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后路腰椎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22 01:58顾威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根钉后路医护

顾威

新民市人民医院 (辽宁新民 110300)

腰椎疾病是由脊柱及脊柱周围软组织出现急慢性损伤、骨质增生或退行性变等引起,腰部活动受限、腰腿痛等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经椎弓根钉固定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等是腰椎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1]。本研究旨在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后路腰椎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后路腰椎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51~67岁,平均(59.0±8.0)岁。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1~68岁,平均 (59.5±8.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椎弓根钉 [生产厂家:Synthes GmbH;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 (进)字2010第3461695号]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心电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

1.2.1 医护一体化术前护理

(1)患者入院当天由医护一体化小组对患者病情和基本情况进行评估,责任护士根据评估结果和指导意见对患者讲解手术特点、风险、方法和必要性等; (2)通过多媒体工具、宣传手册资料为患者及家属宣讲腰椎疾病相关知识与锻炼方法,促进患者了解治疗、护理中各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呼吸、咳嗽等方法,并每天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促进患者肺活量增加,并定期对患者肺部进行听诊,做好肺部观察。

1.2.2 医护一体化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病房护士立即与手术医师和护士交接患者麻醉、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等,以便掌握患者术中情况,从而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等进行针对性观察;(2)术后24 h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间隔30 min测量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间隔6 h测量1次体温,患者麻醉清醒后对其肌力、双下肢感觉等进行检查,间隔30 min观察患者神经功能1次,预防神经系统出现缺血性再灌注损伤;(3)每日监测患者饮食、睡眠、出入量、活动、引流量、病情变化等,并及时对诊疗、护理方案进行调整;(4)定期检查患者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干燥,确保引流管负压,对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情况应严密观察,警惕脑脊液漏的发生。

1.2.3 医护一体化功能康复锻炼

由医护一体化小组为患者制定康复锻炼方案:(1)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足背跖屈和伸展训练,促进肌肉放松和血液循环;(2)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护理人员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缓慢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术后24 h即可开始双腿交替直腿抬高练习,有利于患者神经根炎症反应消退,避免粘连,促进髂腰肌、股四头肌肌肉力量的增强;(3)术后48 h或拔出引流管后对患者腰背肌功能进行锻炼,以增强其腰部肌肉力量,促进脊柱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3 临床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患者疼痛感觉进行评分,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并对两组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 (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VAS、JOA、NDI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JOA、N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VAS、JOA、NDI评分比较 (分,x±s)

表1 两组术后VAS、JOA、NDI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 例数VAS JOA NDI观察组29 2.04±1.08 14.73±2.21 7.17±0.51对照组 29 4.51±1.35 12.05±1.69 9.12±0.57 t 7.693 5.187 13.72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

3 讨论

后路腰椎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临床上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常见手段,并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手术会对患者机体产生应激刺激,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医护一体化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是在医师、护士平等自主、相互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开展的开放性的沟通、协调和共同决策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的服务过程[1-2]。

章靓等[3]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后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李瑞娟等[4]研究发现,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中,在后路腰椎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后,患者VAS、JOA、NDI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医护一体化小组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给患者进行疾病、手术、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保证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咳嗽训练和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以及生命体征、伤口等监护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后路腰椎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JOA、NDI评分。

猜你喜欢
根钉后路医护
全程跟踪护理管理对高龄患者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护理疗效分析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