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找亲属

2019-06-21 00:38陈涛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9年5期
关键词:沙僧亲属庄子

陈涛

文章开篇直接点出《西游记》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将大师兄、二师兄与沙僧的性格进行对比,巧妙地引出“我”和沙僧同样被忽视的境遇。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取经路上的艰难,反衬沙僧坚韧、沉默的品质。

成就一番伟业是齐天大圣的千秋一梦,高老庄里有天蓬元帅割不断的如水情思。而沙僧,这个默默无闻的挑担者,被忽略成了常态。

西行途中,大师兄降妖除魔,二师兄贪吃却不失勇敢,沙僧,既不个性鲜明,也非武功高强,永远被忽视着,一如我。

一如我的境遇。

相貌平凡,最令我讨厌的是嘴唇上的痣;寡言少语,总是游离于众人之外。

看到沙僧,这个与我相像的人物,我心中泛起了亲切感。我们像是失散多年的亲属。

蟠桃会上,他只因打破琉璃盏,就被王母娘娘贬下凡,在流沙河里混沌度日。千年时光,他耐住了寂寞,却更为沉默。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一年又一年,即使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他依旧寡言少语。

可是,我惊讶了。

我原以为,他没有齐天大圣的傲,没有天蓬元帅的欲,不过芸芸凡人耳,可我发现我错了。沙僧,他有毅力,有着世人缺失的永恒的信仰。

四圣试禅心时,他既不像悟空那样识破机关,也不像八戒那样动了心,只是秉持信念,紧紧跟随师父的脚步。

我似乎真的找到了亲属。

取经路上,那么多磨难险阻。

当假悟空打伤师父、抢走行李关文时,八戒说“散伙吧”。他不信。他不信他的信仰会破灭,不信自己还得回流沙河度日。

幸而,师父醒了。

在观音那儿看见悟空时,他多么愤怒啊。此时,他忘了对手是多么武艺高强,忘了恐惧。他为自己的信仰,不惧,不弃,不忘初心。

怀此初心上路,风雨亦无畏;携此初心前行,潜力亦无穷。

我真的找到了我的亲属。

最后受封时,他只获封金身罗汉,可他不怨。或许在他看来,西行途中,自己只是挑了担,这样,已经很好了。

沙僧,是我的精神血统:沉默不失自信、执着不忘初心。

在书中,我找到了我的亲属——沙僧。

本文亮点有二。一是选材独特、有新鲜感。《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多数同学或许会喜欢孙悟空的武艺高强、疾恶如仇,或许会因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憨态可掬而忍俊不禁,而本文的小作者却选择了最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富有担当精神的沙僧为自己的精神归属,从一个平凡的人物身上发现了不平凡,彰显了独特的审美视角。

二是结构严谨、有表现力。文章开篇由名著中的人物遭遇联系到生活中的自己,入题迅速、巧妙;中间部分一步一步再现了沙僧的精神品质,从“沉默”“耐住了寂寞”到“有毅力”“有着世人缺失的永恒的信仰”,以及最后即使只被封为“金身罗汉”却依然不埋怨,沉默如初,坚守风骨,这样的精神品质恰恰与“我”的精神成长相契合。同时,小作者在行文中反复切题,从“似乎真的找到了”到“真的找到了”再到“我找到了”,结构严谨,安排得当。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手捧名著,外表沉稳踏实,内心执着坚毅的少年伫立在眼前

另起一段,与上文“我似乎真的找到了亲属”呼应。

文末再次强调阅读对“我”成长的影响,点明中心,照应文题,意蕴丰富。我在书中找亲属

第一句改为:“海波翻滚向遥远的天际,又仿若被一股力量拉扯回来。白色泡沫在沙滩上挣扎,然后消逝。这是你所热爱的大海吗?”删除“精神血统的融合——”。环境描写开篇,将读者直接带入“我”寻找精神归属的情境。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留有悬念。

“耳边碾过沙子的声音在摩挲”不通,改为“碾过沙子的声音在耳边摩挲”。

此段以眼前的经历引入对“我”失落缘由的介绍,语言抒情,但表意较为模糊、啰唆。

删除“不知是否”。

在“我在最悲伤的时候”前增加“老人,”作为呼告。

海波翻滚向遥远的天际,白色泡沫下,金鳞翻动,这是你所热爱的。我的老人啊,精神血统的融合——圣地亚哥。

车轮在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一条笔直的痕,耳边碾过沙子的声音在摩挲。沙子一点一点没过我的轮胎,妄图浸没我的手脚。终于,身子一翻,倒下了。眼前是蔚蓝的王国,沙鸥掠过,没有在天空中留下痕迹。我握紧一把沙,却不用风吹便散了。老人啊,你那么多天空网而归,心境也不过如此吧。

不知是否有人说过,成绩不过是一纸之书,但这一纸之书又给多少人判了罪,再也无法回头?我今天也成了其中一个,茫茫然,无为。我在最悲伤的时候来到你最爱的海边,想契合你空网而归,又屡遇鲨鱼的心境。破旧的船帆,半瓶水,你就这么出航了吗?不曾装满行囊?老人啊,我开始学着你向蓝天问好、向大海问好。你当时收到它们的回复了吗?至少我,没有。

