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台经济”的“双项目+双导师”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9-06-24 05:40覃伟赋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平台经济双导师创新创业教育

覃伟赋

摘 要:“平台经济”第一次出现,是在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我国信息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基础上,这种创新型经济模式得到了快速的扩张。基于“平台经济”背景,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实施“双项目+双导师”制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有效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平台经济;“双项目+双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3-0172-03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开幕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平台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迅猛的今天,“平台经济”这种创新型经济模式得到了迅速的扩张,给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带来新的机遇,结合当下创新创业形势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创业较难成功,创新的内容不适合当下的社会形势和市场的需要。因此,改变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可以提高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利用“双项目+双导师”制模式激发大学生潜能,形成创业技能,体现自身优势发挥自身价值。

一、平台经济和“双项目+双导师”制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平台经济”( Platform Economics)是基于信息化基础上,链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并从中盈利的一种多元化新经济模型,是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通过信息纽带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并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的经济模式,平台企业是这种新经济模型的供求信息空间建设者,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撮合完成交易,是平台经济的核心。

在高职院校实施“双项目+双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说,现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对市场形势认识不深刻,缺乏创业动能,但有一部分学生有创业的热情,却苦于找到不合适的创业项目,没有人指导,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创业难等问题。因此,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防盲目创业等问题的发生,以系统化的思维,构建“四层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双项目+双导师”制组合教学模式以解决大学生盲目创业等问题。“双导师”是在学生大一、大二时由校内导师利用课堂的形式,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储备及政策支持,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创业前的材料准备;在大三开始创业时,由校外导师进行融资服务、工商注册、代理记账、法律咨询、企业战略管理、股权分配与员工激励等方面的指导,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现阶段的市场动向给予最为有效的建议和引导,提高创业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双项目”是根据学生创业意愿,一方面,可以“师生共创”“企校共育”由导师提供现有的适合大学生的一些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提出自己的创业项目,形成创业项目为纽带校内外导师共育良好局面,起到引导和带领的作用,在面临决策时给予学生建议,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进行商业决策。

二、平台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双项目+双导师”制实施途径

平台经济背景下汇聚了更多的优秀校外导师和丰富的优质项目资源,高校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创新创业帮扶机制和架构的搭建,给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而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创业信息并抓住创业的机遇,是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点。而基于这一背景条件下,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开展“双项目+双导师”制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基于平台经济校企共建众创空间孵化中心。依托平台经济汇聚資源,校企合作共建众创空间孵化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中心,利用平台经济汇聚的企业家资源,形成资源、信息、人才汇聚的小高地,为大学生打造融成果转化、创业辅导、投融资、人才服务、申报服务于一体,设置“一体”“两翼”“多点成片”功能布局的孵化中心,为入孵团队提供基础的办公和商务服务,让创客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发展,助力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2.基于平台经济的“双导师”制的内涵与职责。以平台经济汇聚和管理导师资源,以遵循自愿原则、推荐原则吸引有社会责任感、热爱教育和公益情怀的企业家,成立创业导师创客汇,对导师资源进行管理,为学校聘请成功知名企业导师真正指导学生创业成为可能;校内导师以课堂形式为主的创新创业理论学习,校外导师除了可以参与讲授创业课程外,还可以承担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可以对孵化中心入孵项目进行辅导,可以把自己企业的创新型项目送入孵化中心进行孵化,也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等资源为孵化中心服务,还可以加入孵化中心的创投基金,投资自己看中的项目。“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创业项目,开展项目路演、创业沙龙、公益创业大讲堂等形式的活动。

首先,校内导师职责。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主要以校内老师辅导为主。校内导师的创业教育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在大一和大二时期建立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为后续的创业奠定知识基础。校内导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创业知识,同时通过举办学术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当学生产生兴趣后,导师可根据现阶段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多了解创业知识,学会搜集有用的资讯,为后续的有效创业奠定知识基础。

