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22 01:58杜琳魏德华
医疗装备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泌尿外科内镜风险管理

杜琳,魏德华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万载 336100)

护理风险是泌尿外科内镜手术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且贯穿于围手术期的问题。有效避免护理风险,已经成为该项手术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1]。本研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4岁,平均 (46.9±5.4)岁;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 (4.5±0.8)个月;膀胱镜活检术及置管18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6例,经皮肾镜碎石术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3岁,平均 (46.7±5.2)岁;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 (4.7±0.9)个月;膀胱镜活检术及置管16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8例,经皮肾镜碎石术3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泌尿外科护理管理。(1)常规执行医嘱; (2)统一模式心理干预; (3)统一模式饮食配备;(4)被动问答式健康教育;(5)常规病房巡视。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1名护士长担任组长,4名在泌尿外科工作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为组员。定期对相关手术操作和护理流程进行评价并修正,对各种护理服务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同时建立相关的预案,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找出护理工作的相关风险因素,主要可以分为环境、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2)环境因素干预。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做好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室内地面要始终保持清洁,定期对各类手术器械及设备进行消毒,穿戴的衣物要严格遵照规范,对手术室的人员流动进行控制。(3)人员因素干预。护理人员:每周分小组对相关的护理人员实施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等授课培训;每月在全科范围内统一组织1次培训,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提升其技术素养、意外事件应急能力、风险预见能力;每季度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1次考核,提高手术配合度,防止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医师: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护理人员要负责督促相关医师规范手术流程。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手术的不同,为其选择合适体位,腹腔镜肾脏手术取侧卧位;电切术操作过程中避开金属置入物,将双极电刀负极板紧贴患者大腿股四头肌,防止电烧伤。(4)管理因素干预。定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相关手术器械的管理和维护,专人专项管理,并由风险小组跟踪;建立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1.3 临床评价

(1)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情况;(2)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在泌尿外科手术结束出院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 (满分为100分)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80分及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 +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2-3];(3)术后住院时间;(4)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以自拟生命质量评分量表 (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社会角色、情绪职能)进行生命质量评估,每项2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1例 (3.3%),对照组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6例 (20.0%),观察组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2.3 术后住院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 (9.34±1.51)d和 (6.27±0.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分,±s)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泌尿外科手术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内镜手术方式所取代,对科室相关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配合技能、设备仪器使用和保养、消毒隔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护理服务时,由于疾病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医疗局限性等各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一系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4-5]。

风险管理在相关领域被定义为对一些不能够准确进行预测或不能够确定的事故是否会发生进行风险预测,也可以被理解为预期事件与现实事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偏离[6]。临床在对相关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风险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为患者、工作人员、探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性伤害进行预防,使医疗活动过程中,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实施,可以保证医患双方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7]。

本研究中,从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环境因素干预、人员因素干预、管理因素干预4个方面出发对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使得风险管理效果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期间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护理十分必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使其转归更为理想。

总之,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期间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改善其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泌尿外科内镜风险管理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眼内镜的噱头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