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方言古语词考释

2019-06-27 09:39豁娟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排场官话信阳

豁娟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处中西部人口密集区的中间位置。明末,李自成攻陷光州(今潢川县)并屠城,皇帝让江西等地百姓填城,故信阳地区现居民大多为江西南昌、九江人及闽、粤、赣交界处的客家人后裔。清朝初年,信阳主体方言是赣语,又因与湖北和安徽接壤,是江淮河汉的要地,故形成以中原官话为主,兼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方言。在学术上信阳方言被统一划归为中原官话信埠片,但事实上信阳话受安徽方言影响非常大,所以有人认为“信阳话为中原官话信埠片”的观点明显牵强附会,并认为信阳地区属于江淮官话向西南官话的过渡区。信阳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音系特点表现为:一、古晓、匣母合口字并入非组。二、保留古代疑母字。三、泥、来二母相混,为自由变读。四、古精组与知系字相混。五、古曾、梗二摄舒声与深、臻两摄相混。六、开口呼韵母常在信阳话中失掉借音u。和江淮官话不同,咸山摄没有三分,和西南官话差异在声调上。故信阳方言有别于其他方言词汇,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孙常叙的《汉语词汇》(重排本)从语素出发指出古汉语词有两条标准:一是只能作词素不能独立成词的词是古汉语词,二是现代汉语中“变义造词词义返古时是古汉语词”[1]。刘树新《词目的确定和词汇的范围》将古语词定义为在现代书面语里沿用下来的部分用于口语的词语[2]。后又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补充为“古语词还包含一些古代白话著作或白话作品里出现过而后来一直用在白话文书面语中的单位”[3]。李荣《语文论衡》认为“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历代语言中一般都保存了许多古代的成分。有些古语或古语词并不是普遍使用的,仅限于某些方言,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讲某方言保留有古语”[4]。

综合以上观点,“方言古语词”的范围指见于古代文献和方言口语而在普通话中已基本不用或意义发生变化的词语。故文章以信阳方言为研究和发掘对象,将信阳方言古语词界定为见于古代文献资料(民国及民国以前),在信阳方言口语中使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意义有所变化或不再使用的词语。本文所谓的“信阳方言”是指信阳市范围内的方言,音系代表点是信阳市平桥区。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所考信阳方言本字,或同时见于其它方言。经粗略调查,王焕玲[5]、石瑛[6]对南阳、周口等古语词进行考释,目前未有学者对信阳方言古语词进行考释。本文所选释词语,尽量排除相近方言中已考释的内容,引工具书或古文献中材料为证并说明在今信阳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章所考释的古语词,均先列出词语,标明在音系代表点信阳市平桥区的读音和意义,同时引工具书和古文献为例加以佐证。

1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未收此字,今普通话已不用,但在信阳方言中还在使用,除用力挣扎外,也形容一个人爱折腾、瞎闹。如:你在~命啥子,成天就知道瞎胡搞|别~命啦,没得用滴,还是老老实实儿的呆着吧。

2 大

大,信阳方言读为[da35]。(名)爸爸。《大字典》第562页第1卷18字四声“da”下共14个义项,其义项10为父亲,义项11为伯父或叔父。均标注了<方>。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父曰爹,又曰别,又曰大。”蒋光慈《弟兄夜话》:“俺大让俺来上海看看你。你这些年都没有回去,俺大想的什么似的。”杜鹏程《延安人》二:“我大我妈都在这里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去年年底,我大因还不起阎王债,眼看日子没过头,上吊死了。”欧阳山《高干大》第九章:“他的二大罗生旺,就是现今的乡长。”

《现汉》238页“大2”下有2个义项,①父亲②伯父或叔父,标注了<方>。如:俺~让我来看看你|三~是劳动模范。

今信阳方言仍沿用此用法,称自己的爸爸为“大”,按排行称爸爸的兄弟为二大、三大。如:大,晌午了,快回家吃饭|三大,我大让我跟你说明天你们一起去李四家要账。

3 敦

敦,信阳方言读为[den35]。(动)使劲地把东西放下。《大字典》第1752页第3卷19字“蹲”音下共14个义项,其义项11为“使劲地把东西放下”。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自埋怨,自失笑,自解叹,自敦搠。”凌景埏校注:“敦,把东西使劲地放下。”

