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22 01:58张艳君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预见性成功率宫颈癌

张艳君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 (天津 300110)

宫颈癌为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患者需长期接受化疗药物治疗,对血管刺激较大,容易出现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等。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依靠操作简便、安全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但导管留置期间面临较高的不良事件风险,影响患者置管依从性与正常用药。有效的护理是减少不良事件、延长置管时间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PIC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PICC化疗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年龄38~74岁,平均 (55.9±6.2)岁;观察组37例,年龄39~73岁,平均 (55.8±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符合《2015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与解读》中的诊断标准[2],经病理检查证实;排除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血管顺应性差以及精神障碍、对本研究内容不知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PICC前综合了解患者情况,进行适度的情绪疏导、常规知识教育,可基于患者需要与科室要求适当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预见性护理。置管前将PICC的操作方式、优势与目的讲解给患者与家属,减少其疑虑,改善配合情况;告知患者置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防方式,如禁止拉、提重物,防止肘部过度屈伸,在沐浴时严密包裹穿刺部位等,增加患者置管知识,增强置管信心;分析一次性穿刺失败的原因,如穿刺部位、外周血管弹性、血管走向、患者配合情况等,在穿刺前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并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叮嘱患者松弛肌肉,平卧,外展手臂,严格按照无菌程序操作,仔细消毒穿刺部位,穿刺成功询问患者是否不适,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借助X线片探查导管是否在适当的位置。在以上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等方式确定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1)静脉炎的预防。针对血管较细的患者选用4F导管,并抬高穿刺肢体,预防局部高压导致的静脉炎;在穿刺时动作轻柔,加强穿刺周围皮肤情况的观察,若出现红肿,使用硫酸镁热敷;告知患者静脉炎症状为条索样改变、局部皮肤红肿,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2)导管堵塞的预防。输液时使用脉冲冲管方式,在输液快结束时边用药边退针,避免血流反流堵塞导管;输液结束后使用抗凝肝素冲管后再封管;叮嘱患者禁止使用PICC导管抽血。(3)穿刺位置感染的预防。置管后定期更换敷料,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适当增加敷料更换频率;叮嘱患者日常使用棉质、透气的衣服;若发生局部红肿、渗液等,使用棉球蘸取聚维酮碘按压,并适当使用外用抗生素;将置管期间维护手册发放给院外休养的患者,并建立线上交流平台,随时解答患者疑问。(4)静脉血栓的预防。应用规范操作程序,适当放慢输液速度;使用血管超声定期检查,预防血栓。(5)导管移位的预防。叮嘱患者活动时减小幅度,换药后牢固固定。

1.3 临床评价

(1)置管配合度 (完全依照护理人员嘱托,未出现不配合行为视为置管配合)、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2)不良事件。统计留置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配合度、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

观察组置管配合度、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配合度、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2.2 不良事件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

3 讨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需持续3~6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3~4周,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更长的静脉化疗时间。PICC患者无须接受麻醉与缝针,相较于锁骨下与颈内、股静脉置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留置时间也更长,且显著避免了浅静脉药物外渗的情况[3]。但是,当前在PICC化疗过程中仍旧面临穿刺失败、置管过程中不良事件较多等问题,增加了患者痛苦。普通护理预防性不足,且内容较少,不能满足PICC患者的需要。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提升,对普通护理进行改进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配合度、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置管配合度、置管成功率的提升与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预见性护理又称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前、实施护理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了解护理重点,尽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患者痛苦降至最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4]。穿刺前规避可能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完善的知识教育,减少不配合行为,尽量提升置管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预见性护理提前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型,进行针对性预防,而非在不良事件出现后再处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6]。相较于普通护理,预见性护理满足了现代护理中着眼于患者需求、重点护理的要求,规避可能导致不良结果的因素,降低护理风险,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宫颈癌PICC化疗患者可提升置管配合度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预见性成功率宫颈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