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

2019-06-22 01:58俞淑芹严晓健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糜烂性胃镜分型

俞淑芹,严晓健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 (福建南平 354200)

慢性糜烂性胃炎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可进展至萎缩性胃炎或胃癌。研究发现,Hp感染、应激反应、饮酒、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等均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中医将其归属 “胃脘痛”“痞满”范畴,胃镜和13C呼气试验发现,尽管人群Hp感染阳性率较高,但仅20%~40%患者罹患糜烂性胃炎,而10%~30%糜烂性胃炎患者检查Hp感染为阴性[2]。提示糜烂性胃炎的发生除与Hp感染有关外,中医体质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中医治疗追求“标本兼治”。叶颖等[3]研究指出,胃炎患者体质以湿热质最多见,湿热质易合并糜烂,胃镜下见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反应、肿胀、分泌物黏稠、充血、出血。中医理论注重 “辨体-辨病-辨证”为一体,脾胃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是临床最多见的两种证型[4]。中药清胃祛湿汤包含黄连、黄芩、半夏、党参、干姜、吴茱萸、白及、薏苡仁、海螵蛸、玄胡、陈皮、厚朴,可根据临床症状和治疗反应随证加减[5]。另外肝胃不和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阴性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发作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经胃镜和13C呼气试验证实为Hp阴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45~63岁,平均 (51.2±7.6)岁;病程1~6年,平均 (3.3±1.2)年。试验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46~64岁,平均 (52.3±7.4)岁;病程 1.5~6.5年,平均(3.6±1.3)年。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18~65岁;(2)符合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关于糜烂性胃炎的诊断标准[6];(3)根据分组要求完成治疗和随访,患者知情同意;(4)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的胃部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2)严重肝肾功能异常;(3)严重焦虑或抑郁情绪;(4)需要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类药物;(5)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成都迪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15,10 mg)治疗,20 mg/次,1次/d,晨服;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瑞巴派特 (浙江远力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15,0.1g)及抗焦虑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商品名:黛力新) (H.Lundbeck A/S,注册证号H20080175,0.5mg)等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脾胃湿热证,主要症状为胃脘痛,舌质红,苔黄厚,大便黏滞,脉滑数;肝胃不和证,主要症状为胃脘胁胀痛,吞酸,嗳气,呃逆,脉弦,不欲食。中药采用清胃祛湿汤,组方为黄连10 g,黄芩10 g,半夏10 g,党参10 g,干姜5 g,吴茱萸3 g,白及10 g,薏苡仁30 g,海螵蛸30 g,玄胡15 g,陈皮10 g,厚朴10 g;根据临床症状和治疗反应随证加减,另外肝胃不和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剂组成:醋炒陈皮6g、柴胡6g、川芎4.5g、香附 4.5g、枳壳 (麸炒)4.5g、芍药 4.5g、炙甘草1.5g)。2次/d,100 ml/次,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30 d。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临床疗效根据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不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停药30 d随访,试验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0%;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18.3%;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及胃炎分型、分期的重要手段。吕静静等[7]研究指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胃炎的病理分型和中医证型密切相关。中医理论注重“辨体-辨病-辨证”为一体,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多表现为舌质黯红,苔黄、厚腻,符合湿热体质特性,舌质黯红归因于热蕴日久,热伤血络,血有瘀滞;苔黄、厚腻为里有积滞。胃镜下见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反应、肿胀、分泌物黏稠、充血、出血等。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雷贝拉唑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将慢性糜烂性胃炎分为脾胃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为胃脘痛、舌质红、苔黄厚、大便黏滞、脉滑数,采用清胃祛湿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为胃脘胁胀痛、吞酸、嗳气、呃逆、脉弦、不欲食,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均治疗30 d。结果发现,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脾胃湿热为本虚标实证,发病机制为湿热阻滞中焦,脾胃升降不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积滞,治法应以补泻兼施,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为主[8]。选方为清胃祛湿汤,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为君药;半夏辛温燥湿,降逆止呕;半夏、干姜、吴茱萸配伍可起温燥湿邪之效;黄连配吴茱萸为左金丸,清泻肝火,兼除心下之痞;乌贼骨制酸止痛,收敛止血;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元胡活血利气,止痛除胀;党参、薏苡仁、陈皮、厚朴为补气理气祛湿之药,调理三焦气机,气行则湿去。全方共奏清热化湿、益气散结消痞、收敛止血之功效,从而修复胃黏膜糜烂,缓解、治愈临床不适。

现代研究发现,清胃祛湿汤可显著促进黏膜细胞再生及胃黏蛋白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抗Hp[9]。吴茱萸有抗溃疡的作用,海螵蛸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白及止血效果较好,元胡可镇痛,陈皮、厚朴可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酶分泌、抗菌、镇痛消炎,薏苡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止泻、促进胆汁分泌。全方合用具有较好的抗Hp、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减轻充血水肿等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阴性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糜烂性胃镜分型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