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2019-06-22 01:58吴桃英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层级效能分层

吴桃英

湖北省汉川市中医医院 (湖北汉川 431600)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消化内科所涉及的病种繁多,临床操作精细且复杂,加之该科室病床周转率高,护理需求相对较高[1]。分层管理模式是极具现代化的一种管理模式,指依据学历、年资及职称的不同对护士进行分层划分,明确每名护士的职责及技术要求,有效分配人力资源[2]。该模式要求所有护士逐级对应,按照自身能力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化内科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研究对象为医院消化内科18名护士,均为全职护士且未有1个月以上的请假情况,护士年龄20~46岁,平均(33.67±6.24)岁;工作时间,<2年4名,2~5年9名,>5年5名。并分别于管理前后各选取41例消化内科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相关诊断确诊;认知及沟通能力均正常;不存在精神疾病与脑部疾病;无严重心、肝、肺及肾脏疾病。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分层管理组织的构建:选取我院临床工作经验超过10年且组织能力优秀的护士长总计10名,成立分层管理组织机构,机构负责规划所有医护人员的培训内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依据规划对医护人员分层展开培训,同时机构还需负责医护人员分层的选拔、考核及管理。(2)设置层级:依据工作经验、能力及学历水平对所有护士设置层级,构建完整的层级管理系统。层级由上至下分别为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明确各层级护士责任与工作。(3)设置各层级护理人员职责:在划分好层级后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职责及工作内容。护士长负责全部护理工作的管理,监督护理质量,协调医护人员工作;组长协助护士长工作,负责安排及管理科室内部工作,制定护理方案,组织会诊及查房,需亲自负责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与高级及初级护士共同处理疑难病例,监督、检查并指导下层级的医护人员;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住院期间各阶段情况的评估,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分析护理中的问题并制定全面护理计划,并对下层级护士进行工作监督;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面护理。(4)分层级培训及考核:护士长负责制定各层级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及考核,并对培训与考核内容进行落实,采取分组培训、集体培训及专人分享培训等方式,以专题讲座、现场示范及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档案。(5)分层级设置工作权限与待遇:高级责任护士可参与查房、会诊及护理质控,依据医护人员层级、管理患者例数,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工作难度、风险程度等进行绩效工资、奖金的分配及晋升。(6)层级排班制:依据层级合理排班,调整夜班、高峰及薄弱时间段值班人数,减少交班次数。

1.3 临床评价

自拟护理质量考核评估表评估管理前后护理管理质量,量表共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应急能力、健康教育、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6个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护理管理质量越高,Cronbach′sα系数为0.815,重测效度为0.823。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评估管理前后护士自我效能,量表共10个条目,4级评分标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强[3]。自拟满意度问卷评估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包含10个维度,5级评分标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Cronbach′sα系数为0.816,重测效度为0.819。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质量、护士自我效能

管理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应急能力、健康教育、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评分以及护士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

管理前41例患者满意度评分为 (41.39±1.87)分,管理后41例患者满意度评分为 (47.02±2.06)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03,P=0.000)。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具备涉及范围广、工作用时长、任务繁重及风险高等特点[4]。因我国目前护理方面人力资源需求大,医护人员身心均背负巨大负担。而受整体水平提升的影响,人们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持续升高,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需求[5]。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优化护理工作的人力资源配置对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被广泛用于护理临床管理。分层管理的应用可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既能充分发挥高层级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榜样效应,同时可增强低级别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应激能力、健康教育、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评分以及护士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提示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提升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自我效能。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通常涉及食管、胃部以及肠道等器官,治疗及护理存在较大难度,对于护理要求则更高[7]。医院应依据医护人员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协调及沟通能力分配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潜能,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以及护理服务质量[8]。依据层级分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及权限,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规范护理内容。尤其针对培训及考核实施分层管理,可考虑到不同资历及学历护理人员对于培训内容需求的差异性,培训更具人性化,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提高考核成绩。本研究中,管理后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表明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士自我效能与患者满意度。

表1 管理前后18名护士护理管理质量、自我效能比较 (分,±s)

表1 管理前后18名护士护理管理质量、自我效能比较 (分,±s)

时间护士自我效能管理前 92.97±1.53 92.01±1.32 91.21±1.98 91.76±1.8护理管理质量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应急能力 健康教育 危重患者护理 护理记录2 90.22±1.76 92.03±1.53 20.69±2.31管理后 97.62±1.49 96.74±1.37 97.02±1.29 96.77±1.67 95.79±1.47 97.12±1.42 29.78±4.31 t 9.238 10.548 10.431 8.605 10.305 10.345 7.88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层级效能分层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有趣的分层现象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