《现汉》中“敦”无此义,普通话也已不说,但在信阳方言中仍在使用,使劲地把东西放下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把袋子里的小麦~一~,还能再装点儿。目的是使袋子多装点小麦。

4 炕

炕,信阳方言读为[kang51](动)烙;烤。。《说文·火部》:“炕,乾也。”段玉裁注:“谓以火干之也。”《玉篇·火部》:“炕,炙也。”《集韵·唐韵》:“炕,灼也。”《广韵·释诂二》:“炕,曝也。”《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毛传:“炕火曰炙。”唐孔颖达疏:“炕,举也。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张志名《死不着》:“二亩租地的棒子没见黄,劈回家来锅底上炕。”

《现汉》728页动词“烤”义标注了<方>。如:白薯还在炉子边上~着呢。

今信阳方言口语中仍保留着“烤”“烙”义。如:今儿晌午我们不做饭了,~馍吃吧。|今个太阳真大,~死人哩。

5

普通话中此字已消失,但其“跨”义还保留在信阳方言口语中。如:这个小河沟你能~过去不呀。

6 摊

摊,信阳方言读为[tan55]。(动)躺;四肢自然地伸展仰卧。“摊”在《汉语大词典》第6卷主要有9个义项:①平铺;展布。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于席上摊而曝干。”②分担;分派。唐张九龄《处分十道朝集使敕》:“况在丰年,不能召缉,遂使户多虚挂,人苦均摊。”③碰到;遇到。(多指不如意的事情。)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二场:“就可惜年轻轻无依无靠,摊了个恶婆婆净折磨她。”④把柔软或糊状食物铺成片状进行煎烤。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各家用黍麵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麺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⑤设在路旁的简易售货处。明陈世彭《<元故宫遗录>跋》:“予于万历三十六年间,得于吴门书摊上。”⑥古代博戏名。⑦弛缓。⑧通“滩”。⑨量词。

《现汉》1260页“摊”保留以上①②③④⑤⑨六个义项,并增添“摊子”义。但《大词典》和《现汉》都未收录“摊”的“躺”“四肢自然地伸展仰卧”义。而此义在一些古文献资料中可见。如清佚名《婆罗岸全传》:“此昏昏迷迷,不时的出语秽亵,渐渐的形体消瘦,只剩得一把骨头,摊在床上。”晴初刊本《十二笑》:“谁知女子一笑,花中垣一发魂了,呆呆酥摊在椅上,再不起身。”1983年第五期《收获》:“他取出短烟杆,抽燃一支叶子烟卷,摊在一把破藤椅上。”

信阳方言中除了《现汉》中“摊”的所有义项外还有“躺”“四肢自然地伸展仰卧”义。如:我现在啥也不想搞,只想摊在床上一动不动。

7 搲

搲,信阳方言读为[wa214]。(动)舀;盛。信阳方言将舀(盛)水,舀(盛)饭,舀(盛)东西等称为搲水,搲饭,搲东西。中间还可插入修饰成分,如数量词搲一点儿水、搲少量饭。

在《汉语大字典》第4卷第7字中“搲”依声调释义有三。读上声时有舀义。元佚名《陈州粜米》第一折:“父亲,他那边又搲了些米去了。”又《中华字海》356页中“搲”(瓦音)义项二为“舀”,标注了<方>。用瓢搲水|用碗在坛里搲米。清蒲松龄《日用杂字·饮食》:“大瓢搲来酵子发,下手先叉二百拳。”

今天,信阳方言口语还沿用“搲”的“舀”义,如:菜都快干死了,快搲点水饮一饮。

8 奓

奓,信阳方言读为[zha51]。(形)上窄下宽;上小下大。《玉篇·大部》:“~,下大也。”《广韵·麻韵》:“~,张也。”明陆荣《菽园日记》:“马尾裙始于朝鲜国,流入京师……大抵服者下体虚奓,取美观耳。”这里指下面部分张开,较宽大。

