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区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江苏快借”实践

2019-06-25 02:38耿健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耿健

摘 要 论文在评述“江苏快借”服务平台特色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平台的技术特点、架构、运行模式作了介绍,对试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使馆际互借工作在区域文献资源共享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馆际互借 公共图书馆 江苏快借 文献传递 南京图书馆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3.017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Jiangsu Quick Lending” service platfor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the platform, and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trial operation,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so that the inter-library loan could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sharing of regional literature resources.

Keywords Inter-library loan. Public library. Jiangsu Quick Lending. Document delivery. Nanjing Library.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在以互联网技术和物流为支撑的基础上,其内涵和方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联盟成员间的互联互通和文献资源共享,使单个图书馆的有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由江苏省文化厅指导、南京图书馆牵头、全省市县(区) 公共图书馆自愿参加的江苏省公共图书馆馆际快借服务网(简称“江苏快借”)始于2017年搭建,借助馆际快借云服务平台和快递服务,实现了省内公共馆之间、省内公共馆与国内外其它图书馆及机构之间馆际互借服务[1]。“江苏快借”的构建是对传统馆际互借服务的创新发展,对推进全省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和便利化具有重大意义。

1 “江苏快借”特色及意义

馆际互借是基于馆际之间资源共享而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是指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它文献情报机构之间建立协作关系,通过相互利用对方的文献资源来满足读者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2]。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快递服务的发展,一种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云化服务的创新型的馆际互借服务模式——“江苏快借”得以建立,他是全省图书馆面向省内读者广泛提供文献借阅服务的重要手段[3],与传统的馆际互借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江苏快借”不仅融合了快递、预配图书等服务,而且拓展了服务模式,打通了基层图书馆跨地区、跨系统的资源共享路径。基层图书馆加入馆际快借网后,中心馆和市级馆可为其提供预配书,还可通过中心馆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实现跨地区的资源共享,并可在CALIS、JALIS等资源平台上进行跨系统的文献共享。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服务功能,不仅突出了中心馆对成员馆的服务,而且强化了总馆对分馆的服务辐射能力,与总分馆制“通借通还”服务形成补充。借助“江苏快借”的构建,江苏省内108个市县(区) 公共图书馆之间已然形成了一个馆际快借图书网络。

2 “江苏快借”技术支撑

“江苏快借”的云服务平台主要由合作馆馆藏检索系统、统一认证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云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合作馆馆藏检索系统提供文献检索服务,统一认证系统负责管理用户信息提供用户登录的功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云服务[5]系统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帮助读者获得所需要的文献。“江苏快借”云服务平台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2.1 合作馆馆藏检索系统

合作馆馆藏检索系统由页面展示的前端和数据检索及数据传递的后端程序组成,是新一代的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统一资源发现系统,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和管理、馆藏检索三个功能模块。

数据交换模块,负责建立各馆之间的分布式的海量数据资源的统一交换体系,从而实现资源数据在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及其他馆之间的交换,为馆藏检索平台的资源整合提供资源数据汇集的技术支撑服务。

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块,能够接受异构资源元数据的上载,系统根据用户的配置把数据按照内定统一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数据查重。为馆藏检索平台的资源整合提供数据查重和存储支持。

馆藏检索模块,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浏览、检索、获取等服务。

2.2 统一认证系统

统一认证系统与江苏互借网门户共同提供读者登录的功能,并将读者信息传递到其他系统以供调用。主要由用户访问控制子系统、用户身份管理子系统、认证服务子系统组成。

用户访问控制子系统,支持动态的、灵活、细粒度的权限控制管理,实现用户注册和个人管理、用户权限验证、用户单点登录等功能[6]。

用户身份管理子系统,对用户组织机构(包括用户组) 提供统一的管理[6],具有用戶统一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用户批量管理,手动导入和自动导入用户数据)、集中式的授权管理(包括角色分配、批量用户授权和分级授权)、用户状态控制(状态包括合法、过期等)、管理员权限分级等功能。

认证服务子系统,实现安全认证接口(SAML),通过该接口,实现统一认证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6],支持多级机构间的联合认证。

2.3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云服务系统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云服务系统采用云服务模式,系统部署在中心馆(南京图书馆)服务器上,对各成员馆没有任何部署要求。系统可供全省成员馆和读者直接使用,实现江苏省各市县馆与南京图书馆及签订馆际互借协议馆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

“江苏快借”的馆际快借与文献传递协作域运作方式是:江苏省各市县图书馆之间可以实现统一检索与文献请求,各市县馆也可以检索到跨地区、跨系统的统一签订馆际互借协议馆的文献资源。馆际快借读者网关子系统主要供读者使用,其功能为个人信息管理、申请管理、帐户管理和用户管理。其中,个人管理主要是个人信息和个人账单两方面,申请管理指提交馆际快借申请和查看申请列表两方面,账户管理包括查询账户信息、修改账户信息、查看收支情况和账户账单。馆际快借事务信息管理子系统则主要供馆际快借员使用,其功能实现包括账户管理、事务管理、结算管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参数配置、系统管理、成员馆管理等。

