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

2019-07-01 06:39董婷雪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想象力

董婷雪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展开分析,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研究,目的在于全面分析儿童绘画心理,更好的进行儿童绘画的教学。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解读;想象力;发散思维

儿童绘画是表达情绪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事物理解的重要表达。通过绘画了解儿童心理变化、对世界的认知。研究儿童绘画内容,了解儿童内心世界,掌握儿童心理状态,引导儿童梳理正确的认知观念。

1.儿童绘画研究

艺术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儿童绘画其表面形式下隐藏着心理变化。儿童绘画并不是理性模式,绘画内容随着儿童感知变化。绘画整体显示出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但是并非没有目的的胡乱图画。儿童绘画属于完全自由状态,并不追求与事物的相像,不存在某一个执着点,是纯洁灵魂对事物观察的体现,其中隐含着相对真理。儿童绘画属于心灵智慧绘画模式,绘画内容包罗万象,以绘画方式展示自己对世界、周围事物的理解。儿童天生便具备绘画能力,并且绘画内容表现出灵动、纯洁。儿童绘画中包含儿童人格与情绪,通过对儿童绘画的探索可以了解儿童内心。利用绘画帮助儿童释放压力,观察儿童绘画内容,身心得到放松。儿童美术教育在教学改革基础上,调整传统绘画教学重视技能,忽视创作过程中态度变化与情感体验格局,更加注重创作的过程,提高儿童美术绘画兴趣,在美术创作中发现美、创造美。

2.儿童绘画心理解读

儿童绘画心理解读是了解儿童的重要途径,通过绘画内容掌握儿童心理与认知变化。

2.1了解儿童绘画内容与内心世界

儿童已经能够自我认知世界,但是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心想法,这种情况下选择在绘画中展示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儿童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作为儿童成长重要引导者,必须掌握儿童内心世界,想儿童所想。儿童时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对儿童正确的引导在儿童未来成长与学习至关重要。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儿童阶段教导儿童判断正确事物与错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儿童绘画尽量避免形式主义,读懂儿童绘画内容,更多与儿童交流,与儿童“交朋友”,让儿童认同自己的行为,进而更好的为儿童提供教育。

例浙美版《好大的向日葵》教学中,教师提前准备好向日葵可拆卸模型与向日葵种子,利用多媒体为儿童展示向日葵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帮助儿童更多的了解向日葵。同时询问儿童,是否看见过真正的向日葵,住宅周围有没有其他植物等。与儿童共同讨论向日葵籽盘成熟的样子、向日葵生长脸朝太阳的样子、向日葵可以做成什么等。为儿童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根据向日葵模型与自己对向日葵的理解展开绘画。观察儿童绘画的内容,如图1。绘画中将向日葵的籽盘设计的五颜六色,儿童的心灵是最美丽的,在儿童眼中世界是缤纷多彩,所以他们绘画出的向日葵色彩更多,表现出儿童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让人观赏之后很开心。美丽色彩是指导教师了解儿童内心的方向针,根据儿童绘画内容发现儿童喜欢玩耍,对新鲜色彩十分敏感,拉近教师与儿童距离,进而展开更科学的教育。

2.2总结绘画特点,挖掘儿童想象力

观察儿童绘画作品,认识到儿童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儿童行为,灌输必须遵守规范,但是避免在思想上限制儿童,激发儿童绘画想象力,尊重儿童绘画想法。儿童想象力的開拓,能够扩大儿童思维空间,对绘画产生兴趣,拉紧艺术与生活关系,解放儿童思想。培养儿童绘画兴趣,为儿童绘画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儿童艺术情操。儿童思维活跃,具备丰富想象力,对待外界事物非常敏锐,在儿童绘画中都能够得到体现。但是儿童想象力与洞察力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全面发挥。为儿童创造适合的环境,提供充足的空间,打破传统绘画教学的限制,引导儿童更多的欣赏自然景色,感受周围的美。欣赏儿童绘画内容,总结儿童绘画特点,引导儿童更多的发挥自我想象。抓住儿童阶段心理发育旺盛时机,为儿童绘画创造好的开端。

教师为儿童播放《春天在哪里》视频与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内容,与儿童讨论春天的颜色与乐趣,引导儿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儿童根据自己对春天的了解,画小草、树叶、花朵等。通过儿童对颜色描绘以及情景布置,分析儿童心理。进而制定更完善的培养儿童计划,教师走进儿童心理,根据儿童绘画内容,由浅入深的展开指导。分析绘画中色彩比重、方向以及形象大小等。如果线条非常重要或者色彩过浓,表示儿童绘画期间比较紧张,或者内心不安等,需要教师仔细指导,帮助其舒缓身心。当然还存在武断、坚强性格方面,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具体需要教师客观评价,理性指导。

2.3观察儿童绘画的情景,发散儿童绘画思维

观察儿童绘画情景,感受其中的大自然,鼓励儿童更多发散思维。将儿童带入到自然中,观察周围环境,感受不同的风景与色彩,同时接触各种事物。儿童根据自我理解将观察到的内容绘画出来。观察儿童绘画内容,理解儿童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从而潜移默化的指导儿童正确认识周围事物,丰富他们的思想。以儿童绘画作品为钥匙,打开儿童心灵大门,进入儿童内心,了解儿童的同时制定更加人性化绘画教学方案,引导树立正确认知观念,同时能够剖析不同事物深层内涵。