我赤着脚,仿佛你就在我身旁,走得比我快。一时间,你伟岸的背影充盈了我的眼珠,那么坚定,最朴质也最执着。我不禁走向海里。海水全无外边空气的灼热,清凉的感觉在腿边穿梭,整个人都焕然一新。这是大海给予我的回复吗?我想是的。

老人,你曾依着那小船和半瓶水与马林鱼角逐,这次,我也可以依着不尽如人意的分数赴一场战役,对吗?即使拼得头破血流,没有丝毫所获,也能再度站起来,对吗?蓝天中云彩在浮动,它把你的意思带给了我——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

我支起自行车,感受到风向我吹来,把我的嘴角吹扬起来,带着坚定与自信。和你一样呢,老人。你是我精神上的亲属——圣地亚哥。

我的老人啊,让我依着你的信念,前行!

这篇文章巧妙地把“我”一次考试的失意、沮丧到重新振作的过程与在海边寻找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結合在一起,扣住“书中找亲属”的要求选材立意,抒情意味浓烈,可见圣地亚哥对“我”精神成长的深远影响。但是,文章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选材仍显老套,还是在写考试成绩。其实,同学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好的素材,友情的困惑、父母的不理解、成长中的失落、青春期的烦恼等,都可以入文。又如,因为缺乏细节描写的铺垫,文中情感的过渡略显生硬、突兀。

修改时,可以考虑将“我”的生活、心理与圣地亚哥的精神世界自然穿插,依托情节,引用书中话语,提炼人物精神的闪光点,一步步走向纵深,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书中人物对“我”的精神引领。我在书中找亲属江苏省东海县山左口中学 陈 涛

《旧唐书》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我想说:以书为亲属,足以润平生!

近日台风过境,阵雨频繁,夏天的酷热似乎不在了,倒有了几分初秋般的凉意。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天空变得湛蓝,棉花糖般的白云点缀其间。被雨浸润过的风从门窗的缝隙吹进来,清新而潮湿。窗外,几只鸟儿在鸣叫着。整个校园好像刚刚睡醒一般。我喜欢这样的校园,淡淡的,润润的,绿绿的。

此时的我正在校园当值,得闲片刻,便坐在书案前,翻开手头这本《庄子》,一边享受这宁静的、清凉的夏,一边投入一场精神的旅行……

有人说,庄子的书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但细细读来,你会发现在其纵横恣肆的文风中,其实蕴含着许多大智慧。读庄子的书,眼前仿佛浮现一位胸襟洒然、飘然若举的长者在吟诵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原来,道德修养极高的人能达到如此境界:精神世界超脱物外,心中不被功名利禄充塞。自我精神修炼趋于完美的人,是不会刻意追求名誉和地位的。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前几日的“小纠结”。那晚朋友小聚,席间,他们问起我这个“坐办公室的”老师平时工资待遇怎么样。接着,有朋友一脸真诚地解围道,如果不满意待遇的话,何必在这里耗费时间,跟着哥们儿到新加坡务工,一边享受优美的环境,一边把钱赚得爽气!再不济,到南方找个工作干干,也比在这当小老师强。我一时竟无言以对,回去之后内心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小纠结”。俗语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思忖再三,总是觉得自己很难放下校园这方天地。现在,我读到了《逍遥游》中“尧欲让天下与许由”的段落,内心被许由淡淡的回答深深折服:“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飲河,不过满腹。”的确如此,尧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许由并不想要图名而接替尧。况且在许由看来,鸟筑巢于深林,只要一枝就够了;一只小老鼠纵然面对大河,也只是喝饱小肚子就罢了。许由的这个比喻虽然朴素,却也蕴含着哲思:人,生也有涯,一辈子需要满足多少欲望才算圆满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二字,惹得多少人毕生追求。许由用他淡泊宁静的心志,委婉又坚决地辞却尧让天下,这是一种怎样博大的胸襟和情怀啊!

那么,许由又是何许人呢?和尧相比,他在庄子笔下只是一位传说中的高人隐士而已。庄子犹如一名沉稳淡定的长者,用故事告诉世人:只有拥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超越名利,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生命的格局。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许多时候或许是清苦和寂寞的,但如果我们带着这份清苦和寂寞,与书为友,心就会慢慢静下来。在阅读中找亲属,定会让我们的内心找到依托和归属。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先贤的淡然与宁静,先哲的胸襟与格局,让我在读《庄子》时,收获了一份笑看云卷云舒的悠然心会,让我平凡的教书育人生活多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以后的教育之路得以开阔生动。

1.请以“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请以“我不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猜你喜欢
沙僧亲属庄子
我看沙僧
警惕微信“亲属卡”的诈骗
《西游记》沙僧形象浅析及当下思考
沙僧套路最深?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文身我也有
狗也怕醉汉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