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润泽沟门乡

2019-06-24 03:28郭文达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苏尔河水

郭文达

水涧沟曾称苏尔哲谷, 为蒙古语苏勒哲的音译转写,意为“穿山沟”,其水叫苏尔哲河。苏尔哲河发源于包头石拐区吉忽伦图乡水涧梁,由小淖兔北0.8公里处入境,经石人塔、后店、德胜沟门、峁尔圪庆、西窑子、前老窝铺、红沙坝、磴厂等村,从沟门乡庙湾村北出山,一支流经萨拉齐、吴坝南汇入民生渠;另一支流经萨拉齐镇西、朱尔圪岱村进入滞洪渠经退水闸进入民生渠。全长59.4公里,沟内溪水常流,流域面积404平方公里。

苏尔哲河水早在清乾隆年间即已用洪灌田。然而历史上,苏尔哲河水出沟后向西横溢,常常泛滥成灾,每逢山洪暴发,数十米高的水流涌着狂涛巨浪横冲直撞,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百年来,苏尔哲河之患给水涧沟流域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岁岁年年,人们总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驯服苏尔哲河。清咸丰五年(1855年),苏尔哲河普降暴雨,沟门乡受灾。洪灾后,为了约束水涧沟水,使之利于农田灌溉,以董五虎、张泰郎为首的当地商户出资凿石门,在沟口筑起堤坝,并于沟口东侧依山凿开石门,引水灌田,使苏尔哲河水流经渠道灌溉农田。当河水暴涨时,自动溢流到水涧沟主河道中,从而起到分洪泄流的作用。颇有点像古代都江堰治水的原理。据后湾村董五虎后人66岁的董双美讲,当年其先人带领乡民开凿石门异常艰难,开山凿石全靠人工。因为山石坚硬,开始工程进度很慢。后来先人们想了个办法,“雇上毛驴送上炭”,在岩石上开些沟槽,放上炭火燃烧,使岩石爆裂,这样就加快了开凿进度,终于把山凿开了一个洞,引水入渠,日可灌地百顷,使沟门乡廟湾、后湾、东湾、西湾等多数村庄受益。在古代并称“四渎”的江、河、淮、济,都曾被古代先民和历代帝王尊之为神,并为“四渎”分别建有水神庙。水涧沟也不例外,当地乡民曾在苏尔哲河东高地处建水神庙一处,把消除水患的愿望寄托在“水神”上。然而,苏尔哲河依然我行我素。据《土右旗志》载:清咸丰六年(1856年)夏,萨拉齐厅淫雨成灾,地面水深1米,陆地行舟,田禾均被淹没。同年,山洪暴发,厅公署半被淹毁。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沟口以下采取官督民办方式开凿富农渠,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竣工。由沿渠农户选举经理负责经营,原计划引用沟水灌溉沟门、火盘、北只图、西老藏营等村及新农试验场土地约20平方公里。后经多次维修,但效益一直不大,若遇洪水反倒严重威胁萨拉齐镇的安全。

苏尔哲河水患何时休?驯服苏尔哲河当何时?

苏尔哲河流域的人们在期盼中发出了千百遍的呼唤!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滚滚春雷,党和政府积极兴建引洪控制工程。1958 年,党和政府领导附近人民在入沟5公里处,修筑了一个能蓄水130多万立方米的水涧沟水库,有效地控制了山洪;1960年,在河槽两岸建起半永久性浆、干砌石坝堤防工程。1960—1977 年,先后在河槽左右两侧开挖用洪渠7 条,建钢筋混凝土用洪闸7 座,总用洪能力达247立方米每秒。

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镌立的《苏塞沟门七圣庙竖建古刹碑》记载:“沟门村居苏塞山之阳,两山如蛾眉弯萃,中间断崖处石壁峭合,泻出清溪,流涧此村,之所由得名。”苏塞沟门为水涧沟门前身,它的得名充满诗情画意!如今的水涧沟门在苏尔哲河水的润泽下,村中,绿树成荫,花果繁茂,流水淙淙,房舍处处,一派幽美的田园风光。村后,山清水秀,沟深壁峭,白云朵朵,羊儿点点,似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图。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过庙会,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特别是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以采摘、赏花、农家生活体验为中心,集自然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迹、特色种植养殖等于一体开发和经营大雁滩景区,通过举办杏花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将大雁滩和西湾民俗村串联成一个整体,推进旅游文化活动深入开展,让当地的旅游由“过境地”向“目的地”升华转变,展示“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戏雪”的四季旅游新型发展业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苏尔河水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泾渭分明』的河水
一滴河水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洗手歌……
遇见汉语,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美国八胞胎母亲,为养14个孩子曾拍色情片
苏尔科夫与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
大海上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