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定理应用中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

2019-07-02 10:16蔡清宝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解决路径问题设计存在问题

蔡清宝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我们课堂的问题设计更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定理;问题设计;存在问题;解决路径

在数学教学中,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设计,太难使学生“蒙”,会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太简单又成无效问题,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怎样才能更好掌握数学定理,我们课堂的问题设计更为重要.

一、明确定理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握定理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设计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依据数学定理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设计问题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数学教师的问题设计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还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变化,数学教师要随时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情绪,在学生出现厌学状态时要及时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活中涉及了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要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三角图形以及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进行推测并加以验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同时,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三角板等教学工具进行测量,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意观察比较,练习定理的辨析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观察力,才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学生在学习数学定理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细节,所要观察的特点,所要把握的条件,都是学生必须熟记、掌握的.观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题目条件、目标、问题等的观察要细致入微,一旦错过某个条件或其他的知识点,就可能导致解题过程全错的现象,所以,观察对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观察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洞察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力.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能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拥有更多的创造灵感.在定理提出之后,可以练习一些辨析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错与对,让学生通过观察得知错在哪里,对在哪里,这样学生才会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培养创造能力的时候,也才会有正确的思考方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注意逻辑层次,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1.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经过精心地设计,并且根据教学内容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从而正确处理问、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提出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具有启发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其次,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使得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提出问题的时间应该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受和乐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对折,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经过对折的图形能够重合吗”“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引入轴对称的定义.此外,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四边形的内角和包括哪些角的角度;第二,内角和是怎么得出的;第三,11边形有几个顶点和内角,能否将其转变成多个三角形进行求和;经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便能够很快地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得出答案.

2.课堂问题设计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事实性的认知问题(主要是考查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研究表明,教师把等待时间从1分钟增加到3至5分钟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做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等待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學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四、科学合理地进行总结,适当拓展与延伸

习题的作用是将基本知识技能化,通过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通过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小结时也要适当设问,让学生在我们的问题中能够自己梳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及时加深理解记忆.同时,有时也可设计一下有承上启下的问题,为我们下一堂课打下铺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比作什么?”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所以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定理.

【参考文献】

[1]唱润环.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1(27):86-87.

[2]陈柱富.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0(8):23.

猜你喜欢
解决路径问题设计存在问题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