3 “江苏快借”运行实践

“江苏快借”从2017年 7月实际投入运行,经过4月的实际运行,目前签约成员馆数量已达109家,包括南京图书馆、省内各市县(区)公共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CALIS、JALIS等第三方机构馆。截至2017年10月,10家试点机构共收到馆际互借总请求711件,满足665件。实现了“文献资源整合共享、读者一点接入、图书快捷递送”的近期目标。”“江苏快借”的整个运行体系包括了服务规则、合作协议、网上借阅和图书配送四个方面。

3.1 统一服务规则

“江苏快借”各成员馆须统一遵循《江苏快借服务规则(试行)》规则。在返还式馆际快借服务中,为其它单个馆提供的最大在借图书数量统一为300册。已与市、县(区)图书馆建立了总分馆关系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图书馆(室)与总馆一起算作一个馆。这些基层图书馆(室)的读者可以利用馆际快借平台向其它图书馆申请借书,也可以利用馆际快借平台向总馆申请借书。每个读者一次可借2册图书,借期45天,不可续借。目前暂时采取馆到馆的快递方式,读者需要到所属图书馆取书和还书,将来考虑馆到读者的直接快递方式。申请馆与提供馆属于同一地区的上下级馆关系的,借出和还回的快递费分别由寄出馆承担,申请馆与提供馆不是上下级馆关系的,借出和还回的快递费由申请馆承担。在非返还式服务(文献复制品传递服务),各个成员馆不提供原本外借,但可以提供阅览复制服务的文献资源,类型可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录、专利标准说明书、科技报告、古籍、家谱、图片、舆图、近代文献、音乐文献等。协议馆的收费标准遵循南京图书馆与协议馆的馆际互借协议,总费用=复制费+传递费+文献保护费。

3.2 统一签订协议

“江苏快借”在运行中,强调省馆中心馆的地位和作用。省馆南京图书馆作为中心馆,不仅是立项牵头组织者,制定服务规则,也是各个成员馆节点中的重要网关和节点,并代表全省成员馆与国内外图书馆及机构签订馆际快借协议,签订的协议对所有成员馆适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协议双方互相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确定系统对接方式,保证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互提供可服务的文献元数据和/或相关接口(如检索接口、OPAC系统接口等)及说明文档,供双方进行集成;互相开放馆际互借协议机,以便双方能够实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协议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系统之间的自动结算功能;商定结算价格,定期提供电子结算清单,并支付相应费用。

3.3 开通网上借阅

“江苏快借”馆际快借业务可分为省内互借(省内成员馆之间的互借业务)和省外互借(省内成员馆与合作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如上图或国图)两种模式。读者需通过平台实施检索后,方可向其他图书馆提出借书请求。以南通馆的读者分别借阅扬州馆和上海馆文献为例。

南通馆的读者如果想借阅扬州馆的文献,需要缴纳一定金额预存金,拿到帐号和密码登陆平台,在平台上向扬州馆发出馆际互借申请;扬州馆馆员接到申请后,冻结一定预存金额并把文献运送给读者,南通馆扣除读者资金账户预存金额,交由系统自动处理,最后南通馆和扬州馆做费用结算。

南通馆的读者想借阅上图的文献,需要南通馆协助读者创建统一认证登录名、密码及馆际互借资金账户,读者拿到账户和密码登录江苏公共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向南通馆发出馆际互借申请,南通馆收到申请后,向南图转发馆际互借申请,并向上图转发申请,上图接到申请后,把文献运送给读者,上图与南图做文献传递费用结算,南图再与南通馆做费用结算,南通馆扣除读者资金账户预存金。在此过程中,南图扮演中介角色。

3.4 实行预配书制度

同一地区(含省、市、县)的上级馆必须为本地区的下级馆提供预配书。省馆为市级馆配300册、为县级馆配150册图书,市级馆为本地区县级馆至少配300册图书;市级馆和市级馆之间必须互相提供预配书,对等预配图书数量至少为100册;其它情况各馆互相协商,选择决定提供或不提供预配书,若提供预配书,数量不能少于100册;各馆应选择质量好、有一定特色、有较高利用率的图书作为预配图书;各馆可设置一个“馆际快借”证种,预配图书以单位用户方式借出和还回,借期为半年。

4 “江苏快借”在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江苏快借”在全省试运行过程中,虽然拓展了传统馆际互借的馆馆对等关系模式,但其所带来的效果并不尽人意,读者通过平台进行快借的频次和体验感受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本位观念严重,资源共享范围有待扩大

馆际快借的核心在于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但平臺的各成员馆的本位观念较强,不愿意为馆际快借拿出更多的高质量图书。平台的服务范围也仅限于普通纸本资源和CALIS等机构文献资源的电子全文,而各馆会议视频资源、讲座资源、特色数字化馆藏等自建数据库资源尚未纳入馆际快借服务平台的共享范畴。不仅如此,在“江苏快借”的合作单位中,科学院所图书馆及其他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馆际互借业务的开展。

