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作者研究综述

2019-06-20 05:58张昭怡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西厢记

摘  要:自《西厢记》发行以来,作者为谁,众说纷坛。从最开始的王作说,到后来有说法为关作说,又出现了王作关续,或是关作王续,又或者有王作一折,关作后四折或王作前四折,最后一折续者不可考。但总体上,关作王修说论据比较充分,更为真实可信。

关键词:西厢记;作者;关作王修说

作者简介:张昭怡(1996-),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扬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2

一、《西厢记》是否为一人所做之争论

我读《西厢记》所采用的是由北京的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7年1月出版的本子,另观看了由上海越剧院红楼团于2013年在CCTV空中剧院演出的越剧《西厢记》。此二者上面都直接著明作者为王实甫。然而《西厢记》从发行始,作者为谁,是否为一人所著,经何人修订增改,都没有明确的定论,因而也成为了 学术界争论探讨的焦点。

《西厢记》整本书的艺术风格并不统一,整体上透露出两种色彩,并基本上可以将前四折与最后一折划分开。前四折的文辞优美,如{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1]明初戏剧评论家何元朗在《四有斋丛说》里评价“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明洪武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也提及“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2]。而最后一折的文辞则透露出杂剧的当行本色出来,如第五本四折中的{搅筝琶}“小生若求了媳妇,则目下便身殂。”[1]文采较为平淡,言辞有些粗鲁,具有市井气息,不如前四本显得有诗书气和音乐性。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评价关汉卿道“一无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3]。明何良俊在《曲论》中评价元剧关汉卿的作品“激烈而少蕴藉”,关汉卿的作品语言自然质朴,多为口语,简洁明快,节奏鲜明。

除去作品前后艺术风格上的冲突外,其中的语言也有不同之处。前四折多采用了北方方言,如第三本二折中张生说道“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著我 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啰哩!”[1]这个“哩也波,哩也啰”是属于北方的方言,如此这般的意思。而在第五本四折中{折桂令}“那吃敲才怕不口里嚼蛆,那厮待数黑论黄,恶紫夺朱。”[1]“嚼蛆”便是南方扬州地区方言。如是同一作者,在同一本书中出现南北两地的方言不太可能,也没有说服力。

另外在情節上,金圣叹先生在阅读《西厢记》时就认为《西厢记》应当从“草桥店惊梦”处结束了,剩下的是狗尾续貂之作。很多学者也认为喜剧的结局太过空泛并不符合实际,缺乏现实基础做支撑;但同样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正是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才符合作者的写作初衷——“永老无别离,万古常相聚,愿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而正是张生高中状元才使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具有可行性。

蔡运长提出“《西厢记》前四折和最后一折在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艺术风格甚至在故事情节方面的种种冲突表明《西厢记》不是由同一人所做,是经历了二手的续写形成的”[4]。而孙述圣认为,“第五本中的许多情节设计就是为了映衬前四折中埋下的伏笔”[5]。比如郑恒最开始就作为老妇人赖婚的理由出现,但却通篇一直没有出场,他是崔张二人爱情不成明面上的最大阻碍,崔张二人想要在一起,郑恒的事情就必须得到解决,这就说明他一定会再度出现,最后一折中郑恒再度出现抢婚不成身死让他这个角色落下帷幕,崔张二人的爱情也没了明面上的绊脚石。

二、《西厢记》是谁做谁续之争论

对于现在所流传的《西厢记》,最有争议的两个说法就是“关作王续说”和“王做关续说”。

最初确认《西厢记》由王实甫所做的是钟嗣成的《录鬼簿》:“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有此一句:“王实甫:《西厢记》”,还有贾仲明的《续录鬼簿》中在王实甫名下另加一句“《西厢记》天下夺魁。”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王实甫做《西厢记》的观点是为人们所接受的。徐子方提到“‘王做关续说最初的起源普遍被认定是徐士范在万历八年的撰的《重刻西厢记》”[6]。《重刻西厢记》云“盖《西厢记》自“草桥,惊梦”以前做于实甫,而其后汉卿续成者也”。但是徐子方认为王世贞比徐士范更早提出“王做关续说”。王世贞的《艺苑厄言》云“《西厢记》久传为关汉卿,迩来乃有认为王实夫者,谓‘至邮亭梦而止”,又云“至‘碧云天,黄花地而止,此后乃汉卿所补也”。朱有燉 (即周宪王,朱元璋的孙子)在他的书中注《西厢记》每四折标列一名,“王实甫《张君瑞闹道剧场》”“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剧》”“王实甫《张君瑞害相思剧》”“王实甫《草桥惊梦莺莺剧》”“关汉卿《张君瑞庆团圆剧》”。这也提供了《西厢记》为王实甫所做关汉卿所补的文献证据。明闵遇五在他的《六幻西厢》的在《围棋闯局·题跋》中云“前四为王实夫,后一为关汉卿,《太和正音谱》明载,王弇州、徐士范诸公已有论矣。”除了文献记载以外,蔡运长曾也分析了《西厢记》前后两部分风格和语言的差异,认为前四折符合王实甫的艺术特色,而后面的部分则与关汉卿本色派的风格相合。

