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

2019-07-02 01:21马远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绿化海绵城市

马远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现阶段先进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城市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城市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之间的关联特征,并提出了城市绿化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为今后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海绵城市;海绵绿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大量建设用地挤压生态空间,出现了许多大城市病,其中水的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城市出现了缺水与内涝并存、缺水城市不断制造“海景”的尴尬局面。据统计,我国60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面临缺水问题,甚至地表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仍有近59个缺水城市;而另一方面,城市内涝时有发生,过去10年内全国有近400个城市遭遇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过多的硬质空间导致了城市调蓄能力的严重不足。对此,在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我国今后的城市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绿地作为软质空间,在调节径流、蓄水、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海绵体的关键组成部分。綠地中的土壤、水体具有巨大的蓄水空间,绿地中的植被可通过截留、吸收等方式削减径流,促进下渗。目前,绿地率已作为各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指标得到广泛重视。可见,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是建设海绵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1城市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特征

1.1城市绿地是有生命的海绵城市基础设施

不同于管网、渠道等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绿地是有生命的。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发挥与绿地植物的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健康状况等方面有紧密联系。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适应性、物候期等差异对海绵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影响,例如:树冠密集的植物更有利于截留降雨,根系发达的植物更有利于涵养水源,下沉式绿地中需选用耐涝植物,展叶期过晚或落叶期过早的植物则会影响雨季截留降雨的功能。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一方面在降雨截留能力上具有差异,复层配置比单层配置对降雨有更强的截留能力;另一方面,合理配置的植物群落具有稳定性,更利于海绵功能的可持续发挥。此外,植物的健康状况对海绵功能具有直接影响,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海绵效果。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合理选用植物、搭配群落结构、保持植物健康生长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之举。

1.2城市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全周期关联性

城市绿化工作主要有规划设计、种植施工、养护管理3个阶段,是一项长期工作,各阶段工作的质量均会影响海绵城市效果的发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应顺应城市发展要求,遵循城市水文特征等自然条件,科学开展不同阶段的城市绿化工作。如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布局、规模,科学进行种植设计等;在种植施工阶段,则需把关苗木质量、改良土壤性能等;在养护管理阶段,则需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并通过改善绿地群落结构、地表结构等措施不断提升绿地的海绵效果。只有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贯穿到城市绿化全周期工作当中,才能营造出有效、高效、长效的城市海绵绿地。

1.3城市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各成体系、相互补充

城市绿化承担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任务,因此城市绿地建设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广大居民可便利享受到城市绿化成果。为提升绿地的可达性、可进入性、可使用性,城市绿地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比例的硬质空间供居民休闲游憩,从而降低绿地的海绵效益。在城市绿化中需研究如何控制硬质空间的比例及布局,使绿地既能满足游憩需求,又能发挥应有的海绵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从措施上来讲,包含“渗、蓄、滞、用、排”;从建设内容来讲,包括管网、渠道、绿地、水体、监测系统、污水处理等方面;从业务部门来讲涉及市政、住建、水利、环保、园林等部门。城市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固然是得到肯定的,但仅靠城市绿化远远不够。盲目夸大城市绿地的海绵作用,甚至通过大面积的绿地承担滞洪任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要与海绵城市的其他方面互相衔接、互相补充,共同构建成一个完善的海绵城市系统。

可见,城市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成体系。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及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绿化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

2.1增加城市绿地的海绵体量

2.1.1在城市绿地的地表特征方面,尽可能减少城市中硬质地表比例。广场、道路、铺装等硬质地表在透水、蓄水性能及径流削减方面与植被、水体相比差距较大,过多的硬质空间将导致雨水径流强度高,地下水得不到补给且增加了排放压力。城市绿化中需充分考虑径流控制的要求,合理布置硬质的景观、游憩空间,建设以软质空间为主体的海绵绿地。

2.1.2增加城市绿地的绿量空间。绿地植物主要通过冠层截留、表土疏渗和根际滞留3种方式对雨水进行调控。因此,在城市绿化中,一方面是要增加绿化面积,提升水平空间的绿化覆盖率;另一方面,提升绿地垂直空间的绿量,建设以乔木为主体、合理搭配灌草的复层绿化结构,提升冠层截留效率。植物选择方面,应尽量选用根深叶茂的树种,增强冠层对雨水的截留能力以及根系对水分的调控能力。

2.1.3合理布置绿地中的水体。根据自然环境和场地条件,尽可能在绿地中地形低洼处保有一定规模的景观水体,用于降水时雨水的汇集,通过“蓄”的方式,达到削峰减流的目的。同时水体中储存的水可用于园林中植物的灌溉,通过“用”的方式对降水资源加以利用。

2.2提升城市绿地的海绵质量

在保障充足的绿地体量的同时,还需不断提高城市绿地雨水调控的效率,建设高效的城市海绵绿地。

2.2.1选用透抽性能更强的材料。针对绿地中确需保留的硬质空间,应尽可能地增加透水面积比例,通过透水砖、木栈道、生态停车场等透水铺装方式改善硬质空间的透水特性;针对绿地中的水体,应尽量采用生态驳岸方式,打通水体与土壤之间的水循环渠道,形成可渗透界面,起到调蓄、丰枯互补的作用。

2.2.2采用下沉式绿地,增加绿地的渗水效率。下沉式绿地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植草沟、调节塘等,可有效减少径流量,促進雨水下渗。需要注意的是,下沉式绿地对绿地植物的适应性有很高要求,如在南方城市,雨季较长,植物的耐涝性对于存活十分关键,而在北方城市,年降雨量少且降雨集中,植物选择还需兼顾耐旱与耐涝的特征。另外,由于植物种类选择方面的限制,过多的下沉式绿地会造成植物多样性的缺乏,对于生态系统不利。因此,下沉式绿地的布置讲究科学和适度,建议主要在水敏感区域适量设置下沉式绿地以提升渗水效率。

2.2.3科学开展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首先是要重视树木健康,树木的健康状况对于截留雨水及保持水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护管理工作需加强病虫害防治及绿地的抚育管护以维持绿地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是日常养护中应尽量保持树木的自然状态,少修少剪,在苗木移栽、种植过程中尽量做到全冠移植,杜绝断头树,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长及绿量增长空间。另外,要十分注重绿地的土壤保育。绿地土壤的管护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十分关键,很多城市绿地是“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海绵效益大打折扣。加强土壤保育一方面是要改良绿地表土性状,尽量选用透水性能好的沙壤土或团粒结构丰富的壤土,并通过及时的中耕松土等措施,避免表土粘结、板结影响雨水疏渗;另一方面是避免绿地土壤裸露的现象,通过培育下层地被、保留枯枝落叶、推广有机地表覆盖物等途径提升城市绿地的水土保持和海绵效益。

2.3构建城市绿地的海绵城市体系

城市绿地中的水循环过程是一个整体。在水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置雨水消纳、径流通道、雨水蓄存等空间,形成城市绿地内部完整的“海绵”体系,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等众多功能的统一。此外,城市绿化还需与城市其他雨水设施有机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城市整体的海绵体系。

3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是我国当前城市生态建设的重大理念,对于提升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化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内容,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开展城市绿化工作中,需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同时结合城市绿地的特性,科学合理地开展绿化工作。

猜你喜欢
城市绿化海绵城市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城市绿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绿化长效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