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新月地金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19-06-24 11:34李艳彭峰刘亚楠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2期
关键词:黄铁矿矿化金矿

李艳 彭峰 刘亚楠

(①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乌鲁木齐 830013②新疆地质调查院 乌鲁木齐 830000)

1 区域地质

新月地金矿区北距哈密市约80千米,西北距南湖乡约48千米,位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东段。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康古尔深大断裂南侧的苦水构造带中,出露石炭系地层,侵入岩主要是二叠纪酸性花岗岩,构造以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为主。矿区处于康古尔-土屋-黄山Cu-Ni-Ti-Au-Ag-Mo-硅灰石-玉石矿带内。

图1 新月地金矿区地质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干墩组和上石炭统梧桐窝子岩组地层,零星第四系覆盖,如图1。干墩组地层走向大致为NEE~SWW或近EW向,北侧与上石炭统梧桐窝子岩组断层接触,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酸性凝灰岩、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灰色凝灰质砂岩、深灰色砂砾质板岩、灰绿色蚀变玄武岩等。梧桐窝子组主要为深灰绿色阳起石化玄武岩、灰绿色晶屑凝灰岩、灰绿色凝灰岩等。侵入岩主要为二叠纪花岗岩和脉岩。脉岩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为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脉、角斑岩脉。中部的花岗斑岩脉和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关系密切。

2.1 矿化蚀变带特征

新月地金矿区圈出的蚀变带范围东西长达3000余米,岩石多具有糜棱岩化特征,带内矿化蚀变类型有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及黄钾铁矾蚀变。其中黄钾铁矾蚀变是区内最为重要的蚀变,呈黄绿色浸染状,地表呈赭黄色土状集合体。黄钾铁矾化蚀变呈带状分布,蚀变带内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该蚀变带与金矿化密切相关,通常黄钾铁矾化蚀变带,在平面上呈分带现象,从中心往外依次为:硅化带,黄钾铁矾化带,黄铁矿化带,碳酸盐化带。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2.2 矿体特征

区内已圈定的金矿体在地表及深部品位均较低,地表金品位在(1.08~1.90)×10-6之间,平均为1.42×10-6。钻孔中金品位在(1.32~1.74)×10-6之间,矿体真厚度在0.69~1米之间,矿体受近东西向剪切带及次级断裂的控制,以简单脉、平行脉、透镜状等产出,走向在70°~90°,产状近于直立,略向东南倾斜。赋矿岩石为硅化凝灰岩,围岩为凝灰岩。金的赋矿载体为毒砂,多伴生铅锌矿体。

2.3 低品位金矿化体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金矿床成因特征,以0.2×10-6为标准圈连金矿化体,共圈出金矿化体79条,其中地表35条,据实施验证的6条勘查线圈出金矿化体59条,在涉及地表圈连的19条金矿化体中有15条与钻孔深部有良好对应,金矿化体向深部延伸100~250米;金的盲矿化体数量多达44条。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金矿化体向深部具有较为稳定的延续性。数量上该区深部存在大量金盲矿化体。

低品位金矿化体总体呈近东西走向,与主要控矿断裂在平面图上呈小角度斜交,分布规律具雁列形式。矿化体长40~600米,宽1~11米,金品位在(0.2~0.9)×10-6之间,其中(0.2~0.4)×10-6之间占主导地位,由地表向深部品位变化不大,局部石英脉岩发育部位,品位略有增高。金矿体边部多具有厚度不等的金矿化体,具黄钾铁矾蚀变及褐铁矿化蚀变的部位金品位可达0.1×10-6以上。

金矿化体分布形态呈雁列特征,金矿化体相对集中分布在石英脉等酸性脉岩较发育部位,石英脉发育部位金矿化体品位亦相对较高。

2.4 矿石特征

赋矿岩石结构具有糜棱岩的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碎裂化结构。构造为块状构造、碎裂细脉-网脉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等。

金矿石中常见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白云石等。几种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具体如下:

黄铁矿呈半自形立方体状,铜黄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氧化黄铁矿多为破碎不规则粒状,部分呈立方体晶形,黄铁矿在氧化条件下蚀变形成褐铁矿,保留黄铁矿晶形,颜色为棕褐色,条痕黄褐色,半金属光泽,部分黄铁矿具有梳状压力影。黄铜矿呈板状,黄铜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黄铜矿多数与黄铁矿呈连晶状分布,少数被包裹在黄铁矿中。

方铅矿多呈它形粒状、碎裂状,细脉状构造,浅灰色,金属光泽,一般与闪锌矿共生。闪锌矿多呈它形粒状、碎裂状,细脉状构造,灰褐色,半金属光泽,含量不均匀。

毒砂多呈中粒碎裂状,锡白色,粒度0.002~2.1毫米之间,多为0.3~1.5毫米,含量不均匀。

2.5 矿石自然类型

金物相分析显示裸露和半裸露自然金占总量的60.83%,其次为铅锌和铜硫化物包裹金,占总量18.33%,碳酸盐矿物包裹金、黄铁矿包裹金、褐铁矿包裹金分别占6.67%、5.83%、5.83%。石英和难溶硅酸盐矿物包裹金极少,仅占2.50%。从上述金的赋存占比看出本区金主要为原生粒间金,次生包裹金占39.17%。从采样深度看距离地表仅3.88米,裸露和半裸露及硫化物包裹金占比达到85%,从金物相分析结果,本区矿床氧化带不发育,从近地表至深部见矿部位均为原生矿带。

3 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3.1 控矿因素分析

矿区蚀变带范围东西长达3000余米,金矿化规模亦较大,其分布形态显示出受到韧性剪切作用影响。矿化蚀变类型复杂,蚀变主要发育在脆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受构造作用挤压变形、破碎及含矿热液活动影响,形成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蚀变具有分带性、对称性,从这些特征分析,区内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剪切带是成矿及控矿的重要构造。

3.2 矿床成因探讨

新月地金矿位于康古尔断裂南侧的韧性剪切带上,剪切带两侧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构造为康古尔断裂的次级断裂,韧性剪切带宽度数百米到上千米。沿韧性剪切带发育大规模的以黄钾铁矾、硅化为主的蚀变带,发现的金矿体、矿化体均位于蚀变带中,赋矿岩石以石英脉、糜棱岩化凝灰岩为主。金矿(化)体明显受大型韧性剪切构造带演化发展的控制。综合低品位金矿化体分布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分析,新月地金矿床应为受韧性剪切带作用影响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

3.3 找矿方向及潜力分析

综合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分析有以下初步认识:本区的成矿应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韧性剪切作用阶段,促使金元素活化并在局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富集,使得局部金元素品位达0.1×10-6左右,这一阶段金富集范围较广泛,但富集程度有限,导致形成了大量的低品位金矿化体。第二阶段为低温热液阶段,主要是各类酸性脉岩形成阶段,伴随脉岩形成及硅化等矿化蚀变发育,金元素进一步富集,在部分脉岩发育部位形成金矿体。因此本区今后找矿方向应重点放在韧性剪切带内,而酸性脉岩发育部位是重点关注地区。地表蚀变范围虽大,出露的石英脉并不多,鉴于目前在深部发现了大量隐伏金矿化体,区内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应结合控矿构造首先研究区内深部石英脉的分布规律,为后续找矿工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黄铁矿矿化金矿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