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9-07-02 10:40相学东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民画创作人生

相学东

有这样一位女孩,生长在农村,自幼聪慧,擅长美术,天性活泼开朗,在正值十六岁花季的时候,本来对未来生活有着美丽的憧憬和向往,不料,一九八八年中考落榜。霎时间,她的心境一片黯然,几乎跌落到了冰点。

当时,对于农村女孩来说,这样的中考结局,让她清楚地知道未来的命运将是什么……她,郭荣梅,刚刚熟识人生就面临着抉择。

与其他女孩一样,人生的这个季节正是织梦的年华,然而,她的梦已经破碎,破碎得让她手足无措,破碎得让她心烦意乱,破碎得让她举目无望。她说,那个时候,她恨不得找个地缝立刻钻进去,伤心欲绝。

我年长她一些,也是从农村地垄沟里走出来的人,对于她当时的心境能够理解。采访时我问她,为什么取名“梅”字?也许她还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听了我的问话后,愣了一刻,而后苦笑着说:“也许是命运的预感……也许是命运的巧合。”

她说这话时,眼睛里透着一点神秘。

郭荣梅的家乡在吉林省东丰县秀水乡,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的女儿中考落榜回乡,出路在哪?答案可想而知。但是命运捉弄人,同时也拯救人。因落榜而失落,因落榜而幸遇,让郭荣梅走进了人生的第一个拐点。

当年秋天,痛定思痛后,不甘心在地垄沟里摸爬滚打一辈子的她,走进了当时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乡文化站。

一个乡村文化站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地方,但是当时的东丰县秀水乡文化站却有些名气。因一九八三年首届全国农民画大展中,有一位十八岁的女孩叫张玉艳,她画的《幸福的晚年》农民画获得一等奖,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使这个乡的文化站隔着窗户纸吹喇叭——名声在外。所以,这里无形当中又成了当地或外地男孩女孩们求知和求学的艺术摇篮。

硕果飘香的秋天,乡村是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而文化站却显得格外宁静,在这里绘画的作者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思索着,描画着,郭荣梅仿佛走入无人之境,一时间被这里的艺术氛围所吸引,她内心暗流涌动,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就在这时,站里所有的灯光全都点亮了,光环里那一幅幅农民画跳跃在她的眼前,她觉得活灵活现,看得神采飞扬,尤其是看了大姐姐张玉艳的那幅《幸福的晚年》,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这不就是家乡的敬老院吗?

“怎么样?看着还行吧?”冷不丁的一句“哦,太行了,太好了。”她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与她搭话的是文化站长李俊敏老师,是一位全国知名的农民画作者和輔导老师兼文化站长。郭荣梅早闻其名,拜见却是第一次。

“我早就注意你了,听说你在学校的美术基础不错,想来这里画农民画吗?”“我能行吗?”她略显谦虚地问道。

“我一看你就是这块料,只要有决心准能行。”

时至今日,她跟我谈起李俊敏老师当时说的话时,心情还是十分激动。

不得不说,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也是郭荣梅的一次人生机遇。试想一下,在她命运到了最低谷的时候,如果她不爱好美术,她的家乡没有农民画,她要是遇不到像李俊敏这样的启蒙老师,今天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在人生的路上,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郭荣梅选择李俊敏与东丰农民画,就注定了她和东丰农民画的不解之缘。凭着爱好她开始学农民画,凭着勤奋和灵性,她很快在农民画的创作方面小有成就。她的处女作《跑驴欢》,在吉林省美术展览中获一等奖;紧接着她的《关东俗语》在全国民族文化展览中又获三等奖。农民画的创作让她找回了自信,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她在创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她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浅薄给创作中带来的困扰。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身的努力闯进大学的校门。

这是她从事农民画创作两年以后的事情。她把自己的心思讲给同学听,同学觉得她复习再考困难重重,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又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当然望女成凤。可是,女儿学业已经放弃两年多了,再捡起来能行吗?二老心存疑惑,碍于女儿现在的心情,二老没有把话说破,只能是暗中祝福着,同时也担心着,她们知道女儿的脾气,认准的路非走到头不可。

秀水乡在东丰县的西南方向,距县城二十多公里,郭荣梅想上大学就必须得过高中这道门槛,复习考高中是个艰辛的过程。且不说已经荒废了两年的功课到县城复习如何如何,单就这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每天早晚需要一个往返是何等的艰难。春夏秋季还好一些,到了冬季冰天雪地来回奔波,确实让父母心疼得不得不说话了:“孩子,算了吧,考不上大学能咋的,干啥还不是活一辈子,别再去拼命了。”二老心疼女儿,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他们哪里会想到,他们的女儿天生是犟种,不达目的岂肯罢休啊!

记得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似乎是在给我讲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讲她人生的一次亲身经历。她骑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山岭上,被几条恶狗围住了,她东躲西藏冲不出去,吓得她胆战心惊,拼命挣脱,却怎么也挣脱不掉,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了,再不想出点办法,就有被狗咬伤、咬死的危险。慌乱之中,她急中生智,迅速将本来是给二老买的一块熟猪肉扔了出去才算解了围。事过之后她才明白,恶狗显然是奔着她带的那块肉来的。

尽管是虚惊,她还是被吓得大病一场。母亲心疼得哭个不停,父亲唉声叹气,一个劲地埋怨她不应该复习。她心如刀绞,总觉得对不起二老,真想跟他们说点什么,可是看见他们焦虑的面容一阵阵心酸。不过她没有流泪,她理解父母的心,她觉得,她唯一能报答二老的就是复习高考,迈进大学的门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报答父母那一颗时刻牵挂的心。一年不行两年,大不了从头再来。