而主张“关作王续说”的学者们也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据和分析予以反驳。王世贞在《曲藻》里说过:“《西厢记》久传为关汉卿撰”。董如龙在详细分析了七百多年来对于《西厢记》作者的看法的时间分布,发现“作者说的发展中,明显出现两大阶段”[7],即嘉靖隆庆以前,关作说占据主要地位,而万历年以后,王实甫是《西厢记》的作者或作者之一的说法才盛行起来。学者们对这一点进行深挖,吴金夫曾发问:若王实甫果真是《西厢记》的主要创作家,“为何在《西厢记》出现后直至万历以前,这漫长的时光里,被贴上作者标签的有且只有关汉卿一人?[8]”第二,证明《西厢记》为王实甫所创的只有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和钟嗣成的《录鬼簿》,其余的文献资料皆是由这两样而来。而徐子方、蔡运长、董如龙、吴金夫等人直接在研究论文中指出:《录鬼簿》的编撰是有缺陷的,《太和正音谱》是带有私人感情色彩的。编者钟嗣成本人都有言道“右前辈编撰传奇名公,仅止于此。才难之云;不其然 乎?余僻处一隅,闻见浅陋,散在天下,何地无人?盖闻则必达,有则必知矣。姑叙其姓字于右。其所编撰,余友陆君仲良得之于克斋先生吴公,然亦未知其详。余生也后,不得与几席之末,不知出处,故不敢作辞作传以吊云”。吴金夫就列举了《录鬼簿》所遗漏了的几处加以佐证:马致远《半夜雷轰荐福碑》、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孙仲章《河南府张鼎堪头巾》。而朱权本人更是看不上关汉卿的,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朱权是“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关汉卿之作多 男女情爱风花雪月,属于朱权认为的十二科中的十一科“烟花粉黛”,因此朱权不认为关汉卿能写出《西厢记》这样好的作品也是情理之中的。第三,由于钟嗣成的《录鬼簿》早已不存,现流传的明万历的蓝格精抄本,经贾仲明增补改删过了,原本早已佚失,因此作为直接证据也有失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有其他的文献资料证明關汉卿作过《西厢记》。嘉靖名妓刘丽华刊行关作《口授古本<西厢记>》在《题西厢记》中云“董解元、关汉卿辈尽反其事,为《西厢》传奇,大抵写万古不平之愤;亦发明崔氏本情;非果忘张生者尔”。明王骥德记载到他的《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考》中。《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序》中也提到:“《关氏春秋》世所固有,余既校而刻之矣。而董记号为最古,尤不可少者,乃废格无传,又为之伤其不遇也”。《增补会真记杂录》序中说到“时董学士、关院尹辈,颦美元记而记之,悉数其前曰《西厢》;其嘲弄风月之思,钉壁投梭之态,咸自《会真》始”。

因此,不论是“王做关续说”还是“关作王续说”都有一定的文献证明和理论分析的合逻辑性。相比较说,“王做关续说”的文献证明较少且生硬,但都是极具分量的,“关作王续说”的文献证明多且细密,但人微言轻。

三、关于“关作王修说”

王实甫修改《西厢记》和续写《西厢记》的差别在于“王续”仅仅只是简单的续写了结局,也就是在原本的基础后面上再添了部分情节,而“王修”可能是将原本《西厢记》的故事大纲保留,以王实甫自身才力重撰《西厢》,从情节到语言都会与原本产生差异。

孔繁信提出了新的看法,即“元代本来就流传着关汉卿作的原本《西厢记》和经王实甫修改过后的改本《西厢记》,这是两个本子,不过是后来原本《西厢记》失传”[9],而后才出现关于作者的争论。北京鲁氏刻本中{驻云飞}第一曲:“汉卿文能,编作《西厢》曲调精。”。第二曲:“王家增修,补足《西厢》音韵周。”。直接肯定了关汉卿作《西厢记》的事实和王实甫修改《西厢记》的重大贡献,鲁氏认为王实甫修改的《西厢记》既在情节上圆满也在词章 上更有色彩。另有弘治十一年金台岳家刊行本《西厢记》中收录题《西厢记》词三首。其一曰《满庭芳》之五:“王家好忙,沽名钓誉,续短论长”。其二曰《八声甘州·煞尾》;“董解元古词章 ,关汉卿新腔韵,参订《西厢》的本。晚进王生多议论,把《围棋》赠,清新话闻四海声名,风流科揾,这的 是崔张千古再还魂”。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年代,王实甫是增修过《西厢记》的,至少是在原本《西厢记》上融合了他的个人特色。而钟嗣成《录鬼簿》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上记载的《西厢记》可能本就不是原本关作《西厢记》,而是经王实甫修改过后的《西厢记》。

“关作王修说”极为妥帖的说明了《西厢记》中交织的语言特色的冲突,既有本色朴素,也不失优美婉约,从艺术风格上来说,确实不太可能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一观点也在除“王做关续说”和“关作王修说”之外找到了一条似乎更为真实合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实甫. 西厢记[M]. 第一版.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 :61.

[2]朱权. 太和正音谱[M]. 第一版. 北京:中华书局, 2010 :32.

[3]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M]. 第二版. 北京:中华书局, 2015 :113.

[4]蔡运长. 《西厢记》第五本不是王实甫之作[N]. 戏曲艺术, 1988(第二期).

[5]孙述圣. 王实甫《西厢记》的结局与第五折存在的合理性[N].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第三期).

[6]徐子方. 《西厢记》“王做关续”说辨析[J]. 艺术百家, 2001(第四期).

[7]董如龙. 《西厢记》作者关、王二说辨析[N].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5(第二期).

[8]吴金夫.《西厢记》应为关汉卿所作[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4):70-76.

[9]孔繁信. 杂剧《西厢记》作者新探[J]. 东岳论丛, 1988(第四期).

猜你喜欢
西厢记
熊式一英译《王宝川》之得与《西厢记》之失研究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从《西厢记·长亭送别》看中国诗词曲和抒情艺术
明清瓷器上的《西厢记·佛殿奇逢》图像研究
“西厢”瓷画及其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兼论《西厢记》的早期西传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