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跨媒体融合研究

2019-06-27 19:14覃爱媚
科技传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报

覃爱媚

摘 要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研究的热点,高校媒体同样面临媒体融合的课题,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在新形势下,校报与其他校园媒体跨媒体融合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校报跨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及校报跨媒体融合的主要着力点和方向,分别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以及平台融合、内容整合、队伍整合几方面分析了校报跨媒体融合的具体策略,为高校校报跨媒体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校报;跨媒体融合;整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066-02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校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借鉴社会媒体,尤其是人民日报等主流官方媒体的经验,实现媒体融合,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笔者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结合媒体融合的探索和思考,分析和探讨高校校报跨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

1 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与突破

1.1 校报自身传播的局限性

校报作为一种纸质媒体,有着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和传播的局限性。其存在出版周期长,出版工序复杂,时效性低,版面有限,信息量小,交互性差的特点,导致受众不断减少,传阅率低。高校校报的出版周期一般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报纸上刊登的大部分新闻在学校的网站、新媒体平台都已经发布了,此时,校报发挥的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第一时间传递最新鲜的校园资讯,而是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和作为资料存档,发挥历史文献的功能。校报复杂的出版工序,使得校报的编辑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排设计版面、校对文字等,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有的高校则会加长出版周期,降低出版的频率,减少版面,或者直接停刊。学校校报一般采用宿舍、教室发放或自助取阅的方式发行,由于在校的年輕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校报的主动传阅率较低,作为一种校内刊物,在年轻学生群体中,影响力比较有限。校报的这些传播的局限性导致了其生存空间不断被新媒体挤压,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1.2 校报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面临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困境。内部的困境主要来自于经费来源紧张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校报属于学校的内部刊物,印刷出版的全部费用一般都来自于学校党委宣传部的专门经费,但是由于物价不断上涨,纸张费用和印刷费用也水涨船高,部门经费来源紧张,直接影响校报的正常出版,因此会出现减少印刷份数、减少印刷期数甚至停刊等情况的发生。加之,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校报的校内影响力降低,如果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在人员和经费安排上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那么校报将有可能面临停刊的境地。外部的困境主要来自于校内媒介生态的变化和受众的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阅读纸质媒体的兴趣降低。就校园媒介的生态来看,学校微博、微信、头条号、抖音等新兴媒体抢占吸引了大部分的校园读者,尤其是年轻的“95后”大学生群体,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纸质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下降,阅读率较低,网络新兴媒体对纸媒的冲击可见一斑。

1.3 跨媒体融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校报的传播有着其局限性,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困境,决定了校报跨媒体融合的必要性,跨媒体融合是校报突破当前困境的唯一方法,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环境下,校报要积极拥抱新时代,谋求媒体融合的发展之道,利用网络弥补自身的传播局限性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实现校报内容的最大化传播,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 跨媒体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与其他校园媒体相比,校报作为一种校内的纸质刊物有着其优势所在,校报精彩的专题策划、深度报道、精美的版面设计,以及校报作为历史文献资料的功能都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校报跨媒体融合则可以让校报“重获新生”,重新焕发生机。

2.1 加强顶层设计,整体统筹

校报跨媒体融合涉及到与多种校园媒体平台和内容的整合,涉及到不同媒体的运营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还需要不同的学生队伍之间的紧密合作,为了能真正实现校园媒体的融合,必须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整体统筹规划。首先是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全体的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媒体融合的思维,要达成媒体融合的统一思想,不同的学生宣传队伍也要形成媒体融合的一致共识。其次是要制定媒体融合发展的相关要求,形成一定的制度规范,为多种校园媒体间的融合指明方向和提供行动指南,推动校园媒体融合的进程。

2.2 校报跨媒体融合的措施

一是平台融合,实现信息整合传播。校报的跨媒体融合主要是与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进行融合。

报网融合:向网络平台延伸。在校报经费有限、发行量有限、传阅率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校报的纸质发行量,加强校报的电子化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电子校报内容的最大化传播。例如在学校新闻网上开辟专栏展示电子校报;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校报专栏,方便师生掌上阅读;在校园里的公共场所利用落地式发布机,提供自助阅览服务,用电子校报取代纸质校报,用落地式发布机取代传统阅报栏,更加美观便捷的同时也使得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读报节目:与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通过遴选校报刊登对的精美文章、或者新闻报道集锦制作成有声读报节目和视频读报节目,在校园广播台播放,在网络电台播出,将有声节目的音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园QQ公众号上单独推出,或是通过插入推文正文的形式推出,实现多个平台推送。制作视频读报节目,在校园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上播出,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微视频,充分利用校报的优质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多次传播,使得报纸和与广播、电视媒体平台深度融合。

網络微传播:与新媒体紧密融合。除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学校官方微博、QQ公众号、官方抖音、头条号等媒体对校报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传播之外,校报还可以通过开辟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有效发声,有效传播。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报开通了“桂电校报君”官方认证QQ空间,在QQ空间发布最新的新闻报道,打造“桂电深夜英语”“早安桂电”等栏目,开设大学校园相关话题讨论,大大增强了校报信息的有效传播,新媒体时效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弥补了校报纸质媒体传播的不足。

二是内容整合,实现内容资源互补。不同的媒体形态在传播上各有优势和特长。校报与其他媒体的内容可以实现共享互补,校报可以根据网络媒体的最新热点,追踪和深入挖掘网络热点,做深度报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媒体传播短平快,不够深入的特点。校报制作的精美的选题和深度报道,同样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官网进行展示,实现内容上的融合。

三是队伍整合,打通媒体融合的渠道。媒体融合涉及到多种媒体,多个学生团队,将不同的学生团队,如校报、广播站、微信运营团队等团队整合成一个大的学生宣传队伍,有利于人员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打通媒体融合的渠道。同时通过实行定期选题讨论例会制度,通过选题例会不同媒体的运营人员聚在一起讨论选题,围绕同一选题策划,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不同形式的报道,相互借力,不同媒体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方案,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人员的合理安排,形成报道的合力,以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3 结论

媒体融合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课题研究,校报跨媒体融合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跨媒体融合首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媒体融合对校报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具备媒体融合的思维,在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媒体融合工作,完善校园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全媒体时代校报跨媒体融合主要从三个着力点发力,一是通过平台的融合,实现信息整合传播;二是通过内容的整合,实现内容资源互补;三是通过队伍的整合,打通媒体融合的渠道。实现校报与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全媒体融合,提升校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李睿晗.新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研究——以高校校报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1-83.

[3]吴雅兰.高校校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报》为例[J].荆楚学刊,2017(4):85-89.

[4]林莹,王魏红,王韦燃.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发展的全新模式探索——跨媒体融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13-15.

[5]杨圣琼.媒体融合发展的六个着力点[J].新闻战线,2017(6X):7-9.

猜你喜欢
校报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基于协同理论的新时代高校校报发展路径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20年的校报情缘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探究当前高校校报发展之路
高校校报在媒体融合中的功能与传播效果
新媒体语境下以受众为本提升高校校报传播效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传播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