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成长舒适区:校长自我管理的实践反思

2019-06-30 23:25王岚
中小学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领航曲线校长

王岚

校长能否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位新校长来说,如何寻找到自我管理的切入点更是非常关键。笔者认为,基于“走出成长舒适区”的思考可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2017年7月,我从一所学校的副校长调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小学担任校长。面对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育局的巨大期待,面对学校师资与生源、硬件与软件的薄弱基础,我陷入了久久的思考与深深的焦虑。于是,我从新校长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开始,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管理中学习管理。走近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儿童,尝试机构重组、课程重构、课堂重塑、德育重建,逐步改变学校、改变气象、改变口碑。如今,已从焦虑中走出来的我,再一次思考“校长的自我管理”这一问题,希望能够从基于实践的反思中寻求到更恰切的答案。

2018年底,我申请参加了“新学校香山训练营”第三期活动,吸引我参加此次活动的重要原因,正是其“走出舒适区—校长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主题。对来源于心理学的这一概念—舒适区(Comfort Zone),我是这样理解的:舒适区并不是空间意义上让人觉得舒适的空间与区域,而是心理意义上让人觉得舒适的模式与方法。当你面对各种现实情境与问题,能够驾轻就熟地用自己熟悉的思维模式与行动方式去解决时,说明你正处于舒适区。用惯常的思维方式看待现有的环境,用熟悉的认知方式解决熟识的问题,对每个人而言,在心理意义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舒适感。

每个人的成长区域,都可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如果说人在舒适区是借助熟练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逐步学会新技能解决新的问题的人就处在学习区,而面对新的问题尚未找寻到相关新技能或暂时未学会新技能的人则处于恐慌区。走出成长的舒适区,首先要敢于从行为动作上“走出”,也即主观上敢于挑战、敢于跨越;其次要能够在行为结果上“走出”,也即能力上有所提升、实现突破。从这两个维度思考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人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舒适区”出发,行进到“不舒适区”,并通过努力把“不舒适区”转变为“新的舒适区”,再从“新的舒适区”出发,挑战“新的不舒适区”……在此过程中,“舒适区”如水波般不断向外拓展、延伸、荡漾……

作为校长的我,要思考如何“走出成长的舒适区”,一定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与师生成长时时相接、与个人生命成长紧紧相连。因此,“走出成长的舒适区”,是个人的一小步,也会是组织的一大步。学校管理者要走出成长的舒适区,需要在学校管理的优化升级、师生成长的提升加速、个人成长的能力突围中寻求三者的同频共振。

其一,不断创生学校发展的N.0版。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有的文化、独特的基础。站在学校发展的关键节点,作为校长的我,不仅要关注学校发展的过去,还要明晰学校发展的现状,更要聚焦学校发展的未来。

每一个组织,如同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也有其发展、成长与变化的不同阶段。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变革,是促使组织这个生命体不断向好发展、向美生长的有效途径。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所说的“寻找第二曲线”,正是在对学校发展进行理性剖析的基础上,在现有发展曲线接近最高点而未达最高点之时,通过新的变革在高点处借助“第二曲线”实现学校发展曲线的再次攀升。

因此,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都需要精准预判学校发展曲线的关键节点,通过有效的改革持续触发学校发展曲线呈现不断向上延展之势。因此,我们通过与常州大学联合办学,开启了学校从“锦绣小学”迈向“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发展新篇章;通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论证、学校文化规划的制定、学校课程规划的拟定,形成了从“局部思考”迈向“系统思维”的发展新格局;通过学校章程的修订、学校组织机构的重设,打开了从“传统管理”迈向“现代治理”的发展新局面;通过“课程基地”“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品格提升工程”的方案设计与实践推进,寻找到从“经验立场”走向“研究磁场”的发展新样态……

其二,不断助力师生成长的螺旋线。

如果說在学校发展上,我们需要找寻“第二曲线”,在变革中走出成长的舒适区;那么在师生成长上,我们则需要寻找“共生基线”,在融合中创造成长的舒适区。

作为校长的我,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人。这里的人,既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人的集合,又是每一位个性不同、差异万千的具体的人。在“集合的人”与“具体的人”之间,我们需要关注共性,也尤为需要聚焦个性,实现“团队的聚合”与“差异的共生”。

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们追寻“各美其美”。每个人都要成长,但不是同样的成长;每个人都要发展,但不是同步的发展;每个人都要进步,但不是同质的进步。教师专业成长分为三大项目组—“振翅组”“展翼组”“领航组”。每个人都可以找寻到合适的物理位置与心理位置,不断认识自我、定义自我、刷新自我。从振翅到展翼,从展翼到领航,从校内领航到区内领航,甚或省际领航……每个人都可以定义成长发展螺旋线的类型与方式、角度与速度,但其中共通的一定是不断发展、不断向上、不断超越。

同样,在学生生命成长上,我们追寻“同乐不同样”。每个人都要成长,但不是同质的成长;每个人都要合格,但不是同等的规格;每个人都要快乐,但不是同化的快乐。让儿童在学习与生活的历程中,不断成为自己、成长自己。于是,就有了基于儿童需求的由普惠课程与特需课程组成的“和乐课程”,有了儿童参与设计与实施的“课程嘉年华”个性评价,有了儿童自主管理的由六大部门组成的“儿童自治委员会”,有了指向儿童必备品格的“小学里的大学:儿童品格发展新时空的实践研究”……在新的情境、新的课程、新的岗位、新的活动中,引领学生不断提升认知、丰富体验、升华情感。

其三,不断描绘自我拔节的成长圈。

我始终告诉自己:一位校长,首先是一位教师,其次才是一位校长。然而,刚刚进入校长行列的我,面对“既要做一名好教师,又要做一位好校长”的目标,面对学科专业发展与管理专业发展“两手都要强、两手都要硬”的期望,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专业地做校长与专业地做教师,好似跷跷板的两头,充满矛盾与压力。如何有效规避矛盾、实现双向互趋是我最初的困惑。然而,在接受校长这一重担跨出舒适区的那一刻,我已然行走在突破与迭代的路上。

2018年3月加入常州市名校长培养基地时,我以《心向未来:预约一树花开》为题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从基础解读、目标解析、策略剖析三个层面,提出了个人与团队的成长目标:努力成为有教育情怀、有管理主张、有专业思想、有实践建树的小学管理领军人才,努力把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办成有品位、有品质、有品牌的学校;并且将总目标具化为:教育情怀更有温度、管理主张更有厚度、专业思想更有高度、管理实践更有深度、研究辐射更有广度。

2019年1月,在名校长培养基地年度总结时,我以《书写生命成长新样态》为题,从“抬起头:眺望诗意远方;沉下心:积蓄前行力量;蹲下来:携手生命同行;站起来:聚焦优势领域;转过身:反思助力成长”五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思考。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改变心智模式、拓宽认知边界、优化行为方式,让我可以有滋有味做教师,也可以有声有色做校长。当我不再把专业地做校长与专业地做教师看作相互冲突的两端,就能从认知层面与实践层面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与互为促进。事实上,我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与行动中,不断描绘着双向拔节的成长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舒适区。或许你现在正处于舒适区,如果是这样,那么跨一步海阔天空;或许你现在正处于学习区或恐慌区,如果是这样,那么继续往前行走,你终会遇到更大的海、见到更美的天。坚持行走,就有风景,让我们一起在行走中,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美的未来!

猜你喜欢
领航曲线校长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 电脑制作活动获奖作品
梦想领航
超过150头领航鲸搁浅澳大利亚海滩已有一半死亡
领航鲸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