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20 10:21李静王亚平吴宏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李静 王亚平 吴宏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新理念。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是指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在注重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本文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专业背景和载体,对“课程思政”教学途径、具体教学逻辑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5(c)-0171-04

[Abstract] At present,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l and new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 medical students, it means making good use of the main channel func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t not only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s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carrier,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o the teaching way and the concrete teaching logic of the new model.

[Key words] 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 Course education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改变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重知识传授而轻德行培育的现状[3]。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就更应该深刻领悟 “课程思政”在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地探讨有效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生命医学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医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到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基础中的基础。近年来,笔者所在教研室在讲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程时,尝试着将组织胚胎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机的融合。现以本教研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为例,谈谈我们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体会。

1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思政教育

医学是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学科[4],人文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核心教育内容之一,是因为医学发展的历程中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及社会性,许多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要素始终贯穿在组织胚胎学发展过程之中。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引入我国科学家在组织胚胎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通过对科学家坚持不懈探索科学过程的讲解,引导教育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求知欲望得以激发,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在绪论部分讲授组织学发展历史时,介绍我国早期组织学的开拓者,会提及到汤尔和、马文昭两位老先生。汤尔和是我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奠基人、组织学、解剖学家,1912年受政府的委托,在北京建立起中国第一所国立医学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大医学部的前身)。之后,汤尔和即向教育部呈文请求公布由他起草的《解剖条例》,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部解剖法令。1916年受教育部的委托,汤尔和联合中华民国医药学会、博医会、江苏教育会共同审定医学名词,为中国医学名词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汤尔和为我国近代医学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学术著作,有《组织学》《局部解剖学》《胎生学》《诊断学》等30余部,为我国的西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5]。但令人遗憾的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这样一位大医学家、大教育家却不顾名节,投靠日本,彻底沦为汉奸, 只留下身后滚滚骂名。马文昭先生是中国组织学的奠基人及医学教育家,从20世纪30年代马先生见到帝国主义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他开始对吗啡中毒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探索出一种戒除鸦片烟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6]。解放后,马老建立了细胞学研究室,又研究磷脂类对组织的作用并将其理论推广于临床实践。马老毕生从事组织学教学工作,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通过对两位大师的对比讲解,学生不仅会了解到我国组织学发展的过程,也会了解到两位老先生在祖国基础医学教育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还会认识到治学不能只重知识才能而轻道德品质,不能只重个人利益而轻国家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才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2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敬畏生命”的思政教育

“敬畏生命”是指人们对一切生命体的敬畏,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敬仰、关爱与维护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判断,敬畏生命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医学的最高境界。所谓医疗关系就是医生和患者共同战胜病魔,维护生命圣洁的亲密关系,即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所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判断为原则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医学是关乎生命的学科,医生对生命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患者生命的质量,如果医生漠视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就无法承担起治病救人的责任[7]。

生命得之不易,敬畏生命,既不能剥夺践踏他人生命,也不能自我放弃生命。某些大学生对生命缺乏系统、科学、理性的认识,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不能理解和尊重生命[8]。这种把自己生命当成儿戏的态度,是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责任意识缺失的体现。

基于上述原因,在讲授胚胎学的时候,可以从受精及胚胎形成的过程来说明一个生命的孕育是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和筛选的,每个人都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胜利者,而且还经受住了各种致畸因子的重重考验,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了人世间,这样的生命就应该是值得敬畏的。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可以在很多时候亲眼见证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但也见证着世事的无常,贫穷、灾难、战争、疾病无时无刻不在剥夺人们的生命。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那一刻消逝,然而我们也看到了瓦砾堆下那一个个渴望活着的眼神,他们坚强的活着是为了什么?危难中那些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别人的生命的人,他们的生命是不是更加让人感到敬畏?一个生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牵连着许许多多的关心爱护他的人们,因此即使是为了自己,为了爱自己的人,也请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患者的。

3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献身医学,执着追求”的思政教育

“献身医学,执着追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位医学生在成为一名正式医生前都要举起右手,庄严喊出的誓言。医学作为一种学科门类多、学时长、环节复杂、实践性强的实用科学,是需要献身精神的。它首先要求医学生对救死扶伤这一事业要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次还要对这一事业倾注始终如一的热情。医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探索性,常常是失败多于成功,现在的医学生身处于一个物欲横飞的世界,仅仅凭对这一职业的兴趣是无法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的,更需要的是有了兴趣之后的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

例如在讲解胃的组织结构的时候,我们可以用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的事迹作为为医学奉献自我的一个案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医学界都普遍认为由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生活压力所引起的胃酸过多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抗胃酸药是当时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9]。但是1979年,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年轻的实习医生沃伦在观察胃黏膜的样本时发现了一种只在胃溃疡患者的样本中才能找到的螺旋杆状细菌,于是一个新的假说在他头脑中诞生——幽门螺杆菌才是胃溃疡的真正元凶[10]。但是沃伦的假说有悖于当时的医学认识,仅仅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上,缺乏任何实验基础,因此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承认。只有马歇尔觉得这个想法相当有趣,答应帮助沃伦。沃伦和马歇尔没有因为众人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看法,更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他们从胃溃疡患者体内切除出来的病变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随后,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确实能致病,马歇尔吞下了一试管培养菌,在患病过程中承受了胃痛、恶心和呕吐,以自身证明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11]。此项研究的完成,使胃溃疡的治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深刻演绎了为科学的兴趣,执着追求,献身医学的伟大精神。