《现代汉语词典》1632页“奓”做动词为“张开”,标注了<方>。如:这衣服下摆太~了。

信阳方言口语中仍沿用此义。形容一件衣服上小下大并张开时为“奓奓的”,此外还可用来形容人,如说一个人比较精明叫“精奓”,一个人不老实叫“舞奓”。

9

此字在普通话中已不用,但在信阳方言口语中还保留着“塞”义。如:鼻子不透气,~住了。此为“阻塞”义;下水道~了个死,掏也掏不开|厕所~住了,需要找师父掏一掏。此为“堵塞”义;吃不下也要~进去(硬咽)|瓶口小~进去。此为“硬塞”义。除沿用“塞”义和用法外,还发展出三个意义和用法。①扭伤。打球把手~喽。|小孩儿从石头上跳下来~着脚了。②话语伤人,使对方无法说下去;突然忘了要说的话。他一句话就把我~倒了|今个上课老师问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却~住了,真丢人。③感到紧。鞋子小,穿着~脚儿。

10 答茬(岔)

答茬(岔),信阳方言读为[da35qia55]。(动)应声;接着别人的话说话。民国小说《雍正剑侠图》:“兄弟,你们哥儿俩别答茬儿,我老头子跟他们有账算!”《小五虎演义》:“南天狼话音刚落,就听对面有人答茬儿:‘呔!休说大话,某家来也!’南南王带马抬头一瞧,对面驰来一匹战马!”赵修身《“状元”迎亲》:“傻乎乎的赵金旦老是不答岔。”老舍《骆驼祥子》:“车口上的几辆车没人答岔。”他的话没头没脑,叫人没法答岔。《儿女英雄传》续:“他听了只抿着嘴,低着头喝酒,又不好答岔儿。”

在对话交谈中,信阳方言还普遍使用此词。但一般语气中饱含着不满的情况较多。如:你听不着吗?也不答茬儿|快答茬噻,一会儿人家就走啦。

11 见天

见天,信阳方言读为[jian51tian55]。(副)每天。《大词典》第14279页第10卷312释义为“每天”,标注了<方>。刘清《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一巴掌长、安不起嘴子的烟锅,在饥民里找人似的满村奔跑。”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二愣说:‘见天都来。有的人,还跑进家来问呢!’”《现汉》第636页释义为副词“每天”,标注了<口>。如:他见天早上出去散步。

信阳方言仍沿用此义。“见天”“每天”可同出现在口语中,且出现频率不相上下。如:见天每天都是这个鬼样子,咋喊他早点儿起床都不起|他见天每天都在学习,成绩不好才怪嘞。

12 坷垃(拉)

坷垃(拉),信阳方言读为[ke55la55]。(名)土块。《大词典》第2816页2卷1072释义为“土块”,标注了<方>。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八章:“是我一时不在意,一个小坷拉把我给绊倒啦。”孙来奎《五千一》:“我从小就生长在庄稼地,和坷拉干架三十来年,也不敢说有点老经验。”

《现汉》第730页释义为“土块”,标注了<方>。如:土坷拉|打坷拉。

今信阳方言还称土块为“坷垃”。如:你把菜园儿里的大坷垃头子捡一捡,赶明儿天晴了好种菜。

13 隔顿

隔顿,信阳方言读为[ge35den55]。(名)停顿(说话或读文章时因不连贯而突然出现的);心突然加速跳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一封信念到完,一直顺流水泻,从不作兴有一个隔顿。”

信阳方言中除“隔了一次”义外,还有表示“停顿”“因紧张而心里怦动”义。如:我们班同学王芳每次起来发言都打隔顿,老师们对她都非常失望|晌午睡阔睡的时候,心里猛一隔顿,我就知道事儿不妙。

