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

2019-06-22 01:58马宗方张军李凯辉曹慧娟蔡铁良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结肠镜时段苏醒

马宗方,张军,李凯辉,曹慧娟,蔡铁良 (通信作者)

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饮食结构不断改变,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在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时,通常处于浅麻醉状态,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情况[1]。因此,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十分关键。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药物为丙泊酚,但单一用药麻醉效果不佳,且需大剂量使用[2]。纳布啡具有呼吸抑制轻、镇痛效果强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1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32~63岁,平均 (47.31±4.69)岁;体重 52~73 kg,平均 (62.23±6.39)kg。试验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33~61岁,平均 (47.14±4.56)岁;体重53~72 kg,平均 (61.89±6.2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Ⅲ级;(2)体重指数 (BMI)18~25 kg/m2;(3)呼吸道通畅;(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2)合并胃肠道梗阻患者;(3)直肠严重狭窄患者;(4)精神异常患者; (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8 h禁食,6 h禁水,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并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 L/min,并监测患者心率 (HR)、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 (SpO2)及心电图 (ECG)。对照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剂量0.1μg/kg,时间60 s。试验组静脉注射纳布啡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130127),剂量0.1 mg/kg,时间60 s。两组均于给药5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 (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36),剂量1.0 mg/kg,镜检过程中泵注丙泊酚的速率为4~6 mg/(kg·h),若患者出现体动反应,则可单次追加10 mg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应消失后行结肠镜检查,电子结肠镜由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型号CV240。检查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术后将患者送至麻醉恢复室,待其意识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后离开。

1.3 临床评价

(1)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 (T0)、入镜前 (T1)、通过肝曲时 (T2)及术后5 min(T3)的HR、SpO2及MAP。(2)于给药30 min时,利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判定镇静效果,分值1~6分,评分越高,代表镇静效果越好。(3)记录两组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4)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躁动、呼吸抑制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时段生命体征

T0、T2、T3时段,两组HR、SpO2、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0时段相比,两组T1时段HR、SpO2、MAP均降低,且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T1时段相比,两组 T2、T3时段 HR、SpO2、MAP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段HR、SpO2、MAP比较 x±s)

表1 两组不同时段HR、SpO2、MAP比较 x±s)

注:与同组T0相比,a P<0.05;与同组T1相比,b 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c 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R(次/min) SpO2(%) MAP(mmHg )对照组59 T0 81.13±7.54 98.43±1.47 86.35±8.24 T1 73.24±6.18a 93.12±1.06a 72.29±7.83a T2 79.49±7.35b 98.25±1.34b 85.94±8.03b T3 79.92±7.23b 98.52±1.54b 86.19±8.17b试验组 59 T0 80.96±7.48 98.59±1.61 86.12±8.19 T1 76.12±6.35ac 95.34±1.16ac 75.84±7.92ac T2 80.39±7.42b 98.48±1.53b 86.07±8.14b T3 80.82±7.49b 98.64±1.63b 86.25±8.26b

2.2 镇静效果、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

试验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 ±s)

组别 例数 Ramsay镇静评分 (分) 丙泊酚用量 (mg/kg) 术后苏醒时间 (min)对照组59 3.26±0.84 2.39±0.42 5.48±1.14试验组 59 3.69±0.92 1.87±0.34 3.29±1.03 t 2.651 7.392 10.949 P 0.009 0.000 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

3 讨论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可对患者的结直肠产生较大刺激,并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恶心、呕吐、躁动、呛咳等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检查进程[3]。因此,结肠镜检查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对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通过联合用药,不仅可获得更好的药效,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见效快、无蓄积等优势,且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单一用药麻醉效果较弱,且可能引发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等异常情况,临床上多采用复合麻醉,使药物达到协同效果[4]。纳布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具有激动与拮抗双重作用,其镇痛效果较强,尤其在内脏疼痛方面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具有不良反应少、起效快、呼吸抑制发生率低等优势,起效仅需2~3 min,可迅速达到镇痛效果[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 T0、T1、T2时段的 HR、SpO2、MAP对比无明显差异,且T1时段试验组HR、SpO2、MAP较对照组高,表明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可更好地维持麻醉深度,且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试验组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高,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镇静效果更佳,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升镇静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结肠镜时段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绿野仙踪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会搬家的苏醒树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