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

2019-07-02 01:21章银柯王恩张珏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前景杭州

章银柯 王恩 张珏

摘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杭州建设海绵城市的若干项目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未来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现状;前景;杭州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sponge city)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自从国家确立了城市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后,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的建设速度,城市绿地面积快速增长,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园林绿地用水量的急剧增加。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地用水来自市政自来水,对于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使自来水的使用受到当地政策方面的限制,持续上涨的水价也逐渐成为园林绿地建设与养护的限制性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地表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传统的雨水处理方式多为直接排放,大量雨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失。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设施普遍陈旧、老化,排水能力不足。暴雨来袭时,雨水径流量瞬间急剧增加,排水系统不堪重负,还会造成洪涝危害(图1)。可见,我国许多城市,一方面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却任由大量雨水资源流失。为解决这个矛盾,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设法加强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技术的应用,必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园林绿地用水紧张的局面。合理充分的雨水回收利用,还能涵养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防洪减灾,调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解决好雨水利用问题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随之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白海绵城市受到政府政策支持以来,由于其具有降温、防洪、抗旱以及根本解决人工城市阻绝水与生态的问题等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点,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被大力推崇和实施,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

2杭州建设“海绵城市”的独特优势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96ma,低于全省人均的1693m2,低于全国人均的2020m2,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1%。同时,杭州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5~7月为梅雨汛期,水资源量很大,但也容易造成暴雨危害,7月之后,可用的水资源量就很少了。可见,杭州是一座水质性缺水城市。此外,杭州为沿海城市,每年都会遭受台风、暴雨的袭击,致使城市频繁出现内涝,对城市的交通、生活、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由此可见,杭州具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杭州建设“海绵城市”的案例调研及分析

杭州市一贯秉承“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在近几年开展的西湖疏浚和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城市河道整治与保护、道路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以及绿色建筑推广等重大建设工程中,積极保护和开发城市绿地和水系统,大量采用透水铺装、建设雨水湿地,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做好雨水的调蓄,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排水,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中做出了一些尝试,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贯彻和应用到“源头”、“中途”和“末端”,积累了系统治水、系统建设和打造城市海绵体的经验,现选取其中3个案例介绍如下。

3.1东湖路市民公园

东湖路市民公园于2018年入选浙江省建设厅牵头开展的全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成为杭州市唯一一个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海绵城市项目典型案例的项目(图2)。

东湖路市民公园以防护林+城市公园+海绵公园为设计定位,以在公园中打造一个“海绵体”,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减少外围市政管网和河道的排水压力,需要时释水并加以利用为设计理念。从实地调研中发现,公园采用3种透水铺装形式,包括砂石铺装游步道、卵石铺装健身道以及透水混凝土骑行道,其材料面层至基础层都采用了完全透水做法,在满足不同活动的前提下保证透水的高效性。

同时,利用公园的自身条件优势,在低洼处开挖营建成景观调蓄池,地表径流汇流至公园景观水系,将雨水储存在水系中,并通过标高控制做到有效调蓄,当水位过高时,将水排放至市政管网,减缓短时暴雨带来的排涝压力。在未来规划河道处设计旱溪,既避免了未来开挖河道造成过多的损失,也能够收集、净化雨水,削减径流峰值流量。

项目建成后公园内部形成一个“海绵体”,成为改善水质、缓解雨水径流的生态系统。

3.2古苑公园

西湖区古荡街道古东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典型老旧小区,古苑公园位于整个小区地势最低处,暴雨时积水严重。2016年实施了古苑公园低影响雨水系统改造工程,采用生物滞留带/渗井(雨水口)+调蓄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公园广场铺装(透水)改造+雨水回用系统。

工程完工后,古苑公园地下就是一个巨大“海绵体”,当雨水大的时候,将雨水储存在地下,在干旱的时候,储存的水可用于绿化灌溉。小区的雨水大部分将不再排入附近益乐路市政雨水管,可以有效减轻益乐路排水压力,缓解汛期道路积水等现象。小区内的普通公园变成了雨水花园,绿化植被更加错落有致,雨季低洼积水的情况大大减少。

3.3江洋畈生态公园

江洋畈生态公园位于玉皇山南,占地19.8hm2。原为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2010年10月,按照“海绵”理念建设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公园。首先,由于淤泥含水率高,承载力低,不适合做地基,因此在公园建设中,结合国外的透水制作工艺,以本地的廉价材料——山体亚风化硅砂为主材,建造了砂石路,具有感官自然,降低夏季辐射热,高透水性、耐压等特性。其次,本着“最少干预”的原则,公园建设中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次生湿地植被景观,场地内收集雨水补充土壤水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湿地和水源、容量、区域的流动机制和水质健康,形成了良好的水体生态循坏。

4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也频频出现,面对这一挑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相对于传统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根据海绵城市系统构建的要求,对城市雨水的排放不仅要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排放,还要保证雨水能够被进一步利用。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对城市海绵系统这一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因此,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与建设,已成为目前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须将海绵城市的概念融合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正确认识海绵城市体系下的园林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应用,避免海绵城市体系失之偏颇,有利于促进现代城市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海绵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建设中,需要对绿地、环境和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作出系统的了解,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净化城市的雨水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应该在绿地中采用雨水调蓄的方式,实现对雨水的存储和利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园林绿地建设不能孤立于海绵城市建设而存在,应该将园林绿地建设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海绵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海绵城市对城市水资源的调节和利用目标。

秉承“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整治”的原则,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对于绿地的海绵规划建设模式、养管模式也将产生一定的变革。因地制宜,措施科學、合理才具有真正的示范意义,而非短视的跟风行为,这样才能建设出真正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善了城市的建设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实现了对自然水的充分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重要作用,促进自然水的有效循环利用,防止降水给城市造成洪涝灾害,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海绵城市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诸多实践证明园林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体的、协调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园林绿化工作者来说,须转变观念,了解、接受并积极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投入,特别是提高基金项目资助的范围和力度,加强与国际先进城市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海绵城市的构建更加合理,作用发挥愈发明显。

针对当前杭州建设“海绵城市”工作情况,未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更加充分发挥好园林绿地的功能,妥善处理好园林绿化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关系。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海绵体之一,其“海绵体”功能应得到保护、修复和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举措,均不应影响城市绿地作为绿地本身的属性。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应制止和纠正片面强调雨水吸纳能力,而忽视和破坏其他功能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应停止盲目地对绿地实施下沉式改造,绿地雨水消纳必须考虑其承载力大小。园林理水的许多成功做法,可供海绵城市建设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前景杭州
杭州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