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探究

2019-07-01 06:23向君焱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方法论马克思

向君焱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坚持与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生产到消费的几大环节,突出解决重点问题,将五大发展理念中所体现的最突出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论进行提炼,创新发展突出表现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绿色发展突出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协调发展强调批判性方法,开放发展体现矛盾分析法,共享发展突出价值主体分析法。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论;五大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013-03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从宏观角度对“十三五”时期的整体发展提出要求,以马克思经济哲学引导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从理论深度整体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同时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应用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方法论从方法角度探究,五大发展理念是其内容与实践。

一、创新发展

(一)创新发展的内涵

创新发展理念是党对全国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总体要求,从国内发展看,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处在改革的深水区,迫切需要我们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探索新的、更具有潜力、更具长远性的发展方式。从国际环境而言,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声音,提出了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同时,国际竞争一刻也未停止,当今世界,唯有创新,唯有敢为人先,才能在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的视野中获胜。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发展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二)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

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经济哲学所讨论的重点不同,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应用也有较大不同,这里,主要讨论马克思经济哲学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理解。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马克思经济哲学中的具体,以实际的客观事物的具体为起点,但马克思更强调以具体为结果,这个具体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综合各种多样性而达到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中,就可以是我们所看到的复杂的经济现象。马克思经济哲学中以最简单的出发点即人的劳动为出发点上升为具体,任何具体都离不开人的劳动,都以劳动作为发展具体的起点。马克思经济哲学中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离不开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问题的思考,以人的劳动为出发点又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立场。

(三)创新发展理念中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论的体现

现阶段,我国缺乏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主张最大程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善于发现新的事物、挖掘事物,以“改变世界”为目的。马克思经济哲学抽象上升到具体以人的劳动为最简单的出发点,以人为出发点,强调从现实的问题中抽象出哲理,又把这种抽象上升为具体实践。创新发展正是在我国各领域缺乏创新力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经济现象中抽象总结出原因,例如,在提出创新发展理念时,我国钢铁企业出现生产过剩等经济现象。政府在探究这些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多样性的经济现象基础上抽象出其中共同的原因。从抽象的这个出发点即创新基础上上升为具体,例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等都是“具体”,这些“具体”都是实践的结果。总之,创新发展运用了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现实价值。

二、绿色发展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发展是一种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主要涉及经济领域。从国内经济产业而言,我国经济存在许多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第二产业大量消耗资源,产能过剩。从环境角度而言,雾霾天气、大气污染、水污染、沙漠化等情况也不容乐观。从全球角度而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重点,探求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是各国正在努力的方向,全球突出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各个联合宣言表现了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意识。绿色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一直坚持的发展方针被再次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概括地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要求人的思维必须以历史为前提和基础,概括历史,逻辑反映历史,是历史在头脑中的体现。马克思在《共產党宣言》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分工、工资、劳动、产品这些现实的历史基础上,提出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是在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思维的概括的反映,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马克思认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规律,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人们要扬弃异化,达到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

(三)绿色发展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体现

绿色发展既是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也是我们认识到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来的。党和政府从提出“科学发展观”到“绿色发展”,说明我们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发展规律,我们意识到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不注重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我们将这些历史反映并概括为“绿色发展”战略,试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没有“绿色发展”逻辑的提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与自然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历史依然得不到系统认识,就难以解决,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就难以实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两者不能分开,只有历史,没有逻辑,我们就不能抓住事情的根本,也不能将历史的内在规律与真实性展现出来;绿色发展的逻辑认识是我们从人与自然界发展历史中得出的,我们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认识到规律才能形成绿色发展的逻辑认识,并将这种逻辑认识继续探索研究形成政策、方针、措施,在逻辑与历史统一上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的内涵

协调发展是指统筹不平衡的发展,协调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协调发展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协调发展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大、人和自然发展出现问题、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没有较好协调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直以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现象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对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二)批判性方法

