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办学校的取与舍

2019-06-26 19:15李伦娥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办学中学学校

李伦娥

民办学校最重要的是升学?是盈利?当情怀和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如何取舍?长沙市明达中学以自己的办学实践作出了回答。

办学人的取与舍:教育当为民族计

“明达”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才11年办学历史。

11岁初出茅庐的“少年”,志向可不小:成为国内顶级的品牌校。这是办学人曹建新和他团队的终极梦想。

农家孩子曹建新没想到自己会辞职办学。大学毕业后他好不容易有了铁饭碗,曾是最年轻的中学团委书记,优秀的地理教师,明德中学派到海南儋州一中的副校长。后来受明德中学委派,到明达中学的前身达材中学任副校长、校长,把这所学校办成了湖南规模最大、成绩最优的复读学校。

“达材”是明德中学在那个“名校办民校”特殊年代的产物———校中校。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个“民校”要与原来的“名校”彻底脱钩,曹建新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办一所“不一样的民办学校”“不急功近利的学校”,就必须辞去公职。

说实话曹建新很是犹豫。2008年他第一次辞去公职是为了进入省城,2010年好不容易通过考试入了编,又要辞职。“名校的中层干部,年轻的地理名师,衣食无忧,何必来吃这份苦?”亲友们都劝阻。“就想按自己的理想办一所全新的学校。”曹建新反复思量,最后下定了决心。

曹建新的理想是什么?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成才,而这个成才,绝对不仅仅是考上大学,更要身心健康,师生积极阳光、向上向善。用党总支书记吴莉的话概括就是,为所有的孩子铺就一条多元的金光大道。“达济苍生,教育当为民族计;材行天下,读书岂只稻粱谋。”曹建新用学校曾经的这副对联来说明自己的办学思想。他说,“明达”发轫于“明德”,著名教育家、明德创始人胡元倓曾对黄兴说,“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之人也”。“胡老先生所说的‘磨血,就是一生不为身谋,一生不为官,一生不顾面子,一生不顾身体,倾心育人,育强大民族之人,育建设祖国之人。”

曹建新的理想不孤独。

年级主任黄向阳夫妇、生物老师章立武夫妇,还有曾是宁乡某公办校校长的谭韵政等30多名老师,纷纷辞去公职来校。外省的老师们,有的还是名师,也纷纷加盟。“其实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大家像是一群拼命三郎。”谭韵政说起当时的情形,很是感慨,“主要是都对教育有感情,有想法,都想干一点事。”

2008年8月,51名老师开启了“明达”的创业之路,逐梦之路。

为了节省人事开支,确保一线教学,学校领导都是“身兼数职”,经常是班主任、辅导员、后勤服务员、接线员乃至保安员“一肩挑”。如副校长曹建新兼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地理老师,招生季节还要去外地学校联系招生事宜;也没有上下班时间和节假日的概念,除了有事外出,都在学校坚守。因为无数日子的早出晚归,学校门卫都称他们为“一群疯子”!黄向阳告诉记者,当时他一周有24节课,还当班主任、学校的教导主任。“那时候大家铆着一股劲,哪里分什么白天晚上,巴不得24小时陪着学生。”政治老师陈亦俊回忆起当年的打拼,流露出怀念的神情,但是他说,“再怎么累也是不要紧的,毕竟‘我瘦而肥天下是我们的追求。”

“这是个干事的好地方。”多年后才加入这个团队的高中历史老师汪国富说。汪国富来自安徽黄山一中,是安徽的高三历史学科把关人、高考命题老师,他说,“明达”校风好,活动多,讲座多,“有点大学气质”,在这工作非常开心。因此他在并不年轻的50岁,辞职加入“明达”。

办学理念的取与舍: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作为一所以办复读班起家的民办学校,升学率理当是学校最大的追求。但明达中学不是。“明达”的理念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刚到“明达”的学生,几乎每一个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要么是高考失意的复读生,要么是“省示范”的落榜者。“中考、高考的失利是一个坎,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重拾信心,迈过这个坎。”每年的新生入学,曹建新都这样跟家长们说。为此,学校摸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们‘明达孩子”的教育模式,包括入学教育、拓展训练、联生导师、周考磨练、月考制度、培优扶弱、成长记录、徒步毅行、百日冲刺、毕业回访、社会实践等,环环相扣。

他们从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始,强调学生的自理和自立。学生要先学会打理好个人的生活,再来学会更好地学习和面对中考、高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担。“眼中见不到垃圾,心中就存不下恶念”,班主任李纪宗说,他自己就是通过“明达”复读才考上大学的,当年班主任曹建新的这句话让他牢记在心,正是因为受益于“明达”的办学理念,大学毕业他才又考回母校任教。“变了个人。”学生小彭的家长说,儿子自从进入“明达”,连坐姿、站姿都大变了。“坚持自己洗衣服,整理物品,坚持每天默写30个英语单词,很少间断,一直至今,自觉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学生小唐的媽妈专门给班主任发来短信。