2.4总结儿童绘画无意识心理状态,认识到儿童绘画隐藏特性

儿童绘画心理解读,需要随时总结儿童绘画的心理状态,从中发现儿童绘画特性。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与描绘,具备非常强大的能力,其中所隐藏的创作能力不可小视。并且儿童绘画能力独一无二,在儿童无意识情况全面体现。以绘画、原始艺术等进行分析研究,原始艺术、儿童绘画艺术都体现出简略性,并且出现这种情况的共同心理属于无意识状态。儿童绘画虽然具备无意识的快乐情绪,但是却没有熟练表达的技巧,所以绘画创作都属于冲动创作形式。

2.4.1神秘性

所谓神秘性,是儿童无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绘画灵感,也被称之为“直觉”。对这方面研究期间发现,艺术造型中频繁出现的圈圈线、封闭的类圆形等,在儿童绘画中频繁出现,这些彰显出儿童心理的神秘性,所以在理解儿童绘画期间,不能直接认识绘画内容。如图2浙美版《郊外游玩》。

第一眼观看到绘画内容,颜色杂乱,结构无章。但是从儿童角度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整幅绘画将郊外游玩的天气、看到的景色等全部很好的展现出来。儿童绘画意向隐藏在心理结构最深处,因此绘画内容虽然为常见的形状,但是却存在神秘性。但是这方面常被忽视,过于形式化、工匠式的美术教学技巧,与儿童绘画心灵背离,不能进入到儿童绘画世界。

2.4.2遗传性

在大脑进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频繁淘汰与筛选的过程中,当然简化形态较容易,因此在不断积累与沉淀之后,这些全部变成大脑的发展历史。儿童绘画中无意识的想法与表现包含着遗传性特点,观察原始人壁画内容与儿童早期绘画对比可发现,其中很多内容属于想象成分。在平面绘画中包括记忆的、想象的等很多内容,尤其是颜色描绘更是多种多样,虽然绘画内容缺少透视,但是卻体现着透明性。尤其是儿童大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高度进化历史囊括其中。对儿童绘画的理解,需要深入挖掘儿童大脑所呈现的无意识内容,进而了解其中的遗传性。

2.4.3丰富性

儿童绘画丰富性体现在绘画内容、色彩等方面。在儿童无意识绘画期间,其中很多绘画内容以沉淀手段将其贮藏在大脑中,不仅丰富了儿童绘画的独特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儿童绘画的多样性。当然这方面的积累也提升了他们在绘画方面的创造力。指导儿童绘画,必须尊重儿童独特审美,对事物的感受等,做到呵护童心的同时,还要创造无拘无束的条件,这样才能很好的调动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并且保持住绘画热情。如图3、图4圣诞节。

儿童对圣诞节的理解各不相同,并且畅想中圣诞节形色各异。教师鼓励儿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圣诞节,为圣诞老人穿上新衣服,无意识表现出对圣诞节的理解。

2.4.4创造性

儿童思想最为活跃,在绘画上也独具创造性。无意识代表着真正的心灵,儿童无意识状态下的创作,正是儿童心灵、情感等的体现,同时也是绘画最美好阶段。儿童绘画创造性很多体现在绘画内容上,教师讲明需要绘画的主题,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开始绘画,构造自己,理解的内容框架。这期间要求教师利用知识要点走进儿童心理,为儿童展示各种形状,为儿童提供自主感知的时间,并且在儿童创造绘画基础上指导儿童认识绘画常用色与常用平面形、结合形状、色彩观察,分析儿童绘画期间的心理变化,并且准确区分儿童绘画中的记忆画、想象画。为儿童提供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面对儿童绘画期间绘画内容违背正常情况,悉心指导,避免严厉指责,让儿童随时沉浸带绘画世界中,观察他们绘画期间心理变化,以便更好的了解儿童。

2.5创造儿童说画机会,鼓励儿童阐述绘画内容

儿童绘画心理解读,教师主动走进儿童绘画情景,为儿童提供描述绘画的机会,在阐述的过程中了解儿童绘画心理,制定更紧密指导与教学方案,儿童情感成长能够在说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学改革基础上,更加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美术绘画中让儿童说画便是关键环节。将绘画内容有条理的阐述出来,儿童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也更全面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绘画内容与心理变化,更深入掌握内心世界。方便教师走进儿童内心,以儿童角度去观察儿童心理,与儿童沟通交流,间接传递绘画知识,指导儿童正确运用绘画技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变化呈现不稳定、综合性特点,受到周围事物、环境变化呈现不同内容。深入解读儿童绘画内容,其一引导儿童正确理解绘画,其二激起儿童绘画兴趣,发散儿童思维。当然在儿童绘画分析还属于初步阶段,很多方面都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芳.浅谈儿童绘画与心理[J].大众文艺,2015 (09):234-235.

[2]滕雪芹.学前儿童绘画色彩以及心理发展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 (08):184.

[3]陈翀.儿童画,独特的心灵之旅——儿童绘画心理浅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s3):227-228.

[4]张柏宁.浅析绘画心理分析与儿童心理的相关性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5 (31):216-216.

[5]马艳,邓蓉.儿童心理绘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 (8):94-94.

[6]岳宁.浅谈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的联系[J].戏剧之家,2013 (4):62-62.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打开新的想象力
放飞你的想象力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