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2019-07-02 01:21王丽娟潘曲波吴荣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王丽娟 潘曲波 吴荣

摘要:对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及植物配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园共有植物种类55科86属10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29种,草本43种,蕨类1种,竹类2种;并对植物的配置形式和配置手法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感;在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最后,对该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为目的,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览等功能的公园绿地。植物作为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湿地景观最具有表现力和功能性的元素之一。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配置,既要具备观赏功能,还要起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提升植物景观,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植物配置對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古滇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滇池东偏南一岸、长腰山西侧,占地73.33hm2,是以古滇渔猎文化和滇池湿地风光为主题,集湿地观光、滨水游憩、水上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尽显自然生态之美的湿地公园。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湿地风光及多样化的游乐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游玩。

2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

调查表明:古滇城市湿地公园共有植物55科86属109种。其中乔木34种(常绿树种13种,落叶树种21种),灌木类29种(常绿树种14种,观花、观果树种15种),草本43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33种,水生草本10种),蕨类植物1种,竹类2种。其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种类数量比例为1:0.85:1.26。乔木树种中应用较多的树种有中山杉、垂柳、杨树、黄连木等高大乔木及鸡爪槭、紫叶李、红千层等小乔木。灌木树种中应用较多的有杞柳、千层金、光叶子花等直立小灌木及锦绣杜鹃、迷迭香、木茼蒿、冬红、马樱丹等修剪整齐成片种植的小灌木。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其中黄金菊、朱唇、柳叶马鞭草、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纸莎草、花叶芦竹等草本植物种植面积较大,数量较多。

3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形式与配置手法

古滇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感。其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形式最为常见,如上层以垂柳、黄连木、滇朴等大乔木作为背景,中层配以鸡爪槭、紫叶李、紫薇等色叶树种丰富季相变化,中下层成片种植锦绣杜鹃、木茼蒿、柳叶马鞭草等整形修剪的灌木或草本植物进行衔接,下层则在植物外围种植金叶菖蒲、紫娇花等低矮草本植物来软化植物与道路边沿线,使植物整体景观更为丰富和谐。此外,乔木+地被植物结构的配置形式也较为多见,该组合形式多能形成较为开敞的空间,既能给游客提供舒适的荫凉空间,周边风景也能一览无余,令人产生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在靠近水域的地方,植物的组合方式多与水生植物联系在一起,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的配置形式,使得植物的空间结构更为丰富;在水岸边沿,以垂柳、中山杉、杨树作为上层高大乔木,中层配以红千层、紫薇、石榴等小乔木或大灌木,中下层以新西兰亚麻、美人蕉作为衔接,下层使用鸢尾、鹤望兰、百子莲等草本植物,水岸边沿种植纸莎草、再力花、水烛等挺水草本植物来连接水陆空间,睡莲作为浮水植物种植于水中,水岸的植物组合能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水面景观与水岸景观能够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呈现出水岸一体的空间景观。

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孤植手法多应用于高大乔木之中,孤植的乔木可以作为主景树进行景观构图,充分展示其个体美,一棵高大的滇朴树孤植于一块开阔宽敞的草坪中,与广阔的天空、草坪形成对照,使得滇朴树在姿态、体形、色彩上更为突出,增强了总体的景观效果和视觉效果。在滨海步道两侧成列栽植树形优美的垂柳,这样的配置手法形成了较为整齐的景观,与道路配合起到夹景作用,能给人一种引导感。丛植手法讲究整体感,在艺术上强调整体美,同时兼顾个体美。如木浮桥一端以垂柳作为上层乔木,中下层搭配纸莎草和花叶芦竹构成的丛植景观给人一种飘逸舒适之感。群植手法应用最明显的便是种植在水中小岛和岸边草坪中的中山杉,群植的中山杉不仅能够表现其单株的形体美,通过树群的外貌和高低起伏的变化,还能够体现其群体美。片植手法最为常见的是锦绣杜鹃、迷迭香、木茼蒿等整形修剪的灌木与鹤望兰、百子莲、美人蕉、紫叶狼尾草等草本植物作为地被植物成片栽植。

4小结与建议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按照科学生态的配置原理,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搭配来对植物群落进行配置。古滇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总体植物配置较为合理,但局部区域植物配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改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根据植物特性,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

根据古滇城市湿地公园的现状和资源条件,遵循生态科学的原则,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植物,增加一些具有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并使其充分发挥净化水质、保护湿地、调节生态的作用。

4.2合理配置植物,提高总体景观效果

在古滇城市湿地公园中,可适当增加不同高度的植物种类,使其既有高大的上层乔木,又有较为丰富的中下层植物,同时适当增加彩叶树种、芳香植物、观花、观叶、观果植物,丰富植物种类,注重搭配,提升植物空间层次感,营造“四季常绿、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4.3将植物配置与科普教育和休闲游览功能相结合

考虑到城市湿地公园兼具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游览等功能,在对植物配置时,应该将植物配置与这些功能相结合,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可在植物上悬挂科普牌,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够学习相关植物知识。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基于概念设计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九江市新湖·庐山国际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