马克思经济哲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诸多内容,又分为政治经济学和批判两个方面,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马克思批判性方法论的重要体现。经济学家希望像自然科学那样把经济学科学化、标准化,经济哲学从经济行为、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等对象中进行批判,其中,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性方法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劳动人民本质的批判。在他人都吹捧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情况下,马克思以批判方法对待资本主义经济所创造的成果,得出了劳动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本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性方法要求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经济现象、经济活动,保持对经济的反思与质疑,是在充分的理性和洞察事实基础上的批判。

(三)协调发展批判性方法论的体现

协调是在政府通过深入调查探究后提出的,是针对我国现有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提出的策略。协调发展理论是在对我国经济状况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在马克思经济哲学批判性方法指导下,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弱势群体的发展。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批判性的方法论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我国经济由追求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也正是批判性方法的运用体现。总之,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性方法论,协调发展理念也是我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經济与马克思经济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四、开放发展

(一)开放发展的内涵

开放发展是处理我国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关系的基本态度,是处理走出去与引进来之间的关系,开放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贯彻的发展方略。现阶段,开放发展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被再次强调,是由我国对以往历史发展的总结得出的,也是应对新的国际环境提出的。从国内看,改革开放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发生变化要求我们的开放体系更加完善,开放格局必须创新,开放的方式方法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更大程度、更多空间的发展。从国际社会看,全球化已经成为共同的交织点,同时,全球化面临着挑战,许多国家保护主义盛行,利用不平等的国际规则与秩序采取一定程度抵制全球化、抵制开放交流的行为。中国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开放发展。

(二)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经济哲学必不可少的方法论,马克思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都包含在其中,这是它的同一性,但人拥有商品只能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具有相对性,这是马克思经济哲学矛盾分析法的体现。此外,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基础上得出了人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抽象劳动,这是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同一性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矛盾分析法在马克思经济哲学分析中运用颇多,可见,矛盾分析法对研究经济哲学的价值所在。

(三)开放发展中矛盾分析法的体现

开放发展是正确处理世界经济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未来发展趋势与以往历史经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得出的。世界经济发展与本国经济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越发达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就越大,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世界经济越开放、稳定,国际秩序越公平,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强调开放发展中,我们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一样,同样处在竞争之中,这是对立性。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开放的,是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经济问题,中国以往的改革开放经验与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经验同样证明了开放发展的必要性,我国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以往历史经验相结合得出了开放发展的理念。同时,未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是无法预料的,历史的经验无法与现代化更新速度相比拟,一定程度上,未来经济发展与以往历史经验又是相对立的。

五、共享发展

(一)共享发展的内涵

共享发展强调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衡量共享发展的标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指的是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包括收入、资产在内的物质资源,而且着重指社会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例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在物质层面,当前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要体现为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增强,旨在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共享发展提出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在“做大蛋糕”后,许多底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依然堪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低,因此,共享发展更加突出公平、平等。共享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当前还没深刻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的人民,实施一系列措施,关注他们的利益是重点。

(二)价值主体分析

马克思经济哲学一定程度上是阶级分析基础上的哲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始终把人的劳动放在第一位,始终关注价值主体,也就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与获得。马克思在人的立场上、劳动者立场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批判,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这种生产是人的类活动,在分析劳动对象与人的关系时,马克思提出“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義经济的巨大生产力背后,劳动者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是如何逐步失去劳动者自身的类活动的,马克思强调生产过程中的价值主体的获得,这与马克思哲学始终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相似之处,都是马克思价值主体分析方法的体现。

(三)共享发展中价值主体分析的体现

共享发展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和政府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共享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明确,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获得为党和政府共享发展的主要目的,让价值主体感到幸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目标,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承担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提出,通过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最终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共产党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价值主体放在第一位,学习马克思经济哲学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关注价值主体的方法,得出共享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EB/OL].(2015-11-03)[2018-11-13].http://news.c

nr.cn/native/gd/20151103/t20151103_520379989.shtml.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郑忆石.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3(6):55-58.

[7]张亮.历史与结构的融合: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本体”基础[J].学术月刊,1999(9):35-37.

[8]周银珍.经济哲学的异化批判及当代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8(3):78-85.

[9]陈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3):43-50.

[10]柳硕.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J].智库时代,2017(12):11-13.

[11]赵王青.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9):18-20.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方法论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