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6-22 01:58钟发明肖伟平邱全河李勇汤敏予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移位椎弓螺钉

钟发明,肖伟平,邱全河,李勇,汤敏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 (江西南昌 330004)

脊柱损伤多为直接或间接纵轴性暴力冲击引起,近年来随着机械工业化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脊柱损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局部疼痛,甚至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1]。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脊柱损伤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既往临床多采用在损伤椎体上下相邻的椎体中各植入2根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但临床应用发现,该种固定方式内固定物需承载较大的应用力,术后易出现损伤平面再次移位、螺钉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康复效果[2-3]。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不断的提升,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渐应用于脊柱损伤患者治疗中,且取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2~63岁,平均 (41.65±3.22)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21例,交通事故伤41例,高处坠落伤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8 h,平均 (14.65±3.22)h;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26例,骨折脱位22例,伤节段中爆裂型骨折32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22例,B级19例,C级21例,D级16例,E级2例。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影像学确诊为脊柱损伤;无血液系统或凝血功能疾病;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内科疾病;合并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MRI、X线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神经损伤情况、脊柱损伤类型及程度等。然后均行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C形臂X线机下定位伤椎位置,并沿着伤椎部位正中做一切口,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的1~2个正常椎体,确定椎弓根钉进针点后,于伤椎上下相邻椎体中打入2个椎弓根钉;若有2个伤椎间出现1个正常椎体时,则在2个伤椎的上下相邻椎体中分别打入2个椎弓根钉;依据脊柱的弯度将长度合适的置棒器稍作弯折后,从椎弓根螺钉上方开口处置入,置棒器通过螺钉延长杆置入螺钉底部,并拧紧螺帽固定;C形臂X线机透视下使用特制撑开器撑开骨折进行复位,待凸畸形及椎体高度恢复后,拧紧剩余螺帽进行固定,去除尾部突出螺钉,冲洗切口后,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采用抗生素治疗3~5 d预防感染;术后48 h内将引流管拔出,并依据患者情况行功能锻炼。

1.3 临床评价

(1)术后随访10个月,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恢复情况;(2)术前、术后10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患者腰椎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3)采用X线片检查,记录伤椎后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等影像学参数;(4)记录患者术后神经刺激征、螺钉松动或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有无再次移位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80例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比较 (例)

2.2 术后疼痛及伤椎影像学参数

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s角小于术前,伤椎后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80例患者术前、术后VAS及伤椎影像学参数比较 x±s)

表2 80例患者术前、术后VAS及伤椎影像学参数比较 x±s)

时间 VAS(分) 伤椎后缘高度 (%)伤椎前缘高度 (%) Cobb′s角 (°)术前 8.26±0.45 79.22±15.32 45.85±11.33 21.24±6.85术后 1.06±0.14 92.06±16.37 88.26±10.12 6.30±3.41 t 136.648 5.122 24.970 17.46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并发症

随访期间,发生神经刺激征1例,螺钉松动或断裂3例,感染1例,经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再次移位。

3 讨论

脊柱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局部疼痛,还可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导致其功能出现障碍,且因脊柱损伤多由外力因素造成,存在脊柱不稳定性,若未接受规范治疗,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给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4]。因此,给予患者规范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最佳手段,其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临床首选的方式,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在椎体内插入椎弓根螺钉,起到锚固作用,从而提升脊柱内固定作用,术中通过器械纵向撑开,从而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复位损伤的脊柱,且临床操作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操作简单、提供三维矫正、骨折愈合率高及内固定稳定等优点,备受临床医师青睐[5-6]。以往临床多在伤椎上下邻椎分别置入2枚椎弓根钉方式进行内固定,但临床应用发现,术后易出现复位损伤面再次发生移位、螺钉断裂及松动等情况,从而影响内固定效果。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探求,有学者提出采用3对及以上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可有效避免复位后再次移位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VAS评分、Cobb′s角、伤椎后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且术后无再次移位发生,并发症少,由此可见,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损伤患者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对于多节段脊柱的损伤,分别在每根伤椎上下相邻椎体内置入椎弓根钉,从而避免固定杆承受较大的承载力,预防固定杆折断,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再次移位,从而提升内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脊柱损伤患者采用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还可调整Cobb′s角及伤椎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移位椎弓螺钉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球罐整体移位吊装技术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