基于试运行期间的馆际快借服务经验,在以后向全省推广“江苏快借”时,需要注重从以下四点推进工作:一是加大各馆决策层的重视力度,定期召开成员馆馆长会议,针对全省和各馆馆际快借服务,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根据试运行期间显露出的问题,制定更合理、操作性强的方案,将“江苏快借”推广到全省。如要求各成员馆设置具有一定数量的“江苏快借”图书专库,省馆20万册、市馆2万册、县区馆2千册;三是建立全省读者一卡通服务体系,树立将一馆之读者发展成为全省图书馆共同的读者的理念,打造全省“共享借书”;四是扩大合作范围,不断吸纳科研院所图书馆、NSTL、国外的OCLC等单位成为“江苏快借”的成员,并最大限度地争取共享成员馆彼此所有的实体资源及虚拟资源,满足全省读者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和知识需求。

4.2 宣传力度不够,服务规则需进一步完善

“江苏快借”从数量上来看,在试运行期间的平台馆际互借数据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读者对馆际互借的规则和方式了解不够,致使部分读者嫌麻烦而减少对其的使用,这是馆际互借量少的重要原因[7]。要成为常规性的服务,各单位还需加强对平台的宣传推介,吸引更多读者使用,提升读者服务体验,扩大平台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在于《江苏快借服务规则(试行)》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云服务平台章程(试行)》 等相关规章制度中的某些条文不清、内容不完善。比如馆际互借的答复时间,物流的方式、计费标准与送达时效没有明确规定,又如在成员馆之间缺少馆际互借的非赢利性成本核算。因此“江苏快借”要基于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实情,借鉴《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规则》、《CASHL文献传递服务规范》、《信息与文献开放系统互连馆际互借应用服务定义》等一系列互借规则或系统标准,尽快在服务平台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服务手段方面,根据业务发展和各成员馆需要逐步地进行规范和完善,做到各项业务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4]。

4.3 深化数据挖掘,提升用户满意度

一目前平台的设计标准和操作规范细则尚不完善,在后续发展中应结合图书馆实际需求,进一步制定完善符合要求的开放系统互连标准和云系统结构规范,并加强对平台基础设施资源、系统资源管理、应用服务、服务数据维护的管理与使用,增强应用软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降低服务平台建设、使用、维护和升级成本,提高平台综合服务能力[8]。

同时,“江苏快借”平台也应顺应读者多元化获取信息手段。除了必备的技术支撑外,还需融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技术,深化数据挖掘技术,升级”江苏快借”模式,营造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泛在化的信息服务环境[5],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江苏快借”不仅要实现平台与各图书馆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还要实现与物流系统的数据对接。在与各图书馆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中,实现馆际快借系统与各馆自动化系统中数据的同步更新,以保证平台用户信息的新和全,同时促进系统空间的优化。在与物流公司进行数据对接中,能够显示图书送达进程,实现追踪服务功能。除此以外,还需注重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馆际互借员队伍,通过定期举行系统操作培训、建立QQ业务交流群、制定绩效奖惩制度等方式,保障馆际互借工作的长效发展。

4.4 加强信用管理,拓展“江苏快借”服务

信用管理是当前“江苏快借”服务中缺失的一个重要部分,信用记录缺失,导致对恶意拖欠图书或逾期不还的读者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苏快借”可借助蚂蚁金服完成对读者信用记录进行管理[9],不仅可以获取读者的芝麻信用,而且也将读者的馆际互借数据提供给蚂蚁金服,由此以来,不仅可以判定读者的信用情况,合作发展纯线上读者用户(网络用户),而且以此为凭在图书借阅和馆际互借业务中提供不同的服务。如果芝麻信用分良好,那么读者用户在网上检索选择全省图书馆的图书,发出申请后,在借阅图书时就不必预先交押金,让快递将所选图书馆直接送给读者。

5 结语

“江苏快借”自2017年搭建试运行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发展图书馆的快借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全省读者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保证“江苏快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除进一步深化平台建设外,还需要资积极寻求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申请专项经费,并借助全民阅读基金会的影响,邀请文化企业参与赞助,以此多种措施广泛筹措社会资金[10]。综合上述措施,“江苏快借”的服务举措才能在全省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其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胡忠坤.数字时代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C].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 2016(5):415.

馆际互借[EB/OL].[2017-04-2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86%E9%99%85%E4%BA%92%E5%80%9F/3271113.

林毅忠.数字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变革与发展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95-98.

赵曼娟.高校区域教学联合体新型馆际互借服务模式探析:以“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馆际互借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56-59,65.

杨雪萍,牛爱菊,刘兰.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宣传与推广路径: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100-103.

裴蓓.图书馆读者管理系统设计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156-157.

沈鑫.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华章,2011(10):324.

徐璐,朱志伟.云计算视阈下少儿数字图书馆联合建设工程構建研究:以江苏省少儿数字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8):45-50.

汤晓鲁.南京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公共图书馆馆际快借服务平台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3):26-28.

徐璐.新技术支撑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变革: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的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 2017(5):40-48.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