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糯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2019-06-25 10:45方金旭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2314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桐城市糯稻抗逆性

方金旭(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 231400)

安徽省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素有种植糯稻的传统,高峰年份糯稻种植面积达1×105hm2,种植品种大多为“太湖糯”。“太湖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育成,一般每667 m2产量为550 kg,但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该品种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抗性逐年降低。因此,笔者近几年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新育成的糯稻品种(系),并对其生育期、产量、抗性等进行比较鉴定,以期筛选出适合桐城市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均较好的糯稻新品种(系),并为桐城市糯稻新品种(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的糯稻新品种(系)有“皖稻68”“皖垦糯1号”“皖垦糯2号”“武糯99-25”“武香糯393”“扬粳糯1号”“常糯1号”“镇糯19”“镇糯20”“嘉糯65”“光明糯1号”,另以“太湖糯”为对照(CK),共计12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桐城市种子管理局试验基地内进行,试验田面积为1 035 m2,前茬为冬闲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设1个品种(系)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3.3 m2,试验田四周设1 m的保护行。

1.3 种植与管理

参试的糯稻品种(系)均于5月23日用25%咪鲜胺加25%吡虫啉浸种;5月27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每667 m2播种量为40 kg; 5月24日秧田每667 m2施48%三元复合肥15 kg;6月9日每667 m2施46.4%尿素7.5 kg;6月9日和6月25日用吡蚜酮防治蓟马和作送嫁药;6月28日插秧,行株距为20 cm×16.7 cm,每穴栽3~4苗;本田每667 m2用48%(16-16-16)江苏中东复合肥40 kg;7月2日每667 m2施尿素10 kg;7月18日使亮泰、阿米妙收、吡蚜酮防治病虫害;8月10日每667 m2施尿素7.5 kg;8月27日使亮泰、阿米妙收、三环唑、吡蚜酮防治病虫害。水稻生长前期坚持薄水活棵促分蘖,分蘖期保持2~3 cm浅水层,以促早发;中期坚持适时搁田,先轻后重,分次搁田到位;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1周断水,确保水稻活棵到老。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期间考察记载各品种(系)实际产量、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的11个新品种(系)的播齐天数为89~112 d,平均为98.5 d,较对照短15.5 d;全生育期为145~165 d,均短于对照,平均为156.4 d,较对照短9.6 d。其中,全生育期较短的新品种(系)有“皖垦糯1号”“武糯99-25”“镇糯19”“镇糯20”,均比对照短10 d以上;“常糯1号”“嘉糯65”全生育期较长,分别为164 d、165 d。

表1 参试糯稻品种(系)的生育进程及全生育期比较

2.2 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参试的11个新品种(系)的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8.7万~25.5万穗,平均为21.3万穗,较对照少3.4万穗;每穗实粒数为77.1~152.1粒,平均为104.8粒,较对照多47.5粒;千粒重为21.7~29.7 g,平均为26.3 g,较对照重3.8 g。

表2 参试糯稻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2.3 产量

由表3可知,参试的11个新品种(系)的每667 m2产量为520~710 kg,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35.9 kg,较对照每667 m2增产130.9 kg、增幅25.9%,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每667 m2产量达650 kg以上的新品种(系)有“镇糯19”“武香糯393”“镇糯20”“光明糯1号”“皖垦糯2号”。

2.4 抗逆性

由表4可知,参试的11个新品种(系)中,“扬粳糯1号”和“镇糯20”抗倒性较差,倒伏面积占比分别为20%和10%,其余新品种(系)均未出现倒伏现象。新品种(系)的穗颈瘟发生情况为无或轻度发生,对照品种“太湖糯”中等发病。各新品种(系)中,纹枯病发生中等的品种有“皖稻68”“武糯99-25”“扬粳糯1号”“镇糯19”“镇糯20”“嘉糯65”,其余新品种(系)发生均为较轻,对照“太湖糯”发生中等。全部品种(系)均未发生白叶枯病。

表4 参试糯稻品种(系)的抗逆性比较

3 结论与评价

3.1 结论

经综合分析,“镇糯19”“武香糯393”“光明糯1号”和“皖垦糯2号”4个新品种(系)的成熟期、经济性状、产量和抗逆性等整体表现优良,适宜在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3.2 优良品种(系)评价

“镇糯19”每667 m2产量为710 kg,居各参试品种(系)之首,较对照增产40.6%,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适宜、经济性状协调、产量高、抗逆性较好,种植时要注意插足基本苗数及防治纹枯病。

“武香糯393”每667 m2产量为695 kg,居各参试品种(系)第2位,较对照增产37.6%,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适中、植株矮壮、有效穗数较多、产量较高、抗逆性好,种植时要注意用药浸种催芽预防恶苗病。

“光明糯1号”每667 m2产量为680 kg,居各参试品种(系)第3位,较对照增产34.7%,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稍迟、株型适中、穗型大、产量较高、抗逆性好,种植时要注意插足基本苗数,以提高有效穗数。

“皖垦糯2号”每667 m2产量为660 kg,居各参试品种(系)第5位,较对照增产30.7%,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适中、熟期转色好、抗逆性强,栽培时应针对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偏低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猜你喜欢
桐城市糯稻抗逆性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
水稻杂糯间种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