事例的铺叙和比兴,可见作者与陈亮之的相投和默契。下阕,先作理论提醒,从民族命运和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着笔,以述二人共同的政治思想、慨愤和期望。汗血盐车”二句,引用古代的寓言故事,指责朝廷压迫才俊的罪行。今人顾易生评价此词云:“作豪放词,须要广阔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这就是要求作者要有深厚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丰富的学识与阅历、热情而深沉的感情。辛弃疾这首《贺新郎》,充分体现了这三方面的结实基础,因而字里行间自然腾浦着虎虎生气,悲壮慷慨,读之令人起舞”。

有人称苏词是衣冠伟人,辛词为弓刀遊侠。苏辛之词各有所长,二人创作手法上的开拓、词风的豪放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国诗词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2]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5.

[3]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4]彭文良.苏轼诗词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

[5]王松龄.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王文诰,孔凡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猜你喜欢
异同辛弃疾苏轼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从善如流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