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艺术进入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9-06-21 01:44刘晓晨杨皤
曲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马季研究会曲艺

刘晓晨 杨皤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担当的教育使命,推进相声纳入高等教育,有利于相声理论的建设和专业人才实践的培养,为新时代相声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本文结合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工作实践,探索相声艺术纳入高等教育的有效路径。因此,能够更加深入地彰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

2008年相声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和发展相声艺术对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共同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使命,高校教育能够系统传播专业知识、培养高等专业人才,与曲艺等傳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声艺术以其赞美、反讽的艺术表达方式,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与青睐。

一、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实践概述

天津是相声艺术的发祥地,为发挥地域优势和整合曲艺文化资源,2016年3月28日由宝坻区人民政府、天津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的马季艺术研究会在天津师范大学成立,是全国唯一一家研究马季相声艺术的专门机构。马季艺术研究会落户于天津师范大学,标志着曲艺在走进高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研究会会长为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目前会员136人,由热爱并有志于探索和实践马季相声艺术的学者、高校师生、曲艺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组成,下设四个委员会,分别为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委员会、艺术创作评论委员会、宣传培训委员会、笑星书画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研究会积极担起研究、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为深入探究、继承和传播马季先生相声艺术,做好相声艺术传承与发展工作,促进中华曲艺事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尝试与推动工作。具体来说,马季艺术研究会主要做了以下努力。

(一)开展相声艺术研究

相声艺术的研究是马季艺术研究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会借助高校科研教育资源,开展了相声课题研究、文史资料整理研究和口述史研究工作。

1.相声课题研究。2016年马季艺术研究会成功申请了中国曲协基金项目“马季艺术风格研究”课题,具体包括马季生平研究、马季相声艺术渊源研究、马季相声艺术精神研究、马季相声艺术理论研究、马季相声艺术特质研究。按照项目设计分别开展了各子课题研究、统稿,如期完成了项目研究工作。马季艺术研究会作为支持单位辅助天津师范大学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相声表演与理论人才培养》 ,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相声人才的文化基础和艺术创作能力,努力摆脱相声优秀人才和观众的断层困境,促进相声艺术的传承发展。

2.文史资料整理研究。研究会建立了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框架。文史资料征集主要包括马季先生相声文字作品、音像视频资料、艺术人生史料、生活故事的征集,与马季相关的相声从业者史料,中国相声史料征集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相声艺术的历史过程、时代特点艺术传承。研究会利用与宝坻电视台合作的优势,从宝坻电视台《马季相声会》栏目中精选出16期具有文史资料价值的节目,整理出版了《马季艺术研究会文史资料集(第一卷)》。这对于相声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史料意义。

3.口述史研究。以影像、录音等方式对口述人进行全程记录,既是梳理与马季相关相声从业者的历史记忆,也是对相声从业者口述史料的记录抢救。研究会与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曲艺网、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等单位共同合作,已初步拟定采写对象、基本思路、内容设定等框架性方案。口述史研究对于马季相声艺术的探究、新中国相声主要成就的梳理、对当下相声艺术发展的认识具有借鉴意义。

(二)举办相声艺术系列活动

1.定期举办相声学术论坛。学术论坛作为研究会艺术研究的重要载体,坚持每届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论坛机制。组织相声名家、曲艺专家、马季弟子和高校学者深入研讨,写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论文,并收集成册,作为研究会研究成果。在当前文化界泛娱乐化的环境下,研究会举办马季相声论坛,并征集到理论界高水准的论文。研究会至今已举办了两届学术论坛,分别围绕马季相声艺术精髓、马季相声与海外传播为主题,总结新中国相声的主要成就,挖掘阐述相声具有规律性、传承性、独特性的艺术内涵,对当代相声艺术的继续弘扬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曲艺爱好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学术分享。

2.举办了“马季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活动。马季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由中华曲艺学会、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共同主办,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承办,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天津宝坻广播电视台协办,中国曲艺网、天津广播电视台相声广播支持,旨在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曲艺文化修养,展示当代高校文化艺术教育在相声领域的创新成果,打造校园曲艺文化,助力相声艺术发展创新。首届展演吸引了全国包括中国台湾在内19个省市、85所高校的123件作品参展,原创作品占三分之二,内容上紧靠社会以及高校校园的热点问题,特色突出,风格鲜明,令人耳目一新。“马季杯”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校园“相声热”,在继承传统文化、丰富高校文化、培育艺术人才方面意义重大。在首届展演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19年天津师范大学将与各方通力协作,举办第二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发现和培养有素质、有理想、有潜力的相声新秀、相声创作人才及理论人才,助力相声事业的传承发展,为提升天津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天津的影响力做出贡献。

3.举办全国大学生相声研讨会。在首届“马季杯”展演期间,召开了全国大学生相声研讨会。曲艺名家、各界专家、高校学者与大学生相声新秀代表围绕“马季艺术精髓与大学生相声发展”展开研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天津职业艺术学院、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代表分别就校园相声、相声创作与传播、表演形式、高校支持等内容与曲艺家、理论家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

4.举办校园相声文化节活动。相声文化节遵循育新人、出精品、出人才的原则,将弘扬相声文化作为相声文化节的重要抓手,通过学生社团演出、与电视台校园行联合演出、邀请相声名家进校园做相声知识讲座等多个单元,普及大学生相声文化知识,培养大学生相声文化兴趣,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深刻体会相声文化的魅力所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三)构建相声课程体系

