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分析

2019-06-25 02:28白杰
商情 2019年26期

白杰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因此必须要做好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高效运转。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经济活动等涉及财务的问题进行控制与监督,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漏洞、财务风险等各种问题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行政职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内部财务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财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互有关联但又有各自的特点。财务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调度和使用的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控,为行政事业单位制定财务预算方案提供相应的依据:财务内部审计严格来说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监督的作用,可以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各项举措得到落实,进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全过程监管与控制。通过建立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体系,能够从根本上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内部管理模式。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重要性研究

(一)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组织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公益类的事业单位不同,其承担着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需要完成国家和政府规定的行政任务,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能够真正的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职能,在运行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就需要通过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对其进行财务监督,杜绝单位财务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从根本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还有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通过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和风险管控方案,可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资产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还能够以此为手段考核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也就保障了国家财政的安全。

(三)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机制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可以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内部管控机制。对单位内部财务进行管理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及时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不足,不仅可以有效的遏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贪污腐败现象,还能够不断的健全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方法,拓宽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的范围,进而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很多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还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认识,使得相应的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组织结构不健全,从思想上消极懈怠的对待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风险。另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存在片面性的认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工具,从而忽视了内部控制与审计对财务的管理及资金评估作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低下。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控制与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相关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时,存在着缺乏财务控制与审计制度规范的问题。首先就表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控制与审计部门,单纯的将其归属到单位的财务部门,使之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区分开来,存在着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等的问题,很容易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给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其次就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财务控制与审计制度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很多的实施细则没有标准的依据,缺乏对工作人员的控制与监督,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三)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稳定运行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存在着缺乏全面性的问题,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实际需求不符,也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再利用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进行财务经费审核预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财务的收支平衡,从而忽视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评估,同时还缺乏对经济效益和支出收益的计算,这种仅仅维持平衡的财务运行方式经常会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财务经费紧张的状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有效措施分析

(一)行政事業单位需要从主观上提升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升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就要从主观上提高认识,转变陈旧的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理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展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研讨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职责和重要性,完善相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其次,要对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使其深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充分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与审计监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财务控制与审计监督制度。首先,在机构设置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明确的区分财务控制与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确保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真正的对财务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其次,为确保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地激发财务控制与审计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发现的内部财务问题及时的进行上报,以便单位内部快速作出反应,避免发生较大的资金安全问题。

(三)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要注重系统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到过程中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注重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对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与审计工作的目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约束,保障单位内部资金的正常运转,另外要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与审计方法和经验的总结,逐步的扩大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工作范围。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行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能够保证单位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发挥内部财务控制与审计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