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培根《谈读书》双译本中修辞的翻译

2019-06-20 05:58李小娜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修辞翻译策略

摘  要:《谈读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散文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经典著作,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汉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则为廖运范、王佐良两位先生的译本。以对照考证为主要手段,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在处理原文修辞时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谈读书》;译本比较;修辞;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李小娜(1996-),女,汉族,浙江苍南人,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一、引言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其散文以凝炼有力的风格而著称。代表作《谈读书》更是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二、汉译本选段分析

本文从比喻、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探讨英文修辞翻译的重要性。

选段1: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廖译: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

王译: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分析:原文大量使用排比句,选段使用“too much/wholly”这一表达进一步构成排比。含有排比结构的句子往往说理有力,叙事生动。在散文中运用排比,不但语言简洁,语义丰富,而且语音和谐,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刘佳,2009)廖译采用了“便是,便是,则是”形成排比,其中重复词语采用“过多、过分、全凭”这类近义短语,保留原文的结构重复和词语重复的写作手法,但小句对称不够整齐,没有再现原文的对称美;王译采用“易、则、乃”构成排比,以“过、太、全凭”三个近义词再现原文词语重复,字数整齐,结构匀称,与原文相差无几,实为佳作。

选段2: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廖译: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王译: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分析:原文有四个主语是studies,主语保持一致,语句衔接紧密;三个被动句,强调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一个比喻句,把天然之才比作天生草木。比喻作为形象化语言的第一要素,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典型。它往往是准确表达某一内容,表达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的唯一可靠的办法,而且能够通过提供更多信息,扩大意义空间,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新颖、鲜明、独创的比喻更是如此(成梅,1994);一個双关语,双关语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音现象,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龚维才,1993:242);两个修辞性重复:perfect 和natural。

廖译中只有两个主语是“学问”,其他三个各不相同,主语不太一致;三个被动句,前两个转成为了主动句,后一个采用中文被动结构(加以);比喻句没有采用明喻而是采用了隐喻(需要),同时把原文的双关语根据中文搭配习惯处理成两个词语,放弃原文修辞。至于两处重复词语的处理,都是采用避免重复的方式(美化-充实;人性-天生-本性),这与中文重重复的语言风格不搭,也与原文以重复来强调的语言风格相去甚远。

王译五个主语相近;三个被动句,三个都转成动宾关系的主动句,虽然改变了原文的信息重点,但与中文惯用主动句的特点相符,同时保留原文的施动与受动的关系,所有实词均用双数词,节奏感强,与原文相似;比喻句和双关语保留,译文流畅;两个重复,分别是原样重复(补……之不足)和近义词重复(天然-天生-自然)。

三、结语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从词语、句式、语篇的角度全面把握原文的写作特点,包括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段。两篇译文均从语义、语言风格、语篇特征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原文,用词简洁凝练,用语地道,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一篇好的译文不仅需传意,还需传神,神形皆备。

参考文献:

[1]王佐良.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说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刘佳.王佐良《论读书》译文中修辞的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7):135-136

[5]龚维才.幽默的语言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6]成梅.《红楼梦》比喻翻译面面观[J].语言与翻译,1994,(02):64-72

猜你喜欢
修辞翻译策略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