其次,校外导师职责。主要负责大学生大三时期的创业实践教育内容,这一时期学生会存在:有创业热情,干劲十足,但缺乏对市场的准确认知和了解,所以有效引导和教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由于现阶段处于全民创业的形势下,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有着一定的扶持优惠,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择业偏好进行对应的创业教育。由于校外导师均是学校外聘的教师,这些导师需要有不同的创业经验,而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则重点传授创业的方式和思路,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创业。在大三的创业教育则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上,导师可以根据自身或相关的创业实例进行分析,对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的效果。这一时期,专业知识虽然较为重要,但是有效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优势设计创业思路更为重要。而“双导师”制度下可以发挥不同类型导师的作用,使创业教育更加务实,对学生的引导效果也更好。校外导师根据学生的创业思路或创业项目展开实施分析,结合项目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进行运营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可行,从而防止学生盲目创业造成资金的损失。

3.开展创业模拟运营教育。平台经济背景下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而平台的虚拟性也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盲目创业的问题。高校可根据这一问题开展创业模拟运营教育,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引导学生将创业计划进一步落实,对创业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传统创业教育模式下只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部分创业思路,而这些思路不具备相应的时代性,学生应用中也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开展“双项目+双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并结合创业计划进行相应的实践和运用,使学生切身体会创业的内涵和面临的挑战。在教学中,可以选出2—3周的时间开展创业模拟运营,学生提出对应的创业计划和思路,在模拟运营中了解创业计划背后的成本,对创业计划和思路进行完善和充实,加深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4.引导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双项目”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创业思考空间,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会对学生的决策偏好有一定的影响,而创业教育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内容进行开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使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现阶段,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当出现一类创业机遇时,部分大学生不加选择和思考就盲目地进行创业,创业中对成本没有相应的计划,影响创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学生创业教育也需要结合学生具体专业开展,鼓励学生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利用所学的專业知识来丰富创业内容,使创业内容更加具体,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平台经济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而在人才的选拔上也更倾向于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创业教育需要基于这一目标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精神,敢于思考和质疑,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三、“双项目+双导师”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需要更重视创业的可行性,并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降低创业成本的同时提高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关创业知识和内涵,还需要结合当下社会形势引导学生如何发现商机,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具体落实,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优势来进行创业。而“双项目+双导师”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1.打破传统创业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只是简单地对创业内容进行说明,而传授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导师甚至没有进行过自主创业,只是将知识单纯地罗列给学生,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创业内涵没有明确的认识。“双项目+双导师”制打破了传统创业教育模式,选用校外导师结合自身创业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将创业教育落实到具体事例上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了解创业的相关内涵和素质要求。“双项目+双导师”制还从学生的角度对创业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要求,学生既可以选择企业提供的成熟项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创业模拟运营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创业分析,了解创业内容的可行性,从而避免了盲目创业跟风的发生。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在创业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学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既可以选择企业提供的成熟项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教学中,相关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相应的分析,对创业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性地看待问题,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双项目+双导师”制下,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鼓励学生将创业想法进行充实和运用,通过模拟运营的形式将创业想法付诸于行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丰富创业计划,使创业计划更为现实更为丰满。在实践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为创业提供更多的思路,进一步应用于创业计划当中,实现科学的创业教育。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落实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策,高校考虑如何破解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的难题,充分利用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问题为向导,不断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托平台经济的新经济形态下,校企合作开展了“双项目+双导师”制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创业学生和创业导师都有更宽泛的选择路径。结合对平台经济的思考,构建有利于创业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创业并对创业计划进行模拟,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创业的内涵,形成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好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燕,王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的机制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48-49.

[2]  付冬梅,丛灿日.“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研究——以本科生导师制为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6,(11):72-77.

[3]  刘佩丹.基于就业能力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7):19-21.

[4]  岳文瑾,聂光军.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3):10-11.

[5]  孙正嘉.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4):181-182.

[6]  周银新.关于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2016,(32):60-62.

猜你喜欢
平台经济双导师创新创业教育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平台经济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实质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