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22 01:58钟恩梅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监护报警

钟恩梅

兴国县中医院CT室 (江西赣州 342400)

心电监护仪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作为一种可以测量、分析及监护患者生理参数 (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脉率)的精密医疗器械,通过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超标可发出警报,能够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1-2]。但若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心电监护仪易产生误报警等不良事件,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不利于临床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收并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护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8~79岁,平均 (66.15±0.33)岁。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6~80岁,平均 (66.23±0.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心电监护仪监护治疗适应证;(2)对本研究知情,表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遗传家族性精神类疾病患者;(2)存在明显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迈瑞心电监护仪 (商品名称:迈瑞Mindray病人监护仪iMEC5;品牌名称:迈瑞Mindray;批准文号:粤械注准20172211470;型号:iMEC5;物料编码:6304APA0000;新国标分类:01病人监护设备;订货号:V150437)进行监护。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人员设置好心电监护仪的参数,心率为60~120次/min,收缩压为90~140 mmHg,血氧饱和度参数下限设置为92%,并给予患者一般性护理指导、简单的口头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1)制定严格的心电监护仪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心电监护仪使用的相关培训工作,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强化对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防范意识,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心电监护仪的操作使用流程,定期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考核。(2)加强心电监护仪的检查力度。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精密仪器,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的患者病情较重,生命体征参数浮动较大,对心电监护仪的设备稳定性易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力度,注意定期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维护和保养,检查和确认心电监护仪的参数情况,确保心电监护仪正常使用。(3)科学设置心电监护仪相关参数。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选择性地消除机电、滤波功能和电滤等功能参数的设置,并合理设置通道。此外,将屏幕亮度和报警声音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以免影响患者休息。(4)关闭非危险性警报。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关闭辅助呼吸的呼吸警报、脉搏或体温等非危险性警报,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警报的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等报警参数的异常报警情况、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异常报警情况、硬件问题导致异常报警情况等均判定为心电监护仪误报警。(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满意度判定:非常满意,评分为8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评分为60~79分;不满意,评分为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比较

观察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事件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一方面,由于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精密性医疗器械[3-4],若报警参数设置不当,则对心电监护仪的设备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发生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事件;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情况不同,临床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5-6],护理操作不当,也易导致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事件的发生。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时,会干扰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影响患者病情的治疗。如何采取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保障临床诊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护理干预在心电监护仪的管理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心电监护仪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心电监护仪使用的相关培训工作,强化临床护理人员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熟练按照心电监护仪的标准使用流程进行操作,保证心电监护仪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使用质量,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另一方面,加强心电监护仪的检查力度,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维持心电监护仪的设备使用稳定性,防止因心电监护仪本身的设备问题所致误报警事件的发生,确保心电监护仪正常、稳定地应用到临床诊疗工作中,提高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寿命;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选择性地、科学地设置心电监护仪相关参数、通道、屏幕亮度和报警声音,使心电监护仪以最优化的水平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关闭非危险性警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心电监护仪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警报的合理性,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心电监护仪监护治疗患者,可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监护报警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