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

2019-07-02 01:18张赟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代园林

张赟

摘要:宋代出现了大量艺术价值很高的文人园林,在当时没有形成关于园林营造的论著历史背景下,对宋代的画论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北宋画家郭熙所著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理论史上有极高理论研究价值。希望通过对画论中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能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现代园林;营造手法

山水画与园林的建造不仅是宋代文化的标志,也是中国历史文明的标志。宋代山水画无论是笔墨格法还是意境表现都相当成熟,而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君主、文人、画家都积极参与到园林营造中,指导山水画的“画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曾说:“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宋代的山水画论对园林营造影响程度可见一斑。现代园林设计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我国园林设计有了更多元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园林设计不伦不类,设计师开始反思并注重与我国文化传统相呼应的园林文化的现代运用。

《林泉高致》产生于中国山水画成熟期,是作者对山水画法的经验之谈。大体分为六章:序、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论记述了山水画相关基本问题,例如:观察方法;创作的构思、构图方法;景观形象的塑造方法;笔墨用法等。对现代园林营造手法的启示主要分3个方面:生态环境观念、景观要素的设计、空间布局设计。

1生态环境观念的启示

1.1回归原生态环境

“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画论中所描述的环境充满着浓厚的天然之气。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各种生命体接触,置身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人将自身缩小到尽可能不可见的程度,回归到原始状态。

1.2创造可游可居的人工生态环境

“……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林泉高致》文中所说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指的是人融入到自然的不同方式,是加以人居的人工山水,即私家园林。“可行”指有路,步履自由。即有自然山路或是人工园路。“可望”指眺远,眼光自由。即有可借景的台或楼或山岗。“可游”指的是人置身于自然之中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获得身心的愉悦满足。而“可居”的程度又超越了“可游”。“可居”指有住宅,可持续的自由,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最佳方式。宋代园林大多数位于城市之中,把大自然搬进家中,实现园居,享受自然,这就是自然带给人的最直接的生态环境观。

2景观要素设计的启示

《临泉高致》言:“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此山水之布置也。”大意为:水是山川的血脉,草木是山川的毛发,烟云是山川的神彩,因而山有了水就变活,有了草木就变华丽,有了烟云就变得秀媚。山川是水的脸,亭榭是水的眉毛和眼睛,渔钓是水的精神,因而水有了山就变得妩媚,有亭榭就显得明快,有渔钓就显得旷落,这就是山水的布局。水体、山石、花木、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四要素,亦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元素。文人、画家在参与园林的创造和设计时,由于受到艺术环境的影响,将绘画上的技法以及对艺术的体会和理解加入到园林的营造中去。画论对于这四要素的描述对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大启发。

2.1山石的设计启示

从古自今中国人都很喜爱山石。在宋代,随着城市宅院的发展,园林中置山布石的造景手法已相当有特点,达到了无园不石的程度。

《临泉高致》从山形、石质、群山组合、山的主次关系等方面对自然山石观赏进行了阐释。关于山形,“耸拔和偃蹇”体现的是气势之美,“轩豁和箕踞”体现的是状态之美,“盘礴浑厚、雄豪”是性格之美,“精神、严重和顾盼朝揖”是表情之美。“上有盖”、“下有乘”、“前有据”、“后有倚”是山与周边和谐共生的关系。“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讲的是石的质地。“盖画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则山之美意足矣。”讲的是群山组合。“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故日主峰,如君臣上下也。”讲的是山的主次关系。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有思想的生命体。同时山也被赋予了人的“社会性”。因而我们在园林中山石的设计便有了可遵循的布置规则。这不仅仅是按照人的思想进行排列组合,更是遵循着自然规则和秩序。

2.2水体的设计启示

《临泉高致》道:“画水,齐者、泪者、卷而飞激者……则水态富赡也”。“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溅扑入地。”冰因其可流动的特性以及缓急深浅的不同使得在自然界之中有多样的形态。平流、曲溪、瀑布、大浪等形式丰富的组合将水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园林中亦是如此,需合理使用多种围合形式和竖向设计结合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等水体形式打造丰富变化的水景。《林泉高致》还指出,需考虑水体与山石、花木、建筑的呼应关系。山得水活,水得山媚。山的硬朗与水的柔媚,山的稳定与水的跳跃形成强烈的反差,才能更好体现各自特点。“欲渔钓怡怡……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水与植物结合才能还原最本质的自然生命特质。水与亭、台、楼、阁、榭、廊、舫、桥结合才能促成其审美价值的实现。

2.3植物的设计启示

《林泉高致》把植物比作山石的毛发,是让山石充满活力的有力支撑。在宋代追求自然式的园林营造中,植物也是重要的自然营造要素。画论中以植物季相变化为美,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园林营造中也要注意植物季相变化的设计。合理选择应季植物,并从颜色、姿态、香味等方面,通过乔灌草不同的组合方式,使春、夏、秋、冬都有植物之景。自古以来,人们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传统。把植物赋予某些人的优秀品格加以颂扬,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抒发个人理想的方式。梅、兰、竹、菊、松、荷花都是画中、诗中、园林中的常客。《林泉高致》对花木尤其是松的种类和用途有深入描述:“松有双松、三松……古木乔松,至一望松,皆祝寿用。……”关于植物配置《林泉高致》中也有论述:“林石先理会大松……宗老意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日宗老,如君子小人也。”Ⅲ植物配置要注意主次顺序,由主及次,先定好主木,然后环布其他。同时作者把社会性加入到植物配置设计中,把布局顺序比做君子小人的社会关系。

2.4建筑的设计启示

《林泉高致》指出山以亭榭为眉目。从视觉角度讲,建筑起到了点景、障景的作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园林之中。“世之笃论,谓山水……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从功能角度讲,建筑不仅仅是可行、可望的,更是可居、可游的,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我们要注重人与物的互动设计,流露出人情的意味。

3空间布局设计的启示

“……山之林木映蔽以分遠近,山之溪谷断续以分浅深。”画论中指出,通过前后植物的遮挡掩映来体现远近关系,通过流水流势的断和续来显示水的深浅层次。在园林营造中,也常用这样的遮挡、断续手法结合山石、水体、植物等景观要素来区分出不同园林空间层次。“正面……盘折委曲……不厌其详,所以足人目之近寻也。旁边……重叠勾连缥缈……不厌其远。”通过对比可以强化景观布局的层次。对比的方法有很多:空间大小的对比、地形起伏的对比、水系尺度的对比、植物疏密的对比、闭锁近景与开朗远景的对比。“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所谓山形面面看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具有透视学意义的高远、深远、平远三远论。不同于西方的透视学,三远论强调视点的运动过程。无论是山水画还是园林营造,空间的延续和发展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按照各种艺术美的形式发生着丰富的变化。

4结语

宋朝是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开始出现大量艺术化的文人园时代。在当时没有形成关于园林营造的论著历史背景下,对宋代的画论有关园林营造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转译颇具价值。

猜你喜欢
现代园林
试论现代园林中造景技巧及提升策略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策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