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西方文论演变

2019-07-02 10:40王顺
参花(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演变

摘要:20世纪是“文学批评世纪”,文学研究经历了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转向。但无论是文学研究的外部研究还是内部研究,都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观察20世纪西方批评流派,可以更好地探索各批评流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社会历史批评 西方文论 演变

20世纪被称为“文学批评世纪”,在短短的100年中,各种批评流派层出不穷,从社会历史批评到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從精神分析法到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评,文学研究经历了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转向。在各种研究方法比较下,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特征为参照标准,可以将这些研究方法分为两个派别,一种是对社会历史方法的改革和继承,从它们身上能够看到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影子;一种是对社会历史方法的完全反叛,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来分析作品。前者如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和文化批评,后者如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方法。

一、社会历史主义与它的改革者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由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精神分析批评注重对作家的论述,是对作家“潜意识”的分析,从“性本能”“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和“白日梦”的角度来阐释艺术的创作动因、创作活动、创作主题以及文艺创作的影响。而对“潜意识”的分析还要借助对作家生平尤其是童年生活的了解,虽然精神分析批评的侧重点在于作家本身而不是社会,但对作家的研究还是绕不开作家的社会生活。在研究作家创作与“白日梦”的关系时,精神分析批评研究者主张研究作家的生活经历,看作家的日常生活跟作品中出现的可疑之处的关系。

女权主义批评是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批评,主张对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研究、女性创作的研究和女性阅读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传统的父权制文化的反对来提升女性的地位,改变男性对女性的态度,同时也让女性完成自我觉醒。这一批评产生于女权主义运动,其产生的背景与时代有着紧紧的联系,其批评方法自然绕不开对社会、历史进行研究。

新历史主义批评与社会历史主义批评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的主张差异。旧历史主义认为评论家在评论某一文学作品时,要假定这个作品的历史背景具有真实性和具体性,文学研究的人物就是试图再现作者的原意、作家的世界观、当时的文化背景,因此,应该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讨论作家生活的年代或者作品产生年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新历史主义批评者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和历史等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他们不认同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认为历史与文本是共时存在的,张扬“主体”“历史”“意识形态”,通过重读历史并发掘历史文本和文学文本,发掘出在背后起到真正作用的政治因素,揭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以指导认识现今社会。新历史主义为了摆脱旧历史主义的影子,注重从文本中挖掘边缘化的历史,从而重新定义历史,但其研究方法仍旧是受社会历史方法影响的。

二、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反叛者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作为最早的批评方法,影响着后来的批评方法。随着文学理论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研究者一反往常的文学外部研究,而是从文学的内部展开研究,研究文学作品内部的语言、语义、语境、结构等。

形式主义批评者以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文学性”为目标,把文学当成独立体,从具体的、客观的语言现象中寻求文学的内在规律、构造过程以及结构原则,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艺创作有其独特的目的性,即为人提供感受与体验。因而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审美过程而不在审美目的。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由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英美新批评是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继承发展,新批评者认为研究文学应该把目光放在作品的内部,对作品的结构、语言、语境、语义、艺术手法等进行研究。通过对文学文本的分析,研究文学的特征。新批评对文学的研究角度是文学本身,这与社会历史批评研究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的方法是截然相反的。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作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批评方法,不管后来的批评方法对它产生怎样的冲击,都不能撼动它的地位。不管是从作家“潜意识”研究作品,还是从文本研究历史,或者从文学作品内部研究,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历史批评的补充。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来源,文学记录的是社会生活,我们研究文学时,不能丢弃文学本身最重要的部分,舍本逐末地研究文本内部语言,吸取各种批评方法的优点,打开视野,才能使文学研究更全面。

参考文献:

[1]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王宁,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周宪.艺术四要素理论与西方文论的演变——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4).

(作者简介:王顺,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演变
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
浅谈汉族姓氏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