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对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2019-06-22 03:15白春梅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贡献民办高校

白春梅

[摘  要]民办高校管理和决策机制灵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通过帮助居民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强大的消费市场等途径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其融入城市的进程。

[关键词]民办高校  社区经济  贡献

民办高校特指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包括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受办学启动经费所限,这些学校大多坐落于城市边缘地带、城乡接合部或远离市中心的农(山)村。社区则是指学院所在的居(村)委会,它们之间的核心关系是民办高校入住后占用了原属居(村)委会的土地。社区是民办高校发展最微观层次上的大环境。在全国1243所本科院校中,民办院校417所,占33.55%。陕西省现有57所本科院校,其中民办21所, 占36.84%。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民办高校在自身良好发展的同时,以其特有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为例,聚焦民办高校最微观的生存环境,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民办高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1.高效的管理和决策体系

民办高校大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内部管理层级较少,各部门职能完备。在服务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容易做到责任到人、专人负责、对口衔接,不会出现各职能部门扯皮的现象。同时民办高校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相对灵活,工作效率较高,更加方便短期内解决实际问题。

2.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育社会学认为,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其一切办学活动都受社会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没有太多资金支持、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要想得到各方认可,除在学院软硬件建设方面狠下工夫外,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其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教育机构,人们更加关注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所在社区是辐射半径最近的区域,只有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造福社会,才能让周边居(村)民看到自己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教育机构。只有由远及近地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托付给学校。

3.丰富的文化资源

高校是盛产文化的地方。老师饱读诗书、具有专业特长、基础知识扎实;学生正值20岁左右青春年华,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他们各具专业特长,经常性组织大量的课外文化活动。院墙内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周边传播,社区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耳濡目染接受了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4.庞大的人口规模

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大多具有万人左右的在校师生规模。这些人口形成了一个庞大且稳定的消费市场,因为师生的衣食住行需要强大的市场支撑。由于远离城市中心,周边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周边居民可以细分市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必将带动周边产业多样化和纵深化发展。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实践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于2005年经政府批准在长安区滦镇新建校区。校区原是秦岭山下一片河滩,无法耕种(有少量葡萄地),归属东留堡和西留堡两村所有。两村总人口4000余人。建校10多年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两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让原先落后的、完全依靠农业发展的山村迅速融入城市,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生活环境、文化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解决就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自2005年校区建设开始至今,学院工程建设、保洁、保安、公寓管理、绿化、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全部由所在社区居民承担。先后聘用1500人左右,常年固定工作人员100余人,占学院员工总数的1/3左右。目前,聘用人员全部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月收入3000元左右。上述人员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本人要继续留任原岗位,学院尽力满足要求。

2.传承文化,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一直以来,学院选派优秀在校学生长期为社区小学的孩子免费辅导作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每年春节前夕,学院将写好的对联送至村委会发放到每家每户。艺术节、迎新晚会、毕业大戏等大型文艺演出,学院都会邀请居民前来欣赏。近年来,学院艺术专业蓬勃发展,话剧、歌舞剧、音乐会、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频繁举办,组织者专门给周边居民留票、留座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大餐。为了满足部分秦腔爱好者的要求,学校还专门请来专业演出团队为村民举办演出活动。

3.加强人文关怀, 践行国家扶贫战略

现代学院平均每年资助贫困居民资金20万元左右,遇到危重病人单次资助数万元。在附近村民眼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就是一个有担当、可信赖的“邻居”。红白喜事都被邀请出席;找不到工作也常会请求解决。每年春节到村委会领取现代学院发放的米、面、油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项常规活动。哪家的葱卖不出去了,送到食堂;哪家的鸡蛋没有销路了,送到食堂;哪家的豆腐需要买家,来找食堂……

4.加強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现代学院入住后,投资数十万元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修建了连接环山路的柏油马路。私家车、出租车川流不息,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近年来,公交车916路(区间)、334路先后开通,学生大多在周末集中出行,其余时间居民可以轻松出行,不像以前步行一两公里去环山路等车,费时、费力又拥挤。学校周边的马路由专人负责,干净又整洁。每日清晨,伴随着学校的起床号起床,跟着广播体操的节奏锻炼身体。无都市之喧闹,鸟语花香间充满了书香的气息。

5.提供庞大的消费市场

学校的聚集效应给社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周边居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服装店、水果店、飯馆、超市、蛋糕店、文具店、快递收发站……各种铺面林立,甚至连修鞋大爷的生意都红红火火。每逢周末,街头热闹非凡。校门口的两路公交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周末出行。村民先前是利用三轮车、摩的将学生摆渡到更远的公交站,后来改用面包车、小轿车直接往市区接送,现在已经改成了清一色的商务车。周五到周日,单辆车至少每日五个来回,千元左右的进账。村里仅剩的少量土地上所产的农产品几乎全被师生消费:蔬菜、肉、蛋、奶、水果、豆腐等。据学院后勤部门粗略估算,学院周边商铺年均净收入10万元以上,学院每年通过村委会支付给村民的各项费用上千万元。校园内人口聚集带来的虹吸效应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向周边聚集,村民也经营起了房屋租赁,房租价格连年上涨,地理位置较好的人家每年房租收入就达数万元。

据美国针对50所大学的研究,如果某所大学的预算为1000万美元,会产生1600 万美元的地方消费,创造550个就业岗位。现代学院的入驻和发展对所在社区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根本性的。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与社区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有益借鉴

1.建立专门机构与社区对接

社区虽小但五脏俱全,事务繁杂琐碎,民办高校应该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与村委会对接,提高办事效率。

2.树立强烈的社区服务意识

社区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生于斯,长于斯,是其最基本的宏观环境。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是最基本的出发点。作为教育机构,要摒弃征地拆迁过程中“要地不要人”的做法,承担项目能力范围内的社会责任。

3.注重人文关怀

民办高校肩负着失地农民城镇化、市民化的社会重任。户籍、生活环境的城镇化容易实现,真正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城镇化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民办高校应该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文化传播,加强对年青一代的教育,进而密切与村民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明珍:《广东民办高校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取向研究》,《价值工程》2018年第2期,第73-74页。

[2]姜文雯、盛声凯:《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2018年第1期,第153-154页。

[3]周丽华、李红艳:《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第10期,第1-3页。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贡献民办高校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贡献榜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俞根初对腹诊的发挥与贡献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