其次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初一和高一新生,甚至包括复读生,进校的第一件事,是进行特长展示,同时进行分班摸底,分层分类编班。愿意凭纯文化成绩参加高考的,编入文化班;有艺术特长的,各自选择到美术、音乐、体育班;文化基础不太好的,到创新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新班,到创新班的孩子基础都不太好,因此学校给他们设置了特别的课程,并通过生涯规划的引领、各种平台的搭建、多种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天天有存在感、经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挖掘其潜能,使他们爱上学习,并根据自己的潜能、特点选修一到两门兴趣课程,或是通过强化英语,走国外通道。正是这样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明达”的孩子各个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高一年级组组长张家武介绍,比如他所在的英语教研组,4个老师教同一个年级,但因为学生基础不一,层次不一,所以教法完全不一样。学生小田的妈妈也告诉记者,儿子念初三时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参加任何学校活动,门门功课亮红灯。“进入1805创新班以后,在班主任戴兴云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之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课后积极找老师求教,月假休息还积极参加学校广播台、电视台选拔,认真准备年级演讲比赛。”她说,看到儿子在一点点改变,打心眼里高兴。

三是引进项目办特色。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学校与航空学院、民航公司联合开设了“蓝天班”———湖南省首个民航飞行员班,采用中学、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有军人气质的优秀民航员,“蓝天班”刚面世就极受欢迎,已招收60多名学生。还有体育生和体育爱好者,学校与湘涛足球俱乐部、湖南省田管中心共建青训基地,学校负责文化课程,合作方派驻专业教练到学校训练。足球队、田径队、女子篮球队、攀岩队初具规模。在长沙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中,该校获初中组第一名,高中组第四名。

办学投入的取与舍:读书岂只稻粱谋

2019年4月13日,10多辆大巴载着600多名学生,浩浩荡荡开往雷锋纪念馆。“大气。哪所学校的学生?”旁边的居民们议论。“长沙市明达中学的初中生。”孩子们自豪地回答。

这样大规模的活动,“明达”很多。

2018年12月,“蓝天班”49名学生,到位于四川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参观学习,往返5天,食宿、交通等费用全由学校负担;寒暑假社会实践,动辄上千人,每年至少四五万元,学校全包;“老师,我们想搞点拍摄。”学生只想买几台相机,结果得到了一个设施齐全的校园电视台,学校为此投入30多万元……

在学校,还有各种大咖讲座、各路名师受聘、各类专家上门,就在记者采访时,电子科技大学李滚教授的“美丽航天科技浅谈”、长沙政法频道主持人李丹、吴奕锋的“语言艺术”讲座,在学校先后举行。“有点大学的感觉”,到学校来谈合作的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副校长理查德·卡特博士感慨。

记者也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民办校不是要计较投入和产出吗?“你都不算算账,学校不缺钱啊?”记者跟曹校长开玩笑。“经费极缺呢。”曹建新扳起指头跟记者算账。

当年达材中学由公办民助改为纯民办的时候,许多投资商想介入,但曹建新坚持“教育人办教育”,所以办学经费几乎全是老师自筹。“都是些只拿薪水的老师,怎么就把学校做这么大了?”曹建新领着记者参观坐落在长沙市郊的崭新校园,讲述着自己的办学故事,说自己都没想到“能走这么远”。“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总投入达3.5亿元呢。”他说,2019年秋,小学部又开始招生了。

“再缺钱,对教学的投入,花在师生们身上的钱,我一分不少。”曹建新说。座谈会上老师们告诉记者,教师培训甚至比有的公办学校更多:2015年下半年,全校80名老师到北师大进行为期一周的轮训;2018年开始新高考的第二轮轮训,所有的行政干部、学科组长共计40多人,到浙江和上海学习;为解决孩子们的心理疙瘩,拨专款30多万建起了“心流工作坊”,2018年就派出三批次100多人外出培训;今年又投入150多万建起了生源教室、生源长廊;名师来校讲课交流、问诊把脉更是频繁,每年至少十几次。

“对我们老师那是没得说。”青年老师谭振华直言有“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不仅仅是收入,学校还有各种关怀和细小的体贴举措。学校除了为所有老师购买“五险一金”,还专门拿出100万元建立了学校的“大病医保”,硕士毕业才工作两年的陈老师,胆囊疾病医药费花了20000多元,因为学校建立的这个“大病医保”报销了8000多元,加上医疗保险,所以整个住院她自己只花了两三千元;为工作6年以上的老师及其配偶和子女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请全校所有老师的父母(或岳父母)共158人金秋游北京。“每人一间40平方米带卫浴的公寓房,连晒衣绳都装好了。”汪国富老师说,正是这些暖心细节,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

每次活动,钱哗啦啦地撒出去,动辄几十万元,不是沒有人反对。“欠银行那么多呢。”有人提醒。“当年那么多老板要投资,我为什么不同意?就是希望咱们教育人能自己来办教育,办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育。”曹建新一次次地坚持。他说,我们辞职办教育,绝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的教育梦。我们在教育与效益之间,要做合理的取与舍。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办学理念,11年来,明达中学发展飞速,从借居他处到拥有自己的崭新校园,从400多名复读生到如今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5600多人,教学质量稳居全市乃至全省民办校前列,11年里14000多名学生考入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亲眼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亲眼看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一点一滴变为现实,曹建新和他的同伴们,觉得自己很富有,心里很甜。

猜你喜欢
办学中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