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祁连探寻草原上神秘的“托茂人”

2019-06-25 19:26宁志浩
旅游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蒙古语藏语伊斯兰教

宁志浩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县大山深处,生活着一些头戴回族白顶帽,脚蹬蒙古族长靴,口说蒙古语、藏语和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听懂的“方言”,信仰伊斯兰教的托茂人。“托茂”是藏语“托日木”的转音,意为流散人员。由于托茂人生活在莽原腹地,依靠内部通婚繁衍生息,罕与外界来往,所以充满了神秘色彩。

七百多年时空的跨度,三千八百米的海拔高度,几千公里草海的宽度。生活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所属的海晏、祁连两县的托茂人的一切,都谜一样的深、谜一样的广。古今民族史学界对谜底的唯一共识显而易见的偏于浅薄,又暧昧难明——“托茂原为蒙古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但他们为何被称为托茂?何时皈依了伊斯兰教?

托茂人的源流说

一说,“托茂”是俄罗斯境内一个叫“托合乃”地名的变音。托茂家人的祖先原是生活在俄罗斯草原上,讲蒙古语的游牧民族。因不堪沙俄统治者的暴虐,他们族中的一部分人从俄罗斯的托合乃迁徙到了中国青海;一说中亚细亚人、波斯人、色目人与蒙古族通婚,蒙古军西征时先后攻取了葱岭以西、黑河以东广大地区。那里的许多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及其他色目人随蒙古军迁徙东来。他们当中,有军士、工匠、商人和传教士,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这些人皆未携带家眷,这就使他们势必与蒙古族通婚。这样,他们既保留了原来的习俗和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同时也吸收了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经逐渐发展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托茂人。

众说纷纭的托茂之意

“托茂”均为“土麻”、“秃满”、“秃马”的汉文不同异译。他们原为蒙古草原突厥语部落。1206年,成吉思汗在哈拉和林组建他庞大的“大蒙古帝国”之后,这支突厥语部落由斡亦刺(即瓦刺)部首领所降服,秃马女首领即嫁给斡亦刺部首领。合并之后还是由斡亦刺首领统领,成为初期卫拉特联盟成员之一,游牧于中国西北部草原。至于托茂之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一自称说:“托茂”是族称,“茂”指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之人,所以有“托茂才子”之说,是英勇无比的意思。其二译音说:“托茂”是藏语“托日木”的转音,意为流散人员;又说是藏语“脱思麻”的另一译法。其三地名说:“托茂”是地名。由于青海蒙古族29旗—般都有俗称。所以,“托茂公”以此蒙旗所在地而得名。其四部落说:“托茂”是部落之名,故据所在部落“托茂公”而称其为“托茂人”。

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性

提起托茂人,人们总认为他们均信仰伊斯兰教,其实不然。我们已经知道原托茂公的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后来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或其他色目人)到了此地,所以就有回族托茂和蒙古族托茂的说法。

现居祁连县的托茂人皆信仰伊斯兰教。饮食方面既保留了蒙古族的炒面、酥油、曲拉、奶皮和肉食,又吸收(或继承)了回族的揪面片、面条、油炸食品、包子、饺子及冰糖盖碗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托茂人说蒙古语,住蒙古包和黑牛毛帐房。冬季习惯穿较宽大的长袖皮袄,用色彩鲜艳的长布(绸、缎)带束腰,戴狐皮帽,穿长筒马靴;夏秋则着长短袍,男多戴黑白色圆顶或呢礼帽,女子多梳小辫,辫套上缀有各种珊瑚、玛瑙、翡翠等装饰品,成年女子还戴盖头,一看这种奇特的服饰便知是托茂妇女。如今,语言上以汉语为主,大多老年人喜欢说蒙古语或他们自己才能交流的“方言”。除长相与众不同外,不经人介绍或自己说,基本看不出他们是托茂人还是回族。服饰已从传统的式样、制作方式逐步向新颖、美观、实用发展,老年人中还保留有头戴盖头或圆白帽、身穿蒙古族服饰的传统。

猜你喜欢
蒙古语藏语伊斯兰教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汉藏语及其音乐
土默特地方蒙古语地名再探
论蒙古语中反映心理逆境倾向的某些字的含义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俄语词“Sherti”在蒙古语中的变义(蒙古文)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