从头可以,不必再来。一九九一年,郭荣梅如愿以偿地高中毕业,考上了四平师范学院艺术系,梦想变成了现实。当她手捧着这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飞一样地跑回家里,把这惊人的喜讯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三个人抱成了一团,泪水如春潮般地奔涌……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画作者,考上了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师范大学,不仅沸腾了整个东丰城乡,就连四平师范学院艺术系的教授、学者及老师也感到惊讶。对此,他们格外关注这位来自农民画乡的小丫头。

在那个年代,大学美术的教学主要以西洋派為主,老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是油画、雕塑之类的;国学类的教研课程很少,国画课上得都很少。即使有这个方面的课程,也是西方式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因此,能让农民画在大学校园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不过,在四平师范学院却出现了例外,他们不仅对会画农民画的郭荣梅非常重视,对她画的农民画也感兴趣。从教授到助教,在学习和研修方面,都对她网开一面,允许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独立创作农民画,允许她在课间向同学传授农民画。暑假期间,她的指导老师还专门与郭荣梅一起来到秀水乡,实地采风,考察东丰农民画,回到学校写专著,诠释东丰农民画的时代意义及未来走向。在郭荣梅大学毕业前夕,为她举办了个人农民画展览。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舒婷的一首诗: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庆幸和感激:因为有了东丰农民画,它像春天飞扬的花絮,无论落到哪里,我的家乡都成了人们认知和熟悉的土地;

我庆幸和感激:因为有了像郭荣梅这样的东丰农民画作者和使者,艺术才与家乡的黑土接上了地气,使这块沉寂很久的黑土地,散发着艺术的鲜活气息;

我庆幸和感激:因为有了像四平师范学院这样的学府和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我的家乡人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时候,才不吝惜那滚滚的汗珠和流淌到天边的足迹。

这足迹一点点,一行行,慰藉着我的心灵,让我心有灵犀,不再沉寂!

与当年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郭荣梅被分配到东丰县大阳镇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生与教师的身份转变,是她人生的第二个拐点。如果说她的人生第一个拐点是在命运与人生交集中求索;那么她人生的第二个拐点便是价值的体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社会价值的体现是无限的,不同的人生观体现的人生价值不同,其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同是美术教师,郭荣梅因其与东丰农民画的不解之缘,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喜爱的艺术而尽力。虽然她学的是专业美术,其中还有很多“洋范儿”,可她灵活用于教学实践,结合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播,输入农民画的精髓,始终在为东丰农民画的绘画选材、绘画技法、绘画传教进行着探索。她不但自己加强这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还带动全县各中小学熟悉的伙伴们共同学习研究。二〇〇四年,她创作的农民画作品被编入全国统编的小学第四册教材之中;同年,在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全县二百多名美术教师讲课,全面细致地讲解农民画的创作技法,传授传承农民画,引导东丰农民画在全县中小学课堂普及。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郭荣梅时刻秉承的教学宗旨。在她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及一系列的艺术实践中,她不停地创作有自己风格的农民画作品。

如《闹正月》被选送到北京,成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捐赠礼品;《关东丫》被选送参加“全国农民画大奖赛”获三等奖;《跑驴》获“首届辽源市民间艺术节画展”一等奖,同时获“全国民间艺术一绝”组委会颁发的铜奖,“全国大都年会展”三等奖。她创作的《市场》《年三十》《东北大秧歌》《大篷车》《插秧时节》《四大嫂赶集》等作品,每一幅作品选材都有独特的视角,虚拟夸张的手法彰显着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人说,看了郭荣梅的画,总觉得作者不像是女人。这个观点我赞同,这也许就是郭荣梅的艺术个性和风格所在。

二〇一一年因工作需要,郭荣梅被调入东丰县农民画馆任副馆长,二〇一二年就任馆长一职。工作身份的再一次转变,标志着组织的信任,意味着责任的重大,怎样担起这副重担,是她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东丰农民画是鹿乡文化的精髓,是东丰人民智慧的结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经历几代东丰文化人的扶持和引领,经过几代农民画作者的不懈努力与创造,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之林的佼佼者。一九八八年,东丰县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农民画之乡”;二〇〇八年,被文化部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〇一〇年,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浙江杭州美术馆承办的“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展览”中,东丰县被评为“全国十大画乡之首”。目前,农民画已经是东丰县乃至吉林省的著名文化品牌,如何当好这个馆长,推动东丰农民画的进一步发展,压力如山,让她夜不能寐。

东丰农民画固然有过去的辉煌,但辉煌的背后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民作者的不确定性,流失现象严重;农民画展览怎样推陈出新,应举办什么样的展览,在哪个层面举办展览才能起到宣传推介东丰农民画的作用;农民画的市场开发如何推进,她是把一个个问题提给自己,然后在工作实践中寻找答案。

为加强管理机制,她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农民画年度巡展制度,季度培训班制度,制定了农民画馆展览接待守则。与此同时,她主动走出去,到吉林省龙嘉机场举办东丰农民画展览,为农民画作者开拓市场找销路。在她任东丰农民画馆馆长的岁月里,共举办培训班十余次,培训农民画骨干作者上千人;通过各种博览会、展销会,招聘域外画商来东丰收购,推介、销售农民画几百万元,让农民画作者切实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广大农民画作者的创作热情。二〇一四年,东丰农民画精品展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大型的展览迎来了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赞美,东丰农民画再一次以它迷人的色彩、绚烂多姿的娇容为家乡人民赢得了美誉!

现在,郭荣梅已经是响当当的东丰农民画领军人物了。在她事业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时候,二〇一九年的春天,在东丰县第五届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上,她光荣地被选为县文联主席。工作职务的再次变动,让她的人生迎来了第三个拐点。在新的岗位上,她又将如何呢?我想引用《警世贤文》中一句词作为结束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农民画创作人生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Jazz
金山农民画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独一无二的你
创作失败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