再如讲到眼球的结构时,我们会提到汤飞凡教授。 20世纪早期的流行疾病中有一种十分猖獗的疾病——沙眼,但是沙眼的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几个世纪以来学术界争论不休。1910 年,日本著名生物学家野口英世声称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引起了巨大轰动。但汤飞凡却对这个结果有所怀疑和保留,他对沙眼病原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事实证明所谓的“颗粒杆菌”并不能引起沙眼。他的实验结果激怒了以野口为傲的日本人,但这个中国的年轻人不以为然,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推倒一个错误的研究结果不是终点,找到正确的病原体才是目的。但是1937年因抗戰爆发,他的研究不得不中断,直到1954年汤飞凡才决定继续他未完成的理想——分离沙眼病原体。终于在1955年他成功地分离出病毒,这就是著名的TE8,汤飞凡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为了证明沙眼病原体TE8的致病性,汤飞凡命令助手将其滴入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双眼很快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在随后的40 d里他顶着一双红肿的眼睛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着关于沙眼的临床医学资料。至此,持续了近百年的沙眼病原体的争论终于落下了帷幕。1970年,国际上正式将沙眼病毒和其他几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汤飞凡是名符其实的衣原体之父。1981年的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12]。但是汤飞凡的更大功绩在于建设了中国的防疫队伍,抗战期间瘟疫猖獗,汤飞凡重建中央防疫处,他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只青霉素,挽救了抗战战士的千万条性命;他领导的中央防疫处研制出独立稳定的牛痘疫苗,让中国早于世界16年消灭了天花[13];在建国之初鼠疫大肆蔓延,是他仅仅用了2个月就研制出90 000 ml的减毒活菌苗,控制住了鼠疫;他还研制出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牛痘疫苗、白喉疫苗、狂犬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这样的一位老医学工作者,他足以让所有在座的医学生铭记于心,铭记他的献身医学,执着追求的精神,铭记他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铭记他对医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4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思政教育

人是环境的产物,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原有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14],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现象[15]。大学阶段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融入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思政教育。

在讲到子宫的功能层和基底层的时候,可以略提一下人工流产。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占近一半,女大学生甚至成为“主力军”,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经调查发现,未婚未育进行人流的比例越来越高,未婚31.4%,未育49.7%;重复流产比例也增高,55.9%~56.4%[16]。但是女大学生应该明白人工流产手术绝不是一项避孕措施,它只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办法!人工流产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子宫穿孔、生殖系统感染、产后出血、闭经、内分泌失调、习惯性流产早产、甚至不孕等等问题[17]。我们要告诫学生 “今天的你在计划生育门诊排队,也许明天的你就在辅助生殖门诊排队”。女大学生应该自重自爱,在恋爱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在没有结婚生子的计划之前,最好不要怀孕。

在讲到免疫系统的Th淋巴细胞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谈到艾滋病的问题。近两年来,我国每年有3000多例是在校学生感染者,其中2017年有3077例学生感染艾滋病,这些学生感染者81.8%都是经同性性传播感染[18]。去年同期公布的该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增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原本是一片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学习乐土,现在却已受到艾滋病的严重侵袭。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专家吴尊友分析,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①早期对这部分人群不够重视,监测不到感染情况。②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中释放出来,对男男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19]。随着防艾知识的普及,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在逐步提高,但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依然很差。调查表明,有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还不到40%,这对于处于性活跃期的学生来说,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就存在被感染的风险。要让学生明白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最严重的途径,预防艾滋病就要避免杂乱的性生活,并且在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20]。洁身自好是既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5结语

课程思政不应该仅仅是学办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责任,应该是所有高校老师共同的责任。医学院校的课堂,既有和普通高校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肩负着培养献身医学、执着追求、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的重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基础医学的课程教育中去,把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结合起来,是每位老师的应尽职责。各类课程将爱岗敬业,勤于观察,善于动脑,乐于奉献,不断但挑战自我,等优秀品质与理论课同向同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与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潜移默化。一定会培养出合格的,有灵魂、有责任、有温情、有深刻爱国情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曹文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N].学习时报,2016-12-26(8).

[3]焦连志.构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高校育人课程体系的必要性[J].昌吉学院学报,2017,(6):1-5.

[4]纽丽霞,董海涛.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1):32-35.

[5]刘宝东.“好人政府”中的“好人”们[J].百年潮,2005,(8):68-73.

[6]刘斌.深切怀念我国组织学、细胞学奠基人马文昭院士[J].解剖学报,2011,42(5):577.

[7]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9(2):72-75.

[8]李从来.敬畏生命——高校生命教育的伦理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78-79.

[9]罗小龙.这些疯狂的科学家们[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0,(11):60-62.

[10]张越.幽门螺杆菌发现传奇——从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谈起[J].国外科技动态,2005,(10):24-31.

[11]周菲,趙海鹏.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中的科学精神及其生物学教学价值浅析[J].生物学教学,2006,31(10):73-74.

[12]张庆华,宋增福,张旭杰,等.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汤飞凡和沙眼衣原体[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70-72.

[13]杨榕青,李艳.汤飞凡在云南[J].云南档案,2018,(6):28-30.

[14]何国磊.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教论坛,2014,(11):41-42.

[15]高星,丁振国,王渊.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57-58.

[16]廖美霞,吴仕元,熊静,等.人工流产的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77-79.

[17]杨贤碧.人工流产并发症及防治[J].大家健康,2014,8(14):224-225.

[18]马迎华.倡导HIV主动检测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761-1764.

[19]李靖.象牙塔里,艾滋病也疯狂[J].江苏卫生保健,2015,(21):20-21.

[20]阳宜均,熊翠欢.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4):148-149.

(收稿日期:2019-01-04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课程建设课程思政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