14 排场

排场,信阳方言读为[pai35cang55]。(形)漂亮;体面;有气派。元【越调】《斗鹌鹑·风情连夜银》:“无嫌,大排场俺占,乔风月咱兼,闲是非人口店。”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下:“就这几年里头,弥补以前的亏空,添置些排场衣服,还要外面应酬,面子上看得是极阔。”民国《武宗逸史》:“此番打出了皇帝的招牌,随从如云,排场不凡。”民国《清朝秘史》:“明年二月,德宗大婚,慈禧后举行归政典礼,雍容肃穆,那个排场,那个热闹,说出来人也吓得煞。”李准《白杨树》:“守贵老头却在想着要真是两个牛套到一块,可真排场。”河南儿歌:“读诗书,念文章,红旗插到头门上,看看排场不排场。”胡尚如《一个佃户的自述》:“麦子长得膝盖高,青堂堂的老排场,谁见了也说长得好。”

“排场”一词,出现时代较晚,但信阳方言一直沿用且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既可指人也可指事物。如:①你瞧,这小孩子长得多排场。意思是“这小孩儿长得真漂亮”。②老李那人做事儿特别排场,真让人得劲儿。意思是“老李做事儿漂亮,让人舒服”。除“漂亮”外,还可指“体面”“有气派”。如:有钱人家的结婚就是不一样,多有排场。

15 头前

头前,信阳方言读为[tou35qian35]。(副)以前;前面。《大词典》第17104页第12卷303下共有3个义项。①前头,空间或位置靠前的部分。杨朔《雪花飘在满洲》:“日本宪兵走在头前,眼睛仿佛两道电光,四下搜寻着。”②先于别人。王子硕《评工会上》:“桂权哭哭啼啼,鼻涕眼泪地答应着,头前走了,踉踉跄跄的。”③以前。

《现汉》第1312页共有2个义项,且标注了<方>。①前面:他在头前引路。②以前:头前这个地方还是很荒凉的。

今信阳方言仍保留《大词典》中的3个义项,但“以前”义更为常用。如:头前儿我早就跟他说了,他不听,现在事情搞成这样,也赖不着别个。

16 饮水

饮水,信阳方言读为[yin51sei214]。(动)给牲口喝水;给花木菜蔬浇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店一连也有十几间门面……门前搭着一路罩棚,棚下摆着走桌条凳,棚口边安着饮水马槽。”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中之上:“浇花木菜蓏曰饮水。”《民权素诗话》友云:“作诗造句贵曲,曲则意多耐人寻味。如‘有马在江边饮水’,直言之无足异也。”《快心编传奇二集》:“牙将道:‘果是贼军炎渴,放马渡口饮水。’便献上地图。柳俊看了大喜,忙到李绩处说知。”《西游记》:“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

信阳方言保留了“饮水”的“喝水”“给牲口喝水”“给花木菜蔬浇水”义。但需注意口语中用“饮水”较“喝水”常见。如:夏天干燥,多饮水对身体好|牛犁了大半晚上的田,别忘了给它饮点水|你看这些花花草草都干成啥样了,还不拿个水壶给饮饮水。

17 半吊子

半吊子,信阳方言读为[ban51diao51zi]。(名)智商有缺陷;办事不利索。《靖江宝卷》:“老半吊子也弄条板凳一坐,手里抓格材块刺,‘儿啊,要快,要快,要猛,像能呢,像能呢!’”又《靖江宝卷》:“我干大年纪也去做这个半吊子事情,叫我家柳树春女婿去打擂台,假使有个三长两短挨打杀得,格我回头不叫你们骂杀得。”《林公案》:“究竟哪个半吊子弄出这种惊天动地的案子呢?他才将始末见告,却并非绿林中人干下的,此案难办,也就在此一点。”《狭义英雄传》:“曹仁辅却是生成的体格宜于习武,那些半吊子教师能有多少本领,因图得曹仁辅的欢心,不能不各尽所长,争先恐后的传给曹仁辅。”《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可以告禀县官毛有光拿此主见摆定,所以只作假痴假呆做半吊子架形。”

信阳方言在表述一个人不太聪明、办事不利索或傻时常称“半吊子”。如:你不知道啊,老李家的小孩儿是个半吊子|他就像个半吊子一样,办啥事儿都不中,下次把活儿交给别个搞。

猜你喜欢
排场官话信阳
《粤剧传统排场研究》评介
粤剧表演排场的数量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家风”等十一则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排场戏与邕剧的教育传承
信阳诗群
赤子心 信阳情
信阳茶魂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