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9-06-24 17:38之心
南风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投档高考制度同龄人

之心

一晃,离我参加高考已经14年了。若不是因为在媒体工作的关系,我应该像很多人一样,很难再体会到6月7日、8日这两天的特殊性。一是因为在时间的加持下,我对于高考的记忆和体验日渐模糊;二是,在高考及其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确实曾经给我留下了太多不易察觉的潜意识。比如,我曾屡屡梦到在高中做不出一道题、在高考中失利,并屡被惊醒。我以为这是我的个体化体验,后来才知道,这是很多同龄人的集体噩梦。

这种体验,来源于“80后农村孩子”这一共同身份。生于城市的同龄人,往往有更多出路,高考于他们,重要,但不唯一。在我的家乡,孩子们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概括就是这样一句话:你必须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才能实现命运的改变,走上更轻松的人生,并带动家庭跃升。

当然,当生命进入更成熟理性的阶段,高考的种种不足也日益显现,对它的质疑、批判乃至激烈的反对声,也从不缺乏。这其中,有不少我这种曾经的受益者。原因无他,因为深感其“病”,又期许甚深,才责之切。举个例子,很多人批评“各个省市考题不一、录取分数不一致”,认为“全国考一套卷,划定统一分数线”就能实现绝对公平,但事实上,让城市和教育水平较差的地区的孩子“同台竞争”,只会助长新的不公。这是违反教育初衷的。

与其从整体上否定高考,更理性的做法是寄希望于高考制度的改革。通过完善、修补、摒弃、更新,不断提高高考的公平合理,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最大程度让各阶层满意。

这注定是漫漫长路,但值得期许,因为高考制度的改革总体是在进步的。举个例子,我高考时,我所在的省份还是估分填志愿。一些高分考生,因为诸多原因,估分偏差很大,错失理想大学。在录取方式上,一旦第一志愿未录取,在投档同批次的第二志愿时,要先减掉五六十分才能投档,优势尽失。很快,填志愿变成了分数出来后填报,且考生都知道自己的全省排名,志愿“中标率”大为提高。再后来,出现了“平行志愿”。一名考生报考可同时报考两所甚至以上的同级别大学,第一志愿未录取,可直接进入第二志愿的投档,不需要再扣掉几十分。不少考生因为“平行志愿”而受惠,考入第二志愿的理想大学。这些都是微小却重要的改进,但让我总是对高考改革充满信心。

不管怎么说,对于普通家庭和生于其间的千万学子而言,高考都是大事。我們希望高考越变越好,相关制度越来越科学成熟。这种诉求及由此衍生的正面鼓励与批评、鞭策,应当为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看见,并最大化兑现。但作为一种不断改革中的制度,也需要全社会有一定的理性认知、容错胸怀与耐心。这种理性、批判性的乐观,是对待高考和高考改革的正确态度,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不同阶层、利益方的根本诉求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投档高考制度同龄人
山西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录取普通批院校投档最低分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本是同龄人 互为好榜样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