1.开设曲艺鉴赏课程。尝试开设曲艺(相声)鉴赏课程、专题艺术讲座,建立表演艺术家与高校专家的对接指导,提升曲艺课程教学的质量。建立适用于大多数非专业大学生的曲艺课程和教学方式,使开设的曲艺课程分别以理论、赏析、实践体验三类优质课程模块为合理支撑,把通识教育平台中曲艺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列入学校常态化的同步建设中。结合“相声表演”课程定期集中舉办学生的曲艺表演等实践活动,调动大学生相声编演的参与度和学习实践的兴趣。目前研究会所在的天津师范大学已经开设了《相声创作与赏析》《相声表演与传承》两门通识课程,还先后邀请了中国曲协主席、马季艺术研究会会长、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天津市非遗保护促进会会长李治邦,相声表演艺术家刘俊杰等相声名家和曲艺评论家来校开展艺术讲座,获得了良好效果。

2.创新探索开展《相声赏析中谈思政》课程。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改革相结合,在进行相声艺术教育的同时,探索相声同思政教育的关系,寻找相声艺术发展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让广大学生在相声艺术中接受思政理论教育,让思政理论教育展现出较为新颖的形式和内容。大量相声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内含说理,影响深远。很多经典台词还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传播和使用。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突破性研究结果。

(四)建立高校相声艺术实践基地

发挥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优势,建立高校相声艺术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育人模式。依托马季艺术研究会及各方工作成果,天津师范大学以相声为传承项目,成功获批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姜昆、冯巩与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宝坻区政府、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基地揭牌。相声艺术基地紧密围绕统筹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及宣传推广等建设任务,探究相声艺术与教育的结合,不断吸收文化艺术资源,充分挖掘当代相声艺术精华,丰富曲艺相声艺术的思想底蕴,用明德引领风尚,增强学生的曲艺审美和人文素养,使之成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校教育方式。

(五)扶持成立大学生相声社团

以马季艺术研究会为依托,成立了马季相声艺术大学生研习会学生社团,旨在在大学生群体中研究相声艺术,创新相声表演,促进中华相声传统文化向大学生传播与延伸。社团通过发挥马季艺术研究会对大学生的传承和带动作用,为大学生相声的学习与传播提供学习、创作和表演的平台,把大学生相声人才作为火种,扩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校园曲艺文化做大做强。

二、相声艺术进入高等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相声艺术作为一门根植于生活的传统艺术形式,保留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高校作为国家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平台,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具有义不容辞的担当责任。因此,在高校中传承和发展相声艺术,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必由路径。

(一)加强相声艺术课程建设,打造相声艺术师资队伍

高校应以弘扬中国主旋律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把中国精神体现在相声艺术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一是高校要不断完善艺术类学科建设体系,加强曲艺类课程建设,构建动态追踪曲艺课程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为加快推进曲艺学科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一方面高校通过开设相声艺术赏鉴通识课,使大学生从学科专业的视角认知相声艺术,领悟其文化形态与艺术魅力;另一方面高校可将相声这门传统文化艺术与思政、文学、艺术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相声的内容诠释理论观点,借鉴相声的技法创新课程,将学科专业内容融入进相声创作。二是探索“双聘导师”“职业导师”机制,引进业界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理论评论家与高校专家的对接指导,培养、建设相声艺术师资队伍。邀请相声曲艺专家与大学生相声爱好者结对子,进行相声表演、创作、评论等各类培训和活动,培养相声新秀、相声创作人才及理论人才等。

(二)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引导大学生相声人才创新作、出新品

发挥大学生群体知识层次高、思维观念新、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与特长,引导和发动各地高校大学生、相声爱好者创作表演与时代同行的优秀相声作品。发掘大学生演出、创作、评论人才,扶持成立校级大学生相声表演与研究社团,建立相声艺术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定期举办大学生相声表演、相声艺术座谈会等实践活动,把大学生相声人才作为火种,鼓励大学生创作和表演出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实际和当下校园生活,风格清新的大学生相声新作品,让更多大学生认识相声、喜爱相声。

(三)整合资源,联合打造相声艺术文化品牌

高校作为培养优秀曲艺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科研优势,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教育优势,抓住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这一主线,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形成联动合力,打造相声艺术文化品牌。借助与地方政府、曲协、社会和高校的互动合作,通过联合开发申报文化项目、促进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特色活动等手段,让相声艺术在高校扎根发展,提升高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曲艺文化事业,推进曲艺艺术的持续发展。

(四)广泛传播,实现高校相声成果的拓展性传承

一是加强高校之间相声社团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致力于曲艺相声在高等教育中深度挖掘与传承,在大学生当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大学生相声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组织大学生相声演员到中小学及社区、企业等进行演出,向社会广泛传播相声文化,扩展相声艺术影响力,推动大学生自觉担当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使命。三是与广播电视媒介、新媒体相结合,以崇德尚艺、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发挥媒体平台影响大、见效快的优势,扩大高校相声成果的辐射面。

总而言之,相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构成。在高校教育中推动保护和传承相声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进曲艺艺术的全面持续发展。因此,传承相声艺术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高玉琮、刘雷:《相声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年。

[2] 吴文科:《相声考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

[3] 马季:《相声艺术漫谈》,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作者:刘晓晨,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工作干部;杨皤,天津师范大学蚂蚁相声艺术大学生研习会指导教师)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马季研究会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波兰睡眠研究会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大师风范
电话里的单口相声
马季:跟新中国一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