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考,一场离死亡最近的考试

2019-06-30 23:24小新同学
意林绘阅读 2019年6期
关键词:名校竞争印度

小新同学

阅读分享:高考,是牵动国人千家万户神经的大事,不少出生在偏僻落后地区的贫困学子,经过努力拼搏,从这一通道步入城市,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五彩斑斓,进而从社会底层进入中上阶层,改变自己终身的命运,因而每年高考,都呈现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观景象。在我们的邻国,人口居世界第二的印度,高考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特约教师: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叶绍继)

每年的三四月,印度學子的“高考预备考”正在进行时。一届又一届数百万的考生相信,这是他们成为“人生赢家”的第一步,也是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的一步。

1.印度版的成功人生,就是成为一名工程师或医生

和中国的“6+3+3”的学制不同,在进入高等教育之前,印度学生经历的是“5+5+2”的另一种组合。即读5年小学、5年中学和2年预科。

其间,有两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一次是十年级的毕业会考,这时候,学生要在理科、商科或文科中选择之后就读的方向。另一次是十二年级的毕业考试,即之前所说的预备考。通过者才有资格继续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在印度,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大学入学统一考试,不同的大学会自行组织测试。

也就是说,十五六岁的时候,你必须决定好自己未来的人生路径。并且在两年后的那场选拔赛中,也必须力争脱颖而出。至此,才算是为自己踏进名校做好了最基本的准备工作。

但事实上,在密不透风的应试模式和无比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些学生很难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做取舍。大多数人是迷茫的,迷茫地认为工程和医药——国内最热门、最被认为有前途的学科,就是自己的方向。最热门,必然是争得最头破血流的那个。

2.科塔,梦想之地和死亡之城

补习、加班加点地补习,是印度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奉为圭臬的成才路径。位于印度北部的城市科塔,是全国最有名的补习之都。

十几岁的考生被送到密密麻麻塞了一两百人的教室,每天灌以14~16小时不等的高强度课程,其间穿插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根据最直观的分数排名,学生会被分到不同批次的班级。稍有退步,你就会被换到更低一层次的班级,循环往复、优胜劣汰,直至考试结束。

那些也许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的孩子,丝毫不敢松懈。他们背负着一个家庭的付出——每年人均十多万卢比的学费、食宿费,更寄托着那个家庭的未来——考上名校,过富裕的生活。

现在的科塔,还有另一个名字——死亡之城。

自2013年以来,根据当地政府的统计,共有77名来科塔补习的学生在备考期间自杀。成绩不理想、退步、孤独……任何一个小小的火星,都可能引燃高压下的崩溃。

3.“不努力,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1970—2017年的数据,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1年前一直高于中国。其高等教育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称得上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名列前茅者。

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跻身成为名列前茅的院校中的凤毛麟角,注定只是少数人能实现的完满结局。

与其风生水起的最顶端高等教育相对的,是它残破不堪的基础教育。

大部分人,尽管深知阶层差异森严,还是选择在残酷的竞争中,努力让自己存活下来,并且下定决心,不计一切代价地往前,更往前一些。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在CGTN的一期关于科塔补习的节目中,当记者问起街头一名女学生,如何看待同龄人因不堪竞争重压而自杀时,女学生显得有些激动,却也特别笃定: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在社会上也不想拼尽全力,用自杀来逃避,你还能做什么呢?”

洛奇狮摘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

猜你喜欢
名校竞